张晓良
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有关院士数则
2021-2-25 14:44
阅读:4648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语言文字学家。湖南长沙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900年入求实书院。1905年赴日留学,肄业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11年回国,曾任湖南图书编译局编译员,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员。1920年,入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任辞典编辑,兼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教育部主编审员,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系、历史系教授。1937年应聘任湖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3年被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积微翁回忆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撰写于1950-1953年,是杨树达根据平生日记亲手编录,生前未刊。

近日阅读,有关中央研究院院士之文字摘引如下(楷体字部分皆引自《积微翁回忆录》)——

一九四七年六月八日。中央研究院调查国内学术专家,寄表格来请填写。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八日。报载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推举院士候选人百五十人,余与余季豫皆与焉。湘籍共十人,人文组八人,生物、数理组各一人。因此次由各方提名者共五百一十人,经评议员讨论后,最后决定百五十人。四个月后再开评议会正式选举院士八十至百人云。

本博主附言:余嘉锡(1884-1955年1月23日),字季豫,号狷庵。祖籍湖南常德,出生于河南商丘。语言学家、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在辅仁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42年兼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1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七日。闻人言:十一月十五日政府公报有中央研究院公告,因假观之。各院士候选人名下皆举其所治之学科或事业著述,详略不等。余名下注云:“继承清代朴学风气,整理古书,研究古文法与古文字学。”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廿三日。得余季豫书云,明年院士之选兄必入彀,盖从各方衡量,略得端倪,非无据漫谈也。又云:陈援庵比此次名单为公车征士录,虽不中选,亦何幸而得为阎潜邱、全绍衣邪?此可谓善于解嘲矣。

本博主附言: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广州府新会县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1926年至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年至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号潜邱。治学强调读书,反对空谈,考证方法比较精密,是清代汉学(考据学)发轫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数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一字谢山。浙江鄞县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受张廷玉排斥,仅以知县用,愤而弃官,不复出。著作颇丰,撰有《鲒埼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10卷,又有《公车征士录》。

一九四八年三月廿八日。报载中央研究院评议会选出院士八十一人,余及余季豫皆与焉。法定可选八十至百人,今止选八十一人,盖采取严格主义也。

本博主附言:院士候选人一百五十人名单中,人文组古文字学五人,余嘉锡、胡适、唐兰、张元济、杨树达。余嘉锡、胡适、张元济、杨树达四位当选院士。

一九四八年四月廿日。出席中山大学同学欢迎会。王了一说话及中央研究院选举事,以落选为歉。

本博主附言:院士候选人一百五十人名单中,人文组语言学四人,王力、李方桂、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赵元任二位当选院士。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一九四八年四月廿一日。余季豫来书云:“此次院士选举,兄以声誉卓著,为众望所归,故以二十票顺利通过。弟则不为人所知,而卒获附骥,盖幸也。然全国私立大学与此选者惟弟一人,其难如此(陈援庵亦私立大学,然本是评议员)。”又告院士会议当在八月,季极望余赴会,当与余联袂返湘云。

本博主附言:辅仁大学为私立大学,此时陈垣辅仁大学校长,余嘉锡为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

一九四八年五月三日。周燕孙来书贺当选院士。

本博主附言:周祖谟(1914-1995),字燕孙,中国文字、音韵、训诂、文献学家。193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被邀请出考试题目,陈寅恪出了一道作文题目,还出了一副对子,上联仅有三个字:孙行者。陈寅恪理想中的答案是祖冲之和王引之。结果周祖谟对出了让陈寅恪意想不到的好答案:胡适之。《洛阳伽蓝记》(魏)杨衒之撰 周祖谟校,曾读。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四日。以赴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别岳麓山。晚登达兴轮直航京沪。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八日。抵南京。

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日。到鸡鸣寺中央研究院晤傅孟真、劳贞一、董同龢诸君。孟真告余,余季豫、陈援庵明日可飞抵京。问李剑农何在。彼极望其获选院士而未得,颇以为恨云。

本博主附言: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劳榦(1907—2003),字贞一,湖南长沙人,中国两汉史研究的开创者。

董同龢(1911-1963),时任中研院史语所副研究员。

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人。著有《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

院士候选人一百五十人名单中,人文组历史学十一人,刘文典、李剑农、柳诒徵、徐中舒、徐炳昶、陈垣、陈寅恪、陈受颐、傅斯年、蒋廷黻、顾颉刚。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五位当选院士。

一九四八年九月廿一日。劳贞一、董同龢来,言院中已为余预备单人室,开会时可免往来之苦云。

一九四八年九月廿二日。余季豫让之父子来。季豫须发皆白,精神如故,惟语言时有吐字不清之病耳。久谈,去。

本博主附言:余逊(1905-1974),字让之,余嘉锡之子。历史学家,秦汉史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九四八年九月廿三日。陈援庵来,赠所著书四种。出席研究院二十周年纪念会及院士会议。院士张菊生(元济)演说,反对内战。胡适之亦有演说,首举及余名字,谓携眷千里赴会为难得;次及援庵、季豫云。

 

第一届院士会议中,胡适致词。右为中研院代院长朱家骅,朱也是当时的教育部长。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合影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会议合影(局部),1杨树达(四排左一,戴眼镜者),2余嘉锡(三排左一,长须者),3陈垣(四排左五,长须者)。

 

1948年9月,部分中研院院士在中研院大门口合影。右起:汤用彤、陈垣、柳诒徵、朱家骅、张元济、余嘉锡、胡适。

一九四八年九月廿四日。陈援庵牵其子乐素来,以乐素论文见贻,今任教浙江大学。出席会议选举评议员。赴中山门中央博物院,观展览品。见安阳出土大鼎、清乾隆时《贡织图》、宋本《刘宾客集》等。

本博主附言:陈乐素(1902-1990),陈垣长子。历史学家。

贡织图,疑是“职贡图”。

一九四八年九月廿五日。夏鼐君导余及余季豫游鸡鸣寺;以季艰于登陟,未至高处遂返。

一九四八年九月廿六日。历史语言研究所设茶话会,介绍人文组院士与所中研究诸君相见。傅孟真请余及余季豫演讲。余说《诗经·齐风·东方之日》及《周颂·天作》二章义。季豫说寒食散及妙音尼、殷仲堪事。

本博主附言:寒食散,中医方剂名。妙音尼,东晋尼姑支妙音,自幼出家,有才致。晋孝武帝、会稽王司马道子并相亲昵。为立简静寺,以为寺主。荆州刺史王忱死,尼受桓玄之托荐殷仲堪于帝,使为荆州刺史。可见尼弄权倾朝野。

一九四八年十月一日。阅研究院院士录,记各院士籍贯:计浙十九人,苏十五人,粤八人,赣、鄂各七人,闽、湘各六人,鲁、豫、蜀各三人,直二人,皖、陕各一人,辽、黑、吉、甘、新、桂、黔、滇皆缺。

 

封治国,油画《一代风范——浙江籍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310×420cm 2016年,浙江美术馆收藏

画中18位院士,杨树达记载浙江省19位院士,又有20人之说。盖因数人祖籍浙江,出生地非浙江,故有几说。但浙江省籍首届中研院院士最多是无疑的。

本博主附言:2008年曾作《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与院士评选的相关史料》http://www.ihb.cas.cn/jggk/sshg/202011/t20201106_574090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晓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27382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