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
再说课程思政
2020-7-1 06:20
阅读:4930

中国青年报前不久又谈到了课程思政的话题。现在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而且似乎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去年,曾经旁听过一个有关课程思政的研讨会,受到一些启发。现在再来讨论这个话题,也是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推向更深入一些。

课程思政这个名称,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早期的带有过渡性的概念。从字面上看,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尽可能揉到所有的课程之中,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种概念提出的一个前提就是,现有的不少课程中,缺乏甚至完全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所以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能够揉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可能会有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这里先说一点题外话。在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教育过程里,曾经有这样几种不为人道,甚至不为人知的现象。一种是,对于资产阶级准备培养的资本主义事业掌门者的接班人,对他们进行精英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学习法律、政治或者社会学方面专业的。对他们的培养,主要不是让他们学习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因为那些专业的内容对于资产阶级实施统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某个发展中国家,不允许华人学习法律与政治类的专业,只允许他们学习科学与工程之类的专业,理由是,在这个国家,不允许华人的孩子将来从政,走上仕途,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某些发达国家,对于从发展中国家来发达国家学习的留学生,不允许他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只允许他们学习在这些发达国家的统治者看来是无关紧要的文科或者社会科学的专业,因为在这些国家的统治者看来,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如果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在带回国之后,会在科学技术方面超越发达国家,而这种超越现象,发达国家的统治者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只学习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无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对于发达国家的科技垄断地位倒是无害而没有威胁的。

以上几种情况都在说明,无论是允许还是不允许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学习什么样的专业,都与那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有着攸关的关系。对于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所以中国的教育,中国学校里对各种专业的学习,都不可能离开这样的培养人才的宗旨。而要实现这样的宗旨,现有的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教材、教法可能都不一定能够适应这样的宗旨和目标。

我以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一个全新的思路与视野。甚至可以说,我们不是只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我们甚至需要改变现有专业课程教学的体系、思路和教学方法,而用一种全新的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解决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说,从教学体系上,从教材编写上,从教学目标上,我们都必须把培养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的位置上。我们的教师总是会这样说,你们学习读书不是为了父母,是为了你们自己。这样的教育观念看起来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问题的。有的孩子可能就会说,我就是不喜欢读书,我根本就不喜欢学习。如果为了我自己,我才不会来读书呢。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这样的说法,我们的老师有什么话可说?估计也是很难应对的吧?

我们要告诉孩子们的,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的祖国富强而读书,为我们民族的振兴而学习。这只能是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可能有人会说,你讲这么空洞的语言,谁会愿意听。孩子们不会,孩子们的家长也不会听,根本就是假大空嘛。话可不是这样说的,看上去所谓假大空,但实际上的道理却是客观存在的。你不说这些,说那些所谓很实际的,比如将来找个好工作,能挣很多钱,就一定能管用吗?我是不这样认为的。那种所谓很实际的说法和观念,其实真的是不堪一击的,对于正在受教育的孩子们来说,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这些说法让人听起来,更会让人感觉可憎可厌。

我们的教育目的,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把一种积极向上的做人品格和生活态度传授给学生,那对他们一定是受益良多。所以,在我们将来课程的教材里,不能只是一开始就只是讲基础概念,然后就是从概念到定理的推导,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全都记下来,而且能够用来解题,就表明我们的教育教学就达到目的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去我们没有少说在课堂上要教书育人,但是如果把我们的课程教学与育人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是把教书归一边,把育人归于另一边,如果能把二者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如果通过课程思政,或者在此基础上建设全新的课程教学,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那样的效果是不是就会更理想一些?

当然,这样的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得很完美,很让人满意的。这个过程既相当漫长,也相当艰苦。我们得有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更严格。我们的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开始,就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教师们不仅对课程中的专业知识要相当熟悉,掌握得相当熟练,而且要对于如何把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溶入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过程当中。这一点也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但是,这是很值得努力一试的。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懋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8176-124013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