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er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博文

京城归来杂记

已有 3674 次阅读 2009-12-19 14:1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数字出版, 出版业

周一周二两天到总署培训中心参加了一个硕士班的开题,这批学生主要是各大出版社和出版集团内有经验的编辑。从其开题报告和现场发言来看,他们对出版发行实务中的问题观察细致,见解深刻,尽管编辑思维压过了研究思维。 开题完毕后,我们应邀参观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幸见到两位业内领军人物,并与两位做了深入交谈,也倾听了两位业内高人对数字出版的看法。详细过程这里不便细言,只谈点感受。 当前,出版社和出版集团没有不关心数字出版的,而且绝大多数都已经动手了。虽然各自投资和努力的方向不同,但总的来看,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不清晰,特别是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的确,目前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是没有,问题是这些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当下的中国出版社。从销售额来看,中国绝大多数的出版社都是中小社。这些机构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三没人力,面对数字出版,只能任人宰割,沦为廉价的数字内容作坊。 以前,我就表示过,数字出版的前提是出版机构做大做强,制度脱缰。目前,出版业的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问题是数字出版是信息技术的产物,遵循的是网络经济的法则。如果我们还是用工业经济的思维,产业上下游通吃,恐怕这场变革只是自我阉割。 竞合也是网络经济的特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双向促动,并带来双赢的结果。竞合的前提是卡位,也就是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不单指条装划分势力范围,更是指确定自己在愈加复杂的产业网上的位置。从现实来看,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趋势日益明显,就整个传媒产业来说,三网合一只是一个技术背景,这背后的思维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的升级,上下游通吃就能坐稳江山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思维革命,而不是技术革命。 幸好前瞻的出版机构已经开始思考和行动,更多的则是在温水里游泳,等待总署的眷顾。 问题是,如果出版政策是块薪柴,而不是冰块,温水里将看到的不是碧背,而是白肚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855-279823.html

上一篇:情报学如何才能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石
下一篇:Web信息智能采集与自动分类标引系统简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