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神话传说产中的夷羿族

已有 4173 次阅读 2020-3-15 20:5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有穷夷羿, 少皋, 穷桑


       神话传说中的夷羿族

                                 作者:李 沣

一、是射神夷羿的象形

祖庚、祖甲时的“是重要的贞人,甲骨刻辞中有大量关于“”的活动记载,“”也作为族徽文字出现在大量青铜器中,如王献唐先生所言:“卜辞中许多字,都是贞人的人名,从来未作别用;殷代金文中也有许多字,都为器铭徽识,从来也未作别用。这两种突出现象,如把它联系起来,说卜辞的‘就是金文的‘,那就不突出了。”(王献唐:《山东古国考》第188页,青岛出版社2007年版。)

对甲骨文中的这个“字如何解读?甲骨文中的这个字在文献中有何体现?学者众说纷纭,如朱彦民先生概括的:“燕地出土的许多商周青铜器上都有族徽符号‘亚𠤕”,其中的‘𠤕’字作等形状,与甲骨文中贞人‘𠤕’形状相同。《西清古鉴》释为‘虔’,孙冶让释‘㣇’,刘心源释‘𠤕’,而更多的学者如吴大徵、刘体智、王献唐、邹衡、彭邦炯、葛英会都释为‘燕’。我们认为,金文‘燕’与甲骨文‘燕’字形,都是燕子的非常惟妙惟肖的象形,释‘燕’是确定无疑的。”(朱彦民:《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第106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甲金文中的”,如下图:


作为族徽文字的”,象人形,不像飞鸟燕字。图形中有头、有臂、有腿。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右臂短左臂长,二是右臂有手并握一杆状物。因此,王树明先生引经据典曰:“《淮南子修务训》:‘羿左臂修而善射’(李注:修,长、高也。《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羿左臂修”即左臂长。)《韩非子说林》:‘羿执鞅持,操弓关机。’┄┄亚其徽识两臂长短往往不一,其中,手中握有器物的一臂一般又长于另一臂,此又与夷羿左臂修长的记载相符;亚其徽识略长的一臂手中所执器物,或为镞头或为木干、木棍类兵具,也与古籍记载 夷羿尚箭、嚐射、手中持‘弓矢’、‘弧矢是尚’、‘执鞅持干’的记载一致。由于上文分析,推定亚其器所画徽识的原始摹画,是我国古代人们推尊、崇拜的箭神、射神夷羿的形象。”(王树明:《㠱族夷羿新解》,载《华夏考古》2004年第2期。)王树明先生的这个分析判断,与”字的甲金文象形完全一致,此说比其它说法更为客观和科学,我认同此说。

甲金文中的“”,是箭神、射神夷羿的形象。夷羿又名后羿、帝羿,此人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帝王世纪》云:“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丹弓素矢,封之于,为帝司射。”《山海经•海内经》:“帝浚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说文•羽部》:“羿,羽之羿风,亦古诸侯也,一曰射师。”古羿即𦐧与  

𢏗字同。《说文•弓部》:“𢏗,帝喾射官,夏少康灭之。”

这些记载表明,羿是射神,帝喾以上射官,是有穷氏。

穷字,原为“窮”。 窮字由三部分构成,即穴、身、弓。窮与竆、穹通。学者把“窮”字释为:“穷字乃身负弓矢,隐藏于地穴中,以待射鸟者。”⑸(何光岳:《东夷源流史》第31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此说有据。因此,“窮”, 是夷羿族的图腾符号,表明这个氏族最早使用弓箭,并用弓箭射鸟,作为重要的谋生手段。

《庄子•应帝王》:“鸟高飞以避矰之害。”可知“矰弋”是射鸟之器具,矰是箭头,弋是拴在箭头上的细丝。所以罗振玉释说“己象𩾢射之缴。”是说“己”字像系在箭上的生丝,因此“矰弋”就是系有长丝的箭,用来射鸟。这个鸟不是一般的小鸟,而是大鸟。《诗•郑风》:“将翱将翔,弋凫与雁。”所射之鸟,是凫与雁,即野鸭与大雁。我们可以想像,远古时河、海边,时时有成群的野鸭、大雁降落,羿族猎手手持“矰弋” 埋伏在事先挖好的洞穴里。成千上万的野鸭或大雁落地后,他们用“矰弋”齐射,能获得大量野物充食。这种狩猎方式与该族团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窮”字成为该氏族集团的一个图腾符号。

“窮”,这个习弓尚箭善射的羿氏族集团,他一刻也离不开“桑”,有穷的弓矢矰弋和“桑”密不可分。弓,有背和弦,背,桑木所作;弦,蚕丝所为;弋或缴,折叠之丝,而折叠之丝又称己,己(纪)国之己。

《禹贡》:“潍淄其道”后就是“厥篚檿桑”。何为“檿桑”?《说文•木部》:“檿,山桑也。”《尔雅•释木》:“檿桑,山桑。”郭璞注:“似桑,材中作弓及车辕。”伪《孔传》云:“檿桑蚕丝,中瑟弦。”《东坡书传》:“惟东莱出此,丝以织缯,坚韧异常,莱人谓之山蠒。”

琴瑟乃弓的衍生物,弓之弦后衍生为琴瑟之弦。琴瑟之弦也即弓之弦。弓之弦及弋之缴,用的都是檿桑蚕丝。因此,穷、桑、缴(己),都是习弓尚箭善射的夷羿族团的图腾符号。

《吕氏春秋·勿躬》有“夷羿作弓”之语。夷羿或有穷部族是发明、使用并善于用弓箭的部族。弓箭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生产力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我们用弓箭作为高级蒙昧社会开始的标志。弓箭必然对古代社会起过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它对蒙昧阶段的影响正如铁制刀剑之于野蛮阶段、有如火器之于文明时代。”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0页。因此,羿、夷、穷,都说明这个部落或诸候发明并善于使用弓箭。使用弓箭是有穷部族的特长,也是他力量的所在。

二、东夷首领少皋的祖地在东海

有穷氏亦即穷桑氏、空桑氏。周清泉先生说:“空桑氏在古籍中多作穷桑氏或有穷氏。孔子知母不知父,在神话中也是生于空桑的。┄┄这个孔的氏名是由空桑而孔桑氏而省去桑字而为孔氏的,与后羿称有穷后羿一样,省去穷桑氏之桑字而为穷氏。”(周清泉:《文字考古》第15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穷桑乃少皋出生地。王子年《拾遗记》:少皋母皇娥“经历穷桑沧茫之浦”,“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白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穷桑以赠答,谓之桑中皇娥生少皋,号曰穷桑氏。”少皋出生的西海(西海在泰山东南,孤岛说。),大致今胶莱平原地区。

穷桑,乃东夷首领少皋的名号,少皋的邑名、氏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皋氏有四叔,世不失职,遂处穷桑。”杜预注:“穷桑,少皋之号也。”《帝王世纪》云:少皋氏“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成为之穷桑帝。”是说穷桑是少皋的邑地,登帝位后徙曲阜,邑地穷桑成为了他的名号,即穷桑帝。有穷氏乃少皋之后,是少皋穷桑氏的嫡系,故继承穷之国号。

穷桑,作为东夷首领少皋的出生地、邑地和国号的穷桑,到底在何处?高诱注曰:“空桑,地名,在鲁北。”张衡《思玄赋》旧注:“少皋金天氏居穷桑,在鲁北。”鲁北之说较古,但“鲁北”是个宽泛的概念,人们受历史的局限,有多种理解。多数学者认为“穷桑”亦即曲阜,著书地理学家谭其襄经详细考证后说:穷桑在鲁南山之空窦中,今名女陵山,“是则空桑即是山名,又是地名,地居鲁都曲阜之北,兼有城南之地。”(谭其襄:《长水粹篇》第33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如此说来,穷桑亦即曲阜,或者说主要是曲阜北部的山地。此说多有值得商榷之处:

第一、穷桑,亦即扶桑,扶桑在东海,《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拾遗记》:“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桑中娥皇生少皋。”这与《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的大壑,少皋之国。”这些记载说明,少皋出生地穷桑,少皋邑穷桑,少皋之国,都在东海或东西海之间,亦即今胶东半岛地区。

第二、史载的“穷桑”是个十分辽阔而且不断变动的大地区,它不是局限于某小山的区区小地。“穷桑沧茫之浦”;“日五色,下照穷桑。”;“共工振洪水以薄空桑”;“少皋有四叔(子孙)曰重、曰该、曰修、曰熙,┄┄世不失职,遂济穷桑。”因此,“穷桑”是个靠近海边的非常大的区域。如《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一书说的:“关于少皋的活动范围,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即少皋部族分布于山东中部地区,具体说北起济、潍、淄流域,南至沂、沭,西至汶、泗流域,东至淮海海滨。”(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第88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帝王世纪》:少皋“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少皋氏自穷桑登帝位,故春秋传曰世不失职,遂济穷桑,登帝位在鲁北,后徙曲阜。”皇甫谧的“少皋氏自穷桑登帝位”和“登帝位在鲁北”似乎已经明示穷桑即鲁北。贾逵云:“处穷桑以登天下。”《晋志》:“少皋始自穷桑而徙都曲阜。”现在多数学者均认为穷桑就是曲阜,若穷桑就是曲阜的话,如何理解“自穷桑登帝位”,登帝位“后徙曲阜”和“徙都曲阜”?其实这里清楚地表明,少皋原本在邑地穷桑即鲁北登帝位,登帝位后“徙曲阜”,并将曲阜定为国都。少皋族团有个由东到西的迁徙过程。

穷桑,是东夷族团的一个重要图腾标识,是东夷历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概念,内涵着无比丰富历史文化。把穷桑限定在曲阜,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这种界定,必然导致大量东夷文化的被勿视、被掩盖、被抹杀。为此,当前学界需要对穷桑概念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

三、有穷后羿的祖地和迁徙

关于有穷后羿的祖地,笼统地说比较简单明了,如同顾颉刚、史念海先生说的:“据历史经史学家考证,知有穷国在今山东德州北。”(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第14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但具体辨析起来就异常复杂,因此众说纷纭。

《地理志》云:“鬲津也,王莽名之曰河平亭,故有穷后羿国也。”

《元和郡县图志》载:安德县,本汉旧县,隋开皇九年改属德州。“鬲津枯河,在(安德)县南七十里。”《元和郡县图志》还载:“将陵县,本汉安德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将陵县,取安德县界故城为名,属德州。”“鬲津枯河,南去县二十里。”赵一清云:“《郡国志》平原郡鬲县,《注》引《魏都赋》,县有盍节渊,疑即长𦺵沟。”会贞按:“盍节渊在鬲县北。”钱坫谓‘盍节渊即鬲县之鬲津。”《水经注疏》云:“沟南海侧有蒲台,《三齐略记》曰:富城东南有蒲台。”《地形志》载:“厌次有富平城。”,《续汉书》载:“厌次,本富平。”

总上所述,鬲县、鬲津、鬲津枯河在德州地域,所以有有穷后羿祖地在德州之说。

但对此说,经史学家也多有疑问。全祖望云:“先赠公曰,有鬲氏当是夏之同姓,应氏以为偃姓,恐非。若以为有穷之国,则大谬矣。”对后羿有穷之国,孔颖达谓居穷石之地,穷石在删丹。《路史》以为太远,而以《淮水注》安丰之穷谷当之,无言在鬲县者。考《续汉志》,鬲,夏时有鬲君,灭浞。因此这些经史学家认为,鬲或鬲津,是有鬲氏之国,非有穷国。会贞按:“有穷无考”。这与《帝王世纪》说的:“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相类。

《路史》又曰:“夷羿有穷氏,穷国之侯也,偃姓,左臂修而善射,五岁得法于山中。”《括地象》云:“羿五岁,父母与之入山,处之木下┄┄。羿为山间所养,年二十习于弓矢。”按罗泌之说,羿五岁入山,为山间所养。因此,有穷氏应在山地,似不是在平原郡的德州。

与射官夷羿相关的是弓矢,是弓矢的发明和使用者。《周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说文》:“弧,木弓也。”这是弓的初始形态。弦木的“木”是何木?《考工记》云:“柘为上”《说文》:“柘,桑也。”说明黄帝时,就有弓的初始形态,即用桑木弯曲制作的弓。《世本》曰:“挥作弓,夷牟作矢”宋衷注:挥、夷牟黄帝二臣。挥或者挥氏族,详情无考。夷牟,为东夷之牟族。关于“牟”,王献唐先生曰:“所谓牟者,即古代东夷之一,实山东土著也。”还曰:“诸城有牟山、牟乡,安丘亦有牟山、牟乡┄┄。安丘西北之寿光复有牟城。┄┄氏族名由地起,亦以氏族名地。”因此,作矢之夷牟,其地望就在今诸城、安丘、寿光地域。《山海经》:“少皋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山海经》注引《世本》:“牟夷作矢,挥作弓,弓矢一器,作者两人,于义有疑。此言般作之是。”即认为应该为般作弓矢。

“氏族名由地起,亦以氏族名地。”般地有两处,一在平原郡,即今德州地。平原郡汉有般县、般河,后汉因,《河水注》:“屯氏别河南渎,即笃马河,自平昌来,故渠川派,东入般县,为般河,盖亦九河之一道也。”《一统志》:故城今德平县东北。

汉济南郡也有般阳县。《寰宇记》:“淄川在汉为济南郡之般阳县。”应劭曰:“在般水之阳。师古曰:般音盘。《济水注》:”般水出般阳县南龙山。”《一统志》:“故城今淄川县治。般水在县东南十五里。”今淄博市淄川县,古有般水,汉为般阳县。

汉般水、般县、般阳,分布在山东南北两处。从弓矢的用材和使用来看,善射之族团似乎是由山地或丘陵到达平原地区,少皋子般初始之地似应在山地淄川,有穷氏亦为少皋后裔,有穷氏似乎也是由南到北的迁徙。

            

四、少皋族团由东向西的迁徙

少皋族团由东到西,即由东海或曰今胶东半岛西迁到曲阜,中间的必经或曰过度之地,就是潍淄地区,或曰鲁北地区。

《帝王世纪》:“少皋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三统历》:“少皋曰清,清者,黄帝之子青阳也。”清的本字是“青”。《河图》、《五行大义》云:“东方青帝灵威仰,木帝也。”穷桑,木之本也;少皋青阳乃东方之帝也。按五行说,“东方曰青”。青州之“青”、青丘之“青”、大小清河之“清”,都与东夷少皋帝有关,是少皋族留下的图腾符号。

说起古青州地,《左传•昭公二十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而爽鸠属少皋鸟夷族团,为少皋司寇。因此古青州地,也是少皋族团的大本营。因此《元和郡县图志》载:“青州(北海),古少皋之墟,《禹贡》青州之地。”

青铜器《亚𠤕盘》表明,夷羿族是少皋后爽鸠氏。王子年《拾遗记》载:少皋母“皇娥泛於海上,┄┄刻玉为鸠,置於表端,言鸠知四时。”《尔雅义疏》引《春秋》曰:“爽鸠氏司寇鹰鸷,故为司寇。”《夏小正》:“五月鸠为鹰,六月鹰为鸷。”鸠鹰同类,属凶猛巨鸟,因此爽鸠氏族任少皋司寇职。这也证明,夷羿族团在少皋帝时,就居青州地。

 


《亚𠤕盘》中的鸠鸟


《亚𠤕盘》右下角有一鸠鸟

 

《潜夫论•五帝德》:“白帝挚青阳,世号少皋。”《帝王世纪》:“少皋帝,名挚,字青阳。”“挚”是少皋的名。青州苏阜屯大墓出土的铜器有的带“挚”字铭文,如下:

 

 

IMG_20190713_091714.jpg

这类铜器表明,位于青州的苏阜屯大墓的墓主,是少皋后裔。也表明这个地区,也是少皋族团的根据地。

《山海经•海内经》:“少皋生般,般始为弓矢。”《路史•小昊纪》:小昊(即少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有子曰昧。”青州地区有般(盘)阳和昧(沫)水,这些地名、水名表明这里曾是少皋族团的大本营。般始为弓矢,为弓正,因此“般”亦即夷羿族团的别名。

根据上面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潍淄地区是东夷少皋族团由东向西迁徙时的一个重落脚地,或者说是少皋族团的第二故乡,如李步青、刘玉明先生说的:“据考古发掘初步可定,己氏族起源于胶东半岛,以后逐渐向西发展到今昌潍地区┄┄。其山东部分,大致相当于齐国最强大时的范围。”李步青、刘玉明:《胶东考古研究文集》第373页,齐鲁书社2004年版。)

五、颛顼定都曲阜后迁商丘(帝丘,即濮阳)

《帝王世纪》曰:少皋帝字青阳,姬姓也。“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又曰:“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古史中姬、己相混,颛顼是少皋的孺子,或曰少皋之侄,《帝王世纪》的记载表明,少皋青阳与颛顼高阳同姓,同为姬姓,亦可视同为己姓。《帝王世纪》又曰:“及颛顼生,十年而佐少皋,二十而登帝位。┄┄始都穷桑,徙商丘。”《水经注•瓠子河》:“径濮阳城东北,故卫也,帝颛顼之墟;昔颛顼自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

颛顼帝由曲阜西迁到帝丘(濮阳),不是他一个人的行动,而是他的东夷族团的集体行动,若干东夷族团随他西迁,为他保驾护航,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氏族集团,即后羿族团。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说:“后羿,妘姓,传说为颛顼后裔,以善射著称。”(郭沫若:《中国史稿》第138、139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后羿既然是颛顼后裔,跟随颛顼西迁就具有必然性。从后羿与吴回及重黎的关系,也可证明他族的西迁事实。

《大载礼记》载:“颛顼产老童,老童产重黎及吴回。吴回产陆终。”《汉书•春秋外传》曰:“少皋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重黎。”《帝王世纪》:“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於是民神不杂,万物有序。”颛顼帝用重和黎治国,万物有序,成为天下大教主。

《鬻子》:“昔者帝喾年十五而帝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也。”《史记》曰:“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说明帝喾继位后,颛顼孙重黎仍为火正,曰祝融,始有功,后诛共工氏不尽,被帝喾诛之,由重黎弟吴回复居火正为祝融。

羿是吴回的好友,《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吴贺即吴回)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身射之,误中右目,俯首而愧,终生不忘。”这段记载说明,羿是吴贺的挚友,也是同僚。颛顼、帝喾时,共工为水正,重黎后为吴贺为火正,羿为射正。

关于后羿族团,《通志•三王记》曰:“羿之祖世为射官,天子赐之弓矢,使司射。”《山海经》:“帝俊赐羿彤弓素,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王世纪》曰:“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姓何,先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表明后羿祖世为射官,在帝喾之前,亦即颛顼时就掌射正,是随颛顼西迁的族团之一。帝喾时赐羿彤弓素为帝司射,以扶下国,担负着艰巨的扶下国的神圣使命,封之于鉏。

关于帝喾,《帝王世纪》云:“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帝位,都毫。”“帝喾氏都毫,今河南偃师也。”皇甫谧认为毫即河南偃师,但毫有多处说,有的经史学家认为在西安,有的认为在洛阳,有的认为在曹州,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帝喾都之毫与颛顼所都帝丘一为地。

田昌五云:“《史记•殷本纪》所说‘汤始居毫,从先王居。’其地盖在河济之间的濮水流域。”(田昌五:《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齐鲁书社1992年版。)方辉从考古学入手,“认为汤所居‘毫’应在该地区的濮水流域寻找。濮阳及其附近地区发现的有限的考古资料表明,该地区以岳石文化为主要成分。”(方辉:《“南关外期”先商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夏、商文化断限的启示》,载《华夏文明》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濮阳地区以岳石文化为主要成分,表明濮阳地区是颛顼、帝喾及其东夷氏族西迁后的主要落脚地。帝喾所都之毫,亦即颛瑞所都之帝丘,即濮阳。《帝王世纪》载:颛顼“葬东郡顿丘广阳里”,帝喾也“葬东郡顿丘广阳里”这进一步证明帝喾亦都帝丘,即濮阳。

岳石文化是继山东龙山文化之后分布于海岱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平度市东岳石村而得名。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900-1600年。文化时代大致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相当。

为帝喾掌射正的后羿所封之鉏,在濮阳西南的今河南省滑县与长垣县交界处,此地古亦称濮阳、楚丘、卫南。

颛顼西迁,有大量东夷族人跟随。除有穷后羿之外,还有伯益和己氏族人。鉏,即今滑县北有淇山、淇水,即伯益族西迁后的居地。己姓的昆吾、苏、顾、温、董及雍州己氏,也均在濮阳和濮阳东南地区。

六、尧时的后羿

继帝喾之位的是帝喾之子挚,《帝王世纪》云:,“挚年兄弟最长,故登帝位。”而挚的异母兄弟尧“年十五而佐帝挚,授封于唐。为诸侯。┄┄故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阳。”《史记》:“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羿是帝喾的射正,肩负着下地之百艰,以扶下国的神圣使命。尧年十五而佐挚,按郭沫若的说法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一般是两位,传说尧是继续他哥哥挚的地位,原来当是兄弟两人担任联盟的首领。”(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30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因此挚、尧执政时,仍然把“以扶下国”做为重要的政治使命。《尚书•尧典》则载: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说明尧重德政任贤臣,亲九(多数的统称)族,让百姓蒙化,皆有礼仪,调和天下之万国,使九族敦睦,百姓显明,万邦和协。  

《淮南子·本经训》载:

“逮之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锋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

《淮南子》对这段历史的记述,属于神话传说的范畴,但“传说里的氏族和部落一般都是从神话中引申出来的。事实上,氏族和部落比关于他们来源的神话要古老的多。尽管如此,透过这样的神话,或者把这样的神话仅仅作为氏族和部落的代号,仍然可以从传说中理出当时立时的一些头绪来。”(郭沫若:《中国史稿》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与《淮南子》记载 相类的还有:

屈原《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是说羿射日之事。

《山海经》:“羿与凿齿战于畴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持盾,一曰[持]戈”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女玄妻“生伯封,实有豕心┄┄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

用《天问》、《山海经》等这些文献资料证之,《淮南子》所载后羿射日,战凿齿、缴大风、禽封豨等,不是向壁所造,而是各有所本。

羿射日、战凿齿、缴大风、禽封豨等这些神话传说,虽然我们已无法完全弄清它的详情和全貌,但大体能知道这是人与人之间搏斗,是羿对一些氏族部落的征讨,如郭沫若先生说的:“所谓‘十日并出’正反映着十个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同时称王,那些毒蛇猛兽也都是氏族的名称。”⒃(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39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凿齿、九婴、封豨、修蛇,都是这些氏族的图腾标识,古人“把某一动物,或鸟,或任何一物件认为是他们的祖先。”⒄(戈登卫泽《图腾主义》,《史地丛刊》1933年第一期。)而祭祀和崇拜。

如战凿齿,是“羿持弓矢,凿持盾”;缴大风,高诱注:“大风,风伯也,能坏人屋舍。”《山堂肆考》曰:“风伯坏人屋室,则射中其膝也。”;关于封豨,是“禽封豨于桑林。”“禽”,擒也,是捉拿。五害中的封豨,也就是河伯,《山堂肆考》曰:“唐尧时,有名羿者善射。河伯溺杀人,则射其左目。”所以,这里的河伯(封豨)也是个部落或部落首领,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

唯一难理解的是射日,学者对此也有各种说法,但比较一致的是认为对太阳部落的征讨。

羿的这些征讨活动发生的地点,是在昆仑虚东,古泰山也称昆仑,因此笼统地说,即在今山东地。但有的学者机械地理解文献记载 ,说“畴华”,是南方大泽之名;凶水,北狄之地有凶水;洞庭,即今洞庭湖。照此说,羿在东海汤谷射日,然后到今湖南洞庭断修蛇,再到燕山灭九婴。在骑兵都没有帝喾、帝尧时代,羿部族凭步行这样大尺度的南征北战,是绝对不可能。所以研究这样的历史问题,不能机制照搬,需要注意社会和生活的逻辑性。梁启超先生也说过:“所释今地,不过据前贤考证,求其近是,良不敢尽谓正确。”(梁启超:《中国上古史》第65页,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关于“十日”,《山海经•大荒东经》:“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说明十个太阳都是帝浚与妻羲和的儿子,也就是说十个太阳部落都是羲和部落衍生出来的,是羲和部落的直系。《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国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如刘夫德说的:羿所射“‘十日’之‘日’,是我国古代某族的图腾,‘十日’是指日崇拜一族的诸分支,而‘扶桑’则应是这些日族的所居地。”(刘夫德:《扶桑考》,《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说明十日是在扶桑、汤谷,是在日出的东海,即山东省半岛的最东部。

缴大风于青丘之泽”,青丘,东方之丘。根据《山海经》的其它论说,“青丘”应在山东青州附近,具体说就在今寿光地。“寿光纪台有青丘之‘丘’,其台高12米,西长42米,东长36米,南北各长30米的青丘台遗址。”古青丘的标志性动物是九尾狐,《寿光县乡土志》载:“狐,禹王台、纪台等处,荆棘茂密,向多有之”。

“诛凿齿于畴华之野”,“畴”同“寿”,寿华为何地?北宋时编辑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谈到潍州当时领辖的十七县时,有两个紧邻的县,就是平寿、华池,平寿、华池有可能就是寿华之野。这一地区也是凿齿习俗的发源地和这一习俗的考古发现的集中地区。

禽封豨于桑林”,封豨也就是封豕,《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封豨,大豕,楚人谓豕为豨也。”《春秋·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有仍氏女玄妻,“生伯封,实有豕心……、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封豨与有仍氏有关,有仍氏,古任国,在今山东济宁。桑为商母,桑林后来成为商的圣地,商汤祁雨,“祷于桑林”。桑林在何处?《吕览·慎大》云:“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说明桑林在宋地,宋地即今河南商丘。商丘与济宁不远,说“禽封豨于桑林”的桑林在这个地区比较可信。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九婴为何部族?凶水在何处?古人也没有说清楚。但在寿光城南有一个重要历史遗址,在今胡营一条古河道的西侧,祖上传下来的名字叫“九女冢”,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九个高大、奇特的坟堆还矗立那里,后来农民用土烧砖,将九个坟堆挖掉,里面空空无任何遗物。修如此大的九个坟堆肯定有其用意,或许这个“九女冢”与“九婴”有关。

断修蛇于洞庭”,洞庭,按现在的观念,是个南方之国。但著名的古地理学研究专家钱穆先生认为,洞庭乃古人认为两水之下有洞相连。吕思勉先生说的就更具体了,他说:“然则洞庭、彭蠡,殆非今之洞庭、鄱阳。”“洞则通达之称。《山海经》注云,洞庭,地穴也。”“《水经·沔水注》云:大湖有苞山。《春秋》谓之夫椒山。有洞室,入地潜行,北通琅琊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县)俗谓之洞庭。”(吕思勉:《先秦史》第8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按吕思索勉先生的考证,羿断修蛇的洞庭,也在今山东东部。

尧时羿的这一系列征讨活动,是中国社会发展上史的重大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帝喾、尧时代,人们都生活在氏族部落里,氏族部落之间,没有疆界,没有契约,氏族部落群体在采集狩猎的过程中,触犯到相邻氏族部落地域或利益的事时有发生,在没契约、规则的原始阶段,矛盾必然导致冲突和槭斗,如郭沫若说的:“在部落和部落之间没有和平协议的地方,便存在着战争,而且是极端残酷无情的战争。”(21)(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22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尧时的十日、凿齿、猰貐、九婴、封豨、修蛇,依强欺弱,皆为民害。后羿遵照帝尧的指令,东征西讨,射天射地,为民除害。其结果有三:一是“万民皆喜”,强者不再恃强凌弱,氏族部落间平等和协,所以万民皆喜;二是“置尧以为天子”, 看来尧被立为天子,与羿为民除害,万民皆喜有一定联系;三是从此“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道”和“路”同义,即供众人通行的土地;“里”,居住地,是说从此氏族部落有了固定的居住地,有了固定的行走地。但“道”还有法则、规律、秩序的含义,而“里”通“理”,《淮南子•本经训》还载:“故国有亡主,而世无废道;人有困穷,而理无不通。”因此“道里(理)”深层含义即从此天下有了规距、秩序、法则、契约。氏族部落间,有疆界,有秩序,有契约,产生矛盾,按规则处理,社会由无序进入有序状态,这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1609-1223689.html

上一篇:《红楼梦》“葳蕤”“葳葳蕤蕤”辨义
下一篇:夷夏之争是个伪命题
收藏 IP: 113.45.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