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与死亡人数在世界各地持续攀升,欧美等先进国家更是首当其冲,全球大流行的局面让各国开始深思: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如此禁不起病毒的入侵?追根究柢发现因为初期无法确实掌握新冠肺炎信息、中后期大流行真假信息混杂,造成人民对谣言信以为真,导致政府在面对COVID-19危机时防疫难以落实、民众信心崩溃的原因。
不实信息造成的恐慌超过疾病本身
“Pandemic”一词用于流感或肺炎等高传染性疾病的大流行,而现在它被赋予新的意义在不实信息的流行。错误信息的杀伤力道比没有信息更大。政府如果根据不实信息而采取不适当的对应措施,会降低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社会方面例如错误的防疫观念、物资缺乏的谣言和未经求证的互联网传言,都会造成各国在COVID-19防疫上的漏洞与资源的浪费,以及人民许多的不必要恐慌。
公开信息平台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对新冠肺炎的错误信息从2019年底开始如野火般延烧全球,由华盛顿大学5位研究人员才刚创办的公开信息平台(Center for an Informed Public)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当中有社会学家和危机信息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信息与统计数据在危机时的传播情况、社会接受信息时的反应,以及民众的反应。除了专注于社会科学、信息科学与法律的研究,也向社会大众分享COVID-19正确知识跟观念,并透过持续和政府合作建立正确信息网,希望通过梳理不实信息的脉络以制止其传播。
如何有效遏止假信息?
有鉴于关于新冠肺炎错误或虚假信息的泛滥,公开信息平台的危机信息学家Kate Starbird提出了几点建议:
社会大众必须学会对接触到的信息更小心地求证。无法确认真伪,宁可不要转发,减少错误信息传播对抑制恐慌蔓延很有帮助。
专业人员如医疗从业人员或流行病学家,持续和专业社群讨论,分享真实的信息,让大众清楚了解对情势的解读判断会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
政府应随时检讨不实信息带来的伤害,不间断地与可信赖的专业人员和媒体合作,以博得人民的信任。
是非对错谁来导正?
如今不仅是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各式各样的消息都以光速在互联网上传播,真假难辨,超载时代该由谁、跟如何过滤信息?身为学者专家,不能只是单纯依赖如公开信息平台这样的单位,必须主动分辨可靠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与同行或可信赖的单位讨论交流,澄清错误信息,将个人努力扩大到群体中,一个充份知情的公众,才能凝聚力量度过难关。
**英论阁推出AI驱动的免费COVID-19研究加速工具CLARA,请访问网页使用。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订阅英论阁学术院
或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EnagoChina
§博客内容皆由英论阁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4-20 1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