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海起源 Origin of the Margi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wpacific 虽喜名利,更爱真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博文

老照片:标志着继经典的板块构造之后地学领域又一重大成就诞生

已有 15250 次阅读 2009-10-8 15:5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方舟子, 南中国海, 边缘盆地, 菲律宾海, 逃逸构造

 
  西北太平洋边缘各边缘海(见博主的博客的相册)的起源和演化是地学界重大问题之一,有百余年探索和争论的历史。下面的老照片(2005年7月19日摄)是在一场特邀的学术报告会上,报告者阐述西北太平洋边缘各边缘海起源和演化时的情景。这篇比较完整的学术报告是在西方结束此百余年论战的正式开始,预示着这场百年论战将是后起的中国人取得最后胜利。这项成就是地学领域有史以来与中国地域大国和政治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也是应有的成就。国外一名匿名评审专家最近(21/09/2009)对作者“十年磨一剑”的长达91页有关论文(对2005年的报告作了进一步改进)的评价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403是恰当、中肯的,内容上,任何偏离这个总体评价都是没有深入思考的和带有情绪色彩的。欢迎质疑,欢迎讨论。 
  法国著名教授 P.Tapponnier 和一大批追随者倡导应用“逃逸构造”解释南中国海等的起源和演化。 这个解释是在一个错误的大前提下的误解,是充斥理论、实验和事实错误的“美丽谎言”,尽管他们制造了一大批发表在包括Nature 和Science 在内高级别杂志上的论文。正如牛津大学 Prof. P. England (1990) 在 Nature 撰文反驳:Tapponnier 的“逃逸构造”是个“幻觉”(但 P. England 没有提出边缘海起源的自己见解)。这是法国科技界一个历史性悲哀,也是地学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悲剧或曲折。
  法国人很爱国,在科学上取得了许多影响科学进程的杰出成就。但是,他们有时会犯错误,他们的爱国热情加剧了他们的错误。他们应用“逃逸构造”解释南中国海等的成因所犯的错误很象他们在历史上发现“N射线”所犯的错误,这个“N射线”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请见:“这种射线(N射线)看来要比X射线神秘得多,也重要得多。(法国的)布朗洛迫不及待地发表论文宣布其发现,在三年内发表了26篇相关论文和一部著作。其他法国科学家也纷纷跟进,到1906年时已有120多名科学家发表了近300篇研究N射线的论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法国的)贝克勒尔也凑这个热闹,写了10篇有关论文。最神的是布朗洛的同事、南锡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授查彭蒂尔,他发现兔子、青蛙、人体都能发射很强的N射线,而且N射线不仅能增强人的视力,还能增强嗅觉、味觉和听力。这种“生理射线”还能通过电线传导。查彭蒂尔为此发表了38篇论文,光是1904年5月一个月就发表了7篇有关论文。”(此段是摘自方舟子的博文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神秘的N射线”)。
 
 上述这段文字希望对从事有关研究的科学家(特别是年轻科学家)有所启迪。
 
 
The below pictures were taken by Dr. Schettino on July 19, 2005  
 
&

 
 
 
 
相关联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97-260500.html

上一篇:一位匿名外国专家对一位中国学者论文稿的评价
下一篇:牛津大学教授对中国学者科研工作"一针见血"的总体评价
收藏 IP: 58.49.54.*| 热度|

34 杨正瓴 吕洪波 冷成彪 王寿江 翟普强 李侠 杨学祥 刘耀 艾云灿 赫英 陈儒军 陈绥阳 杨秀海 徐鸿儒 吉宗祥 刘继顺 金小伟 迟菲 高建国 田仁飞 徐耀阳 张凌云 刘广明 高绪仁 焦宏远 曾新林 fansg zdlh zhanghuatian glcaihong123 侯振宇 pkuzeal dulizhi95 ffy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