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忍耐,另类高贵品质 精选
2020-8-18 08:20
阅读:10390

忍耐,另类高贵品质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我们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与人(包括亲人、同事和朋友)交往是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往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若干“不爽”和“憋屈”事情和事件,人们对待这些事件的态度往往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结果可能影响你的一生。面对这些“负面事件”,具有忍耐品质的人,往往能够以平和态度化解,从而并不影响自己的情绪,让工作和生活依然过得快乐。

在家庭生活中,忍耐品质具有特殊意义。家庭中亲人之间长期生活,一定会经历无数大小不等性质各异的“负面”事件。面对这些“负面”事件的态度和做法几乎决定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人们常说,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是指家庭亲人之间对于一些占据日常生活主体的琐事不必斤斤计较,尤其对于某些长辈做出的不顺眼的非原则性事情,更需要后辈忍让,这也体现了晚辈尊老的优秀品质,反之亦然。我们可以从周边同事朋友家庭状况清楚看到,那些“五好家庭”的成年成员对待来自家庭内外的一些“负面事件”通常会采取“忍耐”和“容忍”态度,就是人们常说的“包容”。反之,家庭主要成员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较真”,互不忍让,这样的家庭总会被不和谐气氛笼罩,“硝烟弥漫”,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哪有什么幸福而言。

忍耐品质实质上属于人生阅历的组成部分。它在健全人格,塑造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具有深远意义,在人生健康成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催化剂作用。我自己数十年的经历中,作为一个大学普通教师虽然没有经历什么重大事件,但也经历过若干大小不等的“不爽事件”。如今回想起来,在面对这些事件过程中我大体都能以忍让态度对待。采取“忍耐”和“忍让”态度让我在学生和同事面前变得更理性,有涵养和修养。忍让品质给我提供了和同事、朋友之间友谊的长期保鲜,是我退休快乐生活的源泉。我也曾经撰文坦言,对于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遭遇一些不爽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看到一些人,遇到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吵大闹,似乎“真理”总是掌握在他(她)手里。这些人往往不分事情的性质和场合,不能吃一点亏,而最终可能吃亏不少,甚至吃大亏。

1973年毛主席接见邓小平同志时问他:你这些年是如何度过的?邓小平同志回答:等待;外国朋友问他如何度过文化大革命难关时,也回答了简单的两个字:忍耐(陈晋, 党的文献2012年3月15日)。事实证明,邓小平同志的忍耐品质奠定了他的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地位。我常说“忍”字的心上悬着一把带血的刀,时刻警醒你不要躁动。况且,在很多场合,你也只有忍耐,否则你又能如何?尤其面对某些强势领导不公时,作为弱势的普通百姓忍让并不可耻,来日方长,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努力做一个淡定的人”(2012年3月25日科学网)中说:我也曾心中暗想,忍让是否意味着怯懦、窝囊和憋屈。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时间是检验“忍让”效果最客观的评判,,,。所以我认为,忍让并不是怯懦,它是内心坚强的另类表现,是幸福快乐人生的法宝。

2019年8月11日策划选题初稿,2020年8月18日提交科学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24679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