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is hopeles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ntrolhopeless I just wonder how things are put together and then what happens

博文

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领域里的华人三杰 精选

已有 10672 次阅读 2012-11-20 17:23 |个人分类:科研与同行|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纪念, 博士, Feng, Xiangbo

这篇文章是早已决定要写的,此时写是因为程代展老师和他学生赵的事情。赵同学无疑是后生可畏,其工作给我留下印象,这也使我想到了一个未曾谋面、已经过世的学者。

毋庸赘言,华人在自动控制理论研究领域人数非常之多。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如果参加国际会议,华人特别是中国人之多可以用乌泱乌泱来形容,但是做的杰出的不多(仅个人感觉)。多年前看过好像是澳洲人做过的统计,以人口基数来论,澳洲人似乎较为杰出(或许还有其他欧洲小国比如瑞典),也就是说,总人口很少,但在控制主流期刊上发表文章数相对多,杰出的研究者也相对多,比如 Anderson, Moore, Goodwin 等人。

但是在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的研究中,有三个华人因为他们的工作,我们不能错过,必须要提及。他们是:Yuandong Ji, Xiangbo Feng, Yuguang Fang。我和此三人素昧平生,只是和 Fang 有一面之缘,这里只谈及他们的学术成就。

三人先后毕业于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Ji 于1987年, Feng 于1990 年,Fang 于1994 年,Ji 的导师是 Howard J. Chizek, 后两人的导师是 Kenneth A. Loparo。Fang (方玉光)目前是佛罗里达大学 ECE 系的教授,2009年我和他有一面之缘,当年他也是我学术偶像,值得注意的是,他也是科学网的博主,他的学术主页可在网络上找到。好像当年毕业于曲阜师院数学系的方,因为错过学期开学,奖学金没了着落,而不得不餐馆打工。关于方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愿意,可在科学网开讲,一定会有听众,至少我会看看。Ji 本科1978年毕业于清华,1981年硕士于天大,早已离开了学术界,记得几年前网上搜索过他,发现他还为天津的母校设立过奖学金。三人在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以我之见(您可以不同意),有 fundamental work,其中 Ji 和 Feng(冯)的早期有影响的工作发表在非主流期刊 Control Theory and Advanced Tech. 上,这个期刊因为主编的去世,早已停办。

这三个人无疑很杰出,但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那是鲁棒控制的黄金时代, 马尔可夫跳变系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的工作开始被注意和引用,似乎是在2000年以后,网络化系统成为热门之后的事情了。所以,尽管三人发了无数文章,包括 IEEE TAC 自动控制汇刊多篇长文,但从他们的简历上看,对于他们毕业后立即找到正式的助理教授位置似乎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个人猜测)

这三个人之中我最为关注的是 Xiangbo Feng (冯),这是因为他不仅仅在马尔可夫跳变系统上有工作,他还将 entropy 应用在控制和滤波问题上,而对他的关注来源于我的研究兴趣和工作。此外,本科非数学专业出身的他,还在(应用)数学期刊 SIAM J. Appl Maths 和 Stochas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上发过文章,可见他的工作是有深度和广度的。

从 Feng 的以下简历上,我们可以看到,他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大,本科专业是自动控制(工程方面),后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502所?)工作二、三年。 1985年出国读博士,1990年后在其母校做了近四年的访问助理教授,1994年6月(似乎,但肯定的时间是1996年5月以后)后进入到工业界。

             

对他的经历有兴趣主要是因为他做了如此好的工作,却未能留在学术界,我个人深表遗憾(以我的价值观和力所能及的视野,您可以不同意)。因此,当我2009年在佛罗里达大学临时工作时,问过方教授“Feng 现在在那里?“,方告诉我他已经去世。

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我深感失落,为了确认此消息以及原因,我给他的导师发了一封“多余”的邮件:

                                                 
他的导师没有回复我。那是我刚刚到那里的一个星期左右的事。然后又碰到方教授,他告诉我冯是因为肝病去世。从我发出的邮件看,我是在感叹冯的命运,以他的学术成就,我认为他应该就是教授了,为什么不是呢?我远不及冯,但也不排除我有爱屋及乌、“兔死狐悲”的同情。故事还没完,在新版的 Control Systems Handbook 里(2011年第二版,1996年第一版),冯的导师在文章的最后提到将此章节,献给他去世的这位学生,我心里很是宽慰。


这后面到底有多少故事,我作为外人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冯是在1996年5月也“逃离”了学术界,是迫不得已,还是自我选择?是经费问题?还是物是人非?

今天,赵同学可能选择离开学术界,在看到了他的回复文章后,联想到这许许多多的冯博士,我表示理解。

在我事业(如果我有、我配)的转折点,我曾问过自己无数次,象冯这样的天才(做研究好的人),都离开(或被离开)了学术界,我一个庸才又有何留恋?待后来做了卑微的教师,也只是当初没有机会做别的职业而已,待有了心情会细细道来。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为心结,多年也绕不过去。

以此文纪念我通过其研究工作认识的 Feng Xiangbo 博士。

注:非常对不起在天之灵,文中扯上了世俗之内容,加上了博主个人观点、想法和揣测,如有不妥,告诉我,愿意删此文。再说一次,此文为纪念Dr. Feng,愿一且安宁,讨扰了

关于博文谈及其他二位的内容,如您认为不适,非常抱歉,可以删去,或请您更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9170-634422.html

上一篇:独木难成林
下一篇:Set-valed Function and Robust Control
收藏 IP: 182.48.109.*| 热度|

12 曹聪 曾杰 武夷山 蒋迅 马瑞 张波 屈林 李冰 陈钢 徐传胜 方玉光 liuyanqh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