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聊聊我国行业大学中非传统学科发展话题 精选

已有 4496 次阅读 2022-9-5 08: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聊聊我国行业大学中非传统学科发展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

 

1952年国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需求,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组建了若干行业(专科性质)大学,其中最著名的行业大学当属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的“八大学院”,即自北向南依次为:林业、农机(后并入农大)、矿业、石油、地质、钢铁、航空和医学(后并入北大),据说这是模仿苏联莫斯科市的一条学院路的大学布局设置。这些行业大学为国家多个五年计划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这些行业大学面临专业教育知识面较窄,培养的学生较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多元经济结构特点,毕业学生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许多行业大学首先从更改校名开始,试图摆脱行业大学的办学窘境。有的行业大学改名后导致社会公众对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一头雾水。例如更名后“面目不清”的大学(包括有的大学后期合并了一些大学)至少有(括弧内为原来学校行业特色的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建筑材料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冶金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华东地质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中南大学(中南矿业学院)和长安大学(西安公路学院)等。行不更名坐不更姓的大学也有一些,最著名还是原来的首都八大学院的“地矿油”大学,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北京)。国家非常重视这三个大学优势学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特批冠以“中国”的神圣名号。

其实,无论你怎么改名,这些行业大学的优势学科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然而,近20年来在这些行业大学中无论是否改名都增加了大量非传统(或非主干,非优势)学科,例如计算机、机械、电子、通信、自动化,材料甚至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艺术与传媒等市场适应面较广的学科。这些“非主干”学科仅从本科生招生数量就已经在许多行业大学“喧宾夺主”了。例如我们学校的地学类学科近年来本科生招生数量已经不足二分之一,因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通过各种途径提升非地学类学科的师资水平,从而提高这些专业学科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质量。

我的学生中有多位在地质地球物理学本科,甚至硕士毕业,后来在企业和大学,包括国内著名大学从事数学、无线通信、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大跨度学科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丰硕,有的学生还戴上了令人羡慕的国家级人才帽子《我的四个老学生的故事,2014年7月2日;四个八零后学生的故事,2016年12月19日;学生多元职业是老师的荣耀,2019年10月8日》。  

记得很多年前,我们学校对于一些非主干学科教师职称评审需要将他们的成果材料送到省里评审,原因很简单,我们这些以地学为主的评审专家无法准确判断申请人成果是否达到了他们学科相应职称的成果条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当然,如果只是数论文篇数,项目级别和经费,而不管成果是否与所在学科关联那样就简单了。这就涉及一个“行业大学非传统学科发展话题”。

我在职时在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相关材料时,针对这类非地学专业学科发展我对学科负责人坦诚我的认识。首先,希望非传统学科教师首先在自己专业学科领域深耕学术研究,努力达到国内领域的先进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寻找与学校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研究,产出标志性成果。这无论对于这类学科本身发展及国内地位,还是与地学类学科交叉融合都极为重要。如果自身学科研究水平一般,勉强与地学类学科交叉融合很难产生创新成果。其实,我们学校有的非主干学科通过与优势学科交差融合目前在国内小有名气。这也许是目前学校可以实施自己评审非地学类学科教师职称的原因。例如我们学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就是从学校的“地质经济管理”起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现在办出特色的“土地管理”专业,也是来自“土地资源利用”等相关专业,过去我们的资源勘查只面对固体矿产与能源矿产。据我所知,土地管理专业的教授主持了多个国家扶贫县的检查验收,表明国家相关部门对学校这个专业教师水平的认可。据我所知,我们学校目前的自动控制,材料科学,计算机学科都在茁壮成长,在专业学科内开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这些非地学学科已经拥有了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从而起到了学术传承的马太效应。

此外,我们学校的数理学院教师们以前主要承担学校数学和物理公共课程教学,由于课时多任务重,大多数教师基本不做科学研究。然而,今非昔比,现在数理学院的青年教师大都能够深刻理解科学研究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意义,2021年数理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多数项目是从数理科学部获得,这在行业大学中难能可贵,显示了我校数理学院拥有的科研实力。这些基础学科与非传统专业学科在学校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熏陶下努力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特点,为学科进入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建设地球科学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知名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2年8月17日策划,9月5日完成提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354032.html

上一篇:一件“小事”看世界一流大学的“范”
下一篇:聊聊学者“躺平”话题
收藏 IP: 59.173.200.*| 热度|

9 郑永军 徐义贤 许培扬 郑强 姚小鸥 张学文 张晓良 孙颉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