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tx194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tx1945

博文

《朱子宦跡》的解读及其子孙荫补研究兼及夫人和父母封赠

已有 6051 次阅读 2020-9-5 09:43 |个人分类:朱子世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朱子, 朱熹, 朱铨

                  《朱子宦跡》的解读及其子孙荫补研究

                          兼及夫人和父母封赠


       

         根据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束景南教授所著《朱熹年谱长编》,我编制了《朱子宦跡(含荫补)》简表。


        本文就是直接用《朱熹年谱长编》的原文来说明《朱子宦跡》中有关朱熹荫补的内容,并给出关于其子孙具体任官的研究结果,这涉及到朱塾、朱埜、朱在、黄𠏉、朱钜和朱鉴,同时列出朱熹夫人和父母封赠时间。这些资料也说明朱铨没有可能荫补。


        本文釆用2001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熹年谱长编》的原文来做解读。《朱熹年谱长编》是竖排繁体字的排版模式,不利于普及阅读,所以,我决定不枉蛮力,将有关内容全部以横版简体字表达,以利乡间老少。


         《朱熹年谱长编》的原文釆用加黑楷体,如:一一八八年 淳熙十五年 戊申 五十九岁;

         《朱熹年谱长编》的作者按语釆用楷体,如: 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八《晦庵先生非索隐》  ;

         《朱文公文集》及其他作品的正文釆用宋体,如:《朱文公文集》卷二十二《辞免磨勘转官朝奉郎状》,《与宰执劄子》;

           本文正文及其他作品的名称、章节名称采用加黑宋体,如:《选任》第414页第四章 《官员管理制度》第三节《叙迁制度》。

     

        束景南在该书的《叙》中说:“朱熹曾批评汉、唐以来经学者皆以经传不分,以传说经,乃至有传无经,以传代经,见传不见经者矣。余谓朱熹年谱之作陈陈因袭,盖亦有此通病。故余作《朱熹年谱长编》,不以旧谱为标准,不以旧谱为依据,而从全面收集原始文献入手,直接就朱熹文集、语录中考辨朱熹生平事迹。唯此,则凡旧谱之误皆可得正,凡旧谱之阙皆可得明,乃始跳出旧谱窠臼,作成一全新之朱熹年谱也。”


         笔者极赞尝这种研究方法,因为这是唯一能夠获得历史真相的突破性手段。我希望借助束景南先生的成果在研究朱子世系和朱子文化方面有所突破。


                                            一 《朱子宦跡》简表

       

                           553828FA-C5B4-4FF6-91FE-0E969C6F9B86.jpeg

     

               

        《朱子宦跡》显示朱熹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转官朝奉郞之后获得荫子资格,其在世吋解决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的任官问题,逝世之后有两个孙子也解决了任官问题。下面,将逐个解读之。

      


                                                        二 淳熙十五年朱塾荫补


       《朱熹年谱长编》下卷879页(下面简称上或下卷 某某页,均指《朱熹年谱长编》的页码)记载:

        一一八八年 淳熙十五年 戊申 五十九岁


       下卷911页记载:

       七月中旬,辞免磨勘转官朝奉郎。

      《朱文公文集》卷二十二《辞免磨勘转官朝奉郎状》,《与宰执劄子》。

        诸本年谱以为辞转官在八月,乃误。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八《晦庵先生非索隐》:“丙子(六月十一日)进呈……乃令就依旧职名江西提刑,乃令史部将改官后不曾磨勘日月,一并给还。时距大礼才数十日,上欲先生迁朝郎,以录其子也。”朱熹《辞免江西提刑状二》巳言及“使得依旧持节江西,并予放行,累年磨勘……”可见六月十一日诏朱依旧江西提刑之时,已有磨勘转官恩同下,告命则至七月二日方到建宁,朱熹《辞免磨勘转官状》云:“熹今月二日准尚书史部降到告书一道,磨勘转朝奉郎官者。”“今月”当指七月,王懋綋以为指八月,显误。该状分明云:“今来不谓方被重勘,反蒙圣知,依旧差遣,特诏有司,给还磨勘 ,以宠其行……以近方具状申省, 曰避兵部侍郎林粟,仍乞宫观差遣,所有恩命,熹实不敢无故抵受。”是六月十一日,朱改江西提刑出都时同时有给还磨勘,以宠其行。况七月庚申(二十六日)朱已直宝文阁与祠,八月初一与祠告词已下(见下),朱不当于八月二日仍云:“方具状申省”,“仍乞宫观差遣”,此由足证其《辞免磨勘转官状》上在七月,而非八月。以七月二日降到告命,而朱熹上状请祠稍早于其上状辞免磨勘转官,且七月十二日与周必大劄(见前引)中尚未言及辞免磨勘转官,则其辞免磨勘转官在七月十三四日间。


         下卷913页记载:

         侍御史胡晋臣奏劾林粟,二十五日林粟出知泉州,二十六日朱熹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

      《宋会要辑稿》第一百零一册《职官》七十二:“淳熙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兵部侍郎林粟与郡,言者论粟狠愎自用,党同伐异,无事而指学者为党,乞黜之,以为生亊者之戒。故有是命。”


        下卷915页记载:

        八月十四日,辞职名,辞转官,皆不允,遂拜命。

      《朱文公文集》卷二十二《辞免直宝文阁状》,《与宰执劄子》。

        按:《文集》卷二十八《与周丞相书》有云:“崇福谨以拜命……惟是进职之恩,则有所未安者。……熹今有公状申省,并以劄子遍恳群公……”此作于八月十四日,其上辞职状在同吋。又该书云:“昨辞迁秩,想亦已蒙钧念,若犹未上,得并与将上,不甚幸甚。”知其辞转官亦在同时。拜命已在九月。


         朱子在九月拜命,这一点很重要,这对朱子家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机。第一,时间重要,因为淳熙十五年(1188年)的郊祀是九月八日。南宋三年一次的郊祀是群臣荫补的重要机会。第二,官职重要,朝奉郎是南宋官员萌补的最低官阶。这件事情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巳说得很清楚:“时距大礼才数十日,上欲先生迁朝郎,以录其子也。”


          李心传,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县)人,生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 年),宁宗嘉泰二年(1202 年),他写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二十卷。嘉定九年(1216 年),他又写成《杂记》乙集二十卷。宋朝是允许民间记史的,李心传的杂记即是民间实录,有很高的可靠性。


          朱熹淳熙十五年的官阶是朝奉郎,职名为直宝文阁。

          为了理解这两个概念,我将引用1996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苖书梅著《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简称《选任》)、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游彪《宋代荫补制度研究》(简称《荫补》)两书和2018年浙江大学文学院汪潇晨的博士论文《宋代殿阁和殿阁职名制度研究(简称《殿阁》)中的原文来说明问题。


          《选任》第414页第四章 《官员管理制度》第三节《叙迁制度》:

            宋代官员的品阶系统分文、武两大类。文官大体上又分为幕职州县官、京官、朝官三个等次。其中,京官、朝官常被并称为京朝官。幕职州县官最初归吏部流内铨铨选,常被称为选人(此外,未入流而参吏部铨选的斋郎、试衔等亦称选人)。选人改京官后,在仕途上才能有光明的前程。所以,选人磨勘改官,是宋代低级文官叙迁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武臣大体上分使臣、横行、正任三个等次。其中使臣又分小使臣、大使臣、诸司使副三个等次,使臣之下又有未入品的无品武官八阶。

           有关史籍对幕职州县官等阶称谓的记载互不相同,今据各书所载列表如下:


              152EF8CC-AF7E-438B-8D69-1591FD614E32.jpeg



                                                 

         崇宁二年(1103)九月,经邓洵武建议,始以阶易职,设立幕职州县官的七等新阶。七阶分别为: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政和六年(1116)。又将通仕、登仕、将仕三阶改称从政、修职、迪功三阶;而以通仕、登仕、将仕三阶作为奏补而未出官者的阶次。选人新阶秩实施后,文臣的阶官为之整齐划一。

          选人在七阶之内官阶的升迁称为“循资”。循资的主要条件是 出身、考任、举主、功赏,陈傅良称:“选人七阶,祖宗朝以考第、资历、无过失而或有劳绩者递迁,谓之循资。” 


        《选任》第422页 :

        选人均属于从八品与正从九品的低级文官,虽然这些官阶和正九品、从八品的京官在品秩上相差无几,但其政治地位和仕宦前景却有很大差别。苏洵曾说:“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因此,改官在选人一生的仕宦中具有重要意义。凡不能改为京官者,便沉于选海,“老于选调”,不能晋升朝廷或地方要职。

         选人在七阶中的任何一阶都可以通过磨勘改为京官,其上层还可以直接改迁朝官。


        《选任》第424页 :

      

      76A13AFD-9269-4646-A881-686BC263690C.jpeg




                   

          关于朝官和京官见《选任》第432页:


        010DED46-C64A-4D92-AA3A-76FC1510A37B.jpeg

     

         京官分五等,最低阶是承务郎,相当于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等。最高阶是宣德郎,相当于著作佐郎、大理寺丞等。

        朝官员外郎以下郎官分六等,最低阶的是朝奉郎,相当于太子中允、左右赞善大夫、舍人、洗马。最高阶是朝请郎,相当于前行员外郎、侍御史。

        朝官秘书监以下分七等,最低阶是朝奉大夫,相当于后行即中。最高价是中大夫,相当于秘书监。

        这两类朝官称为庶官。

        左右谏议大夫到六部尚书称为从官。

        各部尚书以上为宰执。

         更具体的列表见《殿阁》第170页:

      


        029C24B0-D617-459B-9970-0F873D8EE160.jpeg


          

        这里的关键是提出了职名概念,由于设立了龙图阁等诸阁,而相应有了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等职名。除了直阁为庶官以外,学士、直学士、待制都是从官。

         关于殿阁及殿阁职名,见《殿阁》第21页:


     D38372D4-9F5C-45B9-B49F-699A659FD042.jpeg

     

         现在我们知道朝奉郎是员外郎的最低阶,是朝官中最低的官阶。而直宝文阁也是朝官中最低的职名,而宝文阁主是宋仁宗。这两个最低阶却是任子荫官的门坎。

       《荫补》的《第一章 宋贞宗以前的荫补制度》说明了这个情况,见该书的 第17页:

        郎中、带职员外郎荫补子孙的制度在宋真宗时期得以确定下来,大中祥符四年,“诏郎中及带职员外郎以上,遇汾阴赦,乞保任其子,并依例施行。”③由此看来,在此之前,郎中带职员外郎似已有保任其子为官的先例,但并非固定的制度,大概属于特许,貞宗祭祀汾阴后,允许他们按照惯例荫补其子、尽管仍然是举国大庆时的特殊荫补,但此后这两类官员萌补子孙逐渐合法化。按照太祖、太宗朝的规定,文官六品以上方能享有荫补,员外郎系七品,显然不够荫补级别,当然,带职则另当别论。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5,大中祥符四年五月壬寅


       大中祥符四年,即1011年,自这一年开始,朝奉郎在大礼郊祀时是可以任子为官的。朱熹淳熙十五年的官阶是朝奉郎,职名为直宝文阁,在明堂大礼时就可以奏补了。

        朱熹荫补了吗?我们记得:

        六月十一日诏朱依旧江西提刑之时,已有磨勘转官恩同下,告命则至七月二日方到建宁。


        即从临安行在下诏到建宁需要二十日,那么朱熹七月辞转朝奉郎,八月又辞:

       八月十四日,辞职名,辞转官


       八月的辞呈到临安行在要二十天,已经是九月四、五日了,九月八日明堂大礼,朱熹还没拜命,能夠荫补吗? 


        这个关于明堂大礼荫补的操作过程,我们知之甚少。但也有例可循。《荫补》第一章第二节《宋神宗时期的其它荫补改革与北宋未期官员荫补制度的变化》中引用黄庭坚《山谷别集》第五卷《乞奏补姪补状》全文,提示了萌补的操作过程,见该书74页:

        宋哲宗以前,法律规定,郎中、带职员外郾只能荫补亲生子孙为官,不能荫补其他亲属,按照宋仁宗嘉祐新制规定,“郎中、带职员外郎初遇郊听荫子若孙,再遇郊荫期亲,四遇郊荫大功以下亲。”但元祐年间,黄庭坚为带职员外郎,初次遇郊礼,却向朝廷提出申请,要求先荫补其侄为官,朝廷批准了他的中请,此后逐成惯例,黄庭坚所写的申请书被保留下来:“修实录院检讨官、朝散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充集贤校理黄某奏:臣见任职名,今遇明堂大礼,该得奏补子孙一名。臣早年未有子息,有兄之子朴自襁褓过臣房下,抱携教育,于今二十,学问稍已知方,后来臣有子相生,才六岁以臣于朴私恩实均于父子,重以老母年今七十,钟爱在朴,不胜臼雭抱孙之情,扶杖假息,愿及见朴之阶仕籍也。欲望圣慈许以合得恩例,先与臣兄之子朴,使臣待罪官次,幸而免于旷败,了将来两遇大礼,合奏期亲日,即以奏臣子,某恩例诏条别无侥幸,伏望圣慈特赐开允,奉圣旨特依奏。”据黄管《山谷先生年谱》卷25所述,此事发生在元祐四年。宋哲宗这一法外特许开恩此后便相沿成俗,正郎、带职员外郎第一次遇郊礼可以荫补期亲。 


       这段文字对我们的问题最有影响的就是六个字“奉圣旨特依奏” 这说明圣旨下在前,而且下旨时并不过问黄庭坚儿子的情况,即大礼时并不过问百官子孙的细节,只是下旨告之,你可以奏补一官而已。所以,朱熹辞官并不影响皇上下旨任官,只要皇上不许朱熹辞官即可。九月朱熹拜命,荫补可以按序进行。

        黄庭坚子幼不得荫补,故有《乞奏补姪补状》留存,而朱熹有三子可依嘉祐新规逐次奏补,而无存奏状。朱熹淳熙留存的都是辞状,拜命状或谢恩状一个未留,但不表示,朱熹不拜命,不谢恩。

        现在,我们来回看《朱熹年谱长编》中,朱熹八月十四日辞职名之后的记载,见下卷915页以后:

        八月十四日,辞职名,辞转官,皆不允,遂拜命。

        二十一日,休宁县令祝玉汝作新安道院,为作记。

        二十九日,为楊遵道遣文作跋。

        九月二十六日,谏议大夫谢锷荐,复召,辞。

        为玉山刘允迪义学作序。

         陈文蔚书来问学。

        十月趣赴行在。袁枢、叶适、詹体仁相继上章荐举道学名士与清望名流,被冷世光、陈贾疏驳。十一月七日,复辞,遂并上封事。

        《朱文公文集》卷十一戊申封事:“十一月一日,朝奉郎、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臣朱熹,谨齋沐具疏,昧死再拜,献于皇帝陛下。臣猥以庸陋,蒙被圣知,有年于此矣。而两岁以来,受恩稠叠,有加于前,顾视辈流,无以为比,其为惑激之深,固有言所不能喻者。……


         我们现在明白了,在屡次辞状中,朱熹已经拜命奉朝郎、宝直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十一月一日的封事特别感激两年来的恩典,这自当包括长子朱塾循例荫补将仕郎的明堂大恩。


         上卷第347页:

        一一六六年 乾道二年 丙戍 三十七岁 

        三月,林用中来学,为作字序,处以家馆(家塾),以教朱塾、朱埜二子。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林用中字序》:“古田林用中过予于屏山之下,以道学为问其勤,吾不能有以告也。然与之言累日,知其志之高,力之久,所闻之深,而所致之不可量也。一日语予,求所以易其名与志者,予曰:名者,子生三月而父命之,非朋友所得变……则无庸改,而请奉字曰择之,又曰敬仲。……乾道二年三月癸亥。”         


        上卷第491页:

        一一七三年 乾道九年 癸巳 四十四岁 六月

        遣长子朱塾往吕祖谦席下受教

       《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三《答吕伯恭书》二十:“忽有改秩奉祠之命……儿子久欲遣去,以此拢拢,未得行。谨令扣师席。此儿绝懒惰,既不知学,又不能随分刻苦作举子文。今不远千里,以累高明,切望痛加鞭勒。……

        桉:改秩奉祠令下在 五月二十九日,故朱熹遣子往诣吕祖廉师席在六月上旬。

       《吕东莱文集》卷三《答朱元晦书》二十二:“令嗣气质甚淳,已令就潘叔度(景宪)舍旁书室,寑处不在其家。同窗者仍叔度之弟景愈(叔昌),年三十余,甚有志趣,有意务实,相处当有益。叔昌亦自工于程试,足可商量……巳拟定课程,令嗣自当寄呈。唯每日到某处,则与叔度兄弟皆来,不许过它齋舍……盖城市间不得不如此过防,又众人亦多端,恐志未定,或迁移耳……朝夕与潘叔度兄弟相与切磨,势不容懒,某亦数数提携之。”


         读了上面这段资料,你就应该相信朱熹当为朱塾和朱埜谋荫补也。

         至于《亡嗣子圹记》未提朱塾任官之事,是为父之常情。




                                            三 绍熙二年朱埜荫补 


         下卷 第952页:

        一一八九年 淳熙十六年 己酉 六十岁

        正月二十三日,除秘阁修撰,依旧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二月中旬辞职名。

        二月二日孝宗内禅,光宗即位。草奏疏欲再上封事,以为新政之助,不果上。

        二十二日复辞职名。五月依旧直宝文阁,降诏奖谕。

        九月更化覃恩,转朝散郎,赐绯衣、银鱼。

        十一月改知漳州,再辞,不允。十二月始拜命。


        下卷 第974页:

        一一九年 绍熙元年 庚戍 六十一岁


        下卷 第1012页:

        一一九一年 绍熙二年 辛亥六十二岁

        正月二十日长子朱塾卒于婺州,二月以嗣子丧请祠。

        是月(三月)复除秘阁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

        七月四日复辞职名,不允。八月二十三日乃拜命。 

         是月(九月),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十月九日辞,不允。

        

        下卷 第1054页:

        一一九二年 绍熙三年 壬子六十三岁

      (二月)有旨趣湖南运使任,二十日复辞,并请补祠秩,许之。

      《朱文公文集》卷二十三《辞免湖南运使状三》,《与宰执劄子》

        按:《续集》卷七《答俞寿翁书一》云:“长子夭折,忽已踰年……初被湖南之命,即以此辞。未报之间,忽闻临漳所请经界议格不行,不勉自劾。廟堂已许备祠官,而不欲以此为名,虽已降旨促行 ,却令别人文字。月初已遣人行,计此月中即可拜命。”朱熹遣送辞状在三月初,允补祠已在三月。


         十月九日的辞状,到临安行在已经是十一月了,上不允。为什么?

         为什么到了绍熙三年三月又允了呢?这事前后㸱延五个月,原因复杂,但有一点却是肯定无疑的:这中间包含了重要的时间点,即绍熙二年冬至的郊祀大礼。我们照录《宋史》本纪三十六《光宗本纪》:

      (绍熙二年)十一月戊申,安定郡王子肜薨。

        己巳册加高宗徽号曰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辛未,有事于太庙。皇后李氏杀黄贵妃,以暴卒闻。

        壬申,合祭天地于圜丘,以太祖、太宗配,大风雨,不成礼而罢。帝既闻贵妃薨,又值此变,震惧感疾罢称贺,肆赦不御楼。寿皇圣帝及寿成皇后来视疾,帝自是不视朝。

        十二月庚辰,筑荆门军城。   

         丁亥,帝始对辅臣于内殿。


         这次郊祀“不成礼而罢”,“罢称贺”,但是,没有罢任子之说。虽然,“肆赦不御楼”,但“丁亥,帝始对辅臣于内殿”,

         从壬申(十一月二十七日)到丁亥(十二月十二日),总共十六日,这个时间的拖延对百官任子荫补不会产生什么根本的影响。

         朱熹此时,官阶为朝散郎,职事官为荆湖南运副,职名秘阁修撰,自是在任子之列。这次是次子朱埜荫补为官。

 

                                           

                                                 四 绍熙五年奏补黄𠏉为官

   

        下卷 第1103页:

        一一九四年 绍熙五年 甲寅 六十五岁


        下卷 第1123页: 

        光宗赵惇内禅,宁宗赵扩即位,十一日以赵汝愚首荐,召赴行在奏事。

       《宋史宁宗纪》:“七月庚午,召秘阁修撰,知潭州朱熹诣行在。”


        是月(七月),立忠节廟,乞赐廟额。

      《朱文公文集》卷一百《约束榜》:“伏覩绍熙五年七月七日赦书内一项:五岳四渎名川大山、历代帝王、忠臣烈士,载于祀典者,委所在长吏精洁致祭……今准前项赦书,合于城隍廟别置一堂,塑像奉安,永远崇奉。其譙王长史虞理,司马虞望……并是当时协谋起义之人,亦各合行塑像,配神从食。”

        同上 ,卷十九《乞潭洲譙王等廟额状》状》:“……牒本州于城隍廟内创立祠堂,像五人者……而臣忽被误恩,赴阙奏事,计其功力不致甚多,本州除巳起造了毕,欲望圣慈特诏有司,赐之廟额……


        修三闾大夫屈原祠

        按:此亦是按七月七日赦书所修建。


       考正释奠礼仪,行下诸州,作《诏熙州县释奠礼仪图》成。

        按:《朱文公文集》卷一百《约束榜》中有关于“上丁释奠及祭祀社稷三献宫祭服”榜,知朱熹考正释奠礼仪亦与七月七日赦书有关……


       考修筑潭州城。

      《朱文公文集》卷十四《行宫便殿奏劄五》:“臣伏见潭州城壁,昨因虜骑残破之后,剃落摧圮……初已尅定七月下旬起工,而偶值小旱,继以霖雨,旋遭国哀……自登极赦后,事势稍定,即别委官,再行计度……


        以捧表恩奏补黄𠏉将仕郎。



                          五 绍熙五年荫补朱在,并封赠朱熹夫人与父母


       下卷 第1133页:

     (绍熙五年八月)五日,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宋史宁宗纪》:“八月癸巳,以朱熹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八月癸巳,朱熹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告词云:‘朕初承大统,未暇他图,首辟经帷,详延学士。眷儒宗之在外,颁召节以趣归。径登从班,以重吾道。尔发《六经》之蕴,穷百氏之源。其在两朝,未为不用,至今四海,犹为多奇。擢之次对之班,处以迩英之列,若程颐之在元祐,若尹焞之于绍兴。副吾尊徳乐义之诚,究尔正心诚意之说,岂惟慰满于士论,且将增益于朕躬。非不知政化方行,师垣有赖。试望之于冯翊,不如寘之本朝;召贾愽于长沙,自当接于前席。慰兹渴想,望尔遄驱。可。’黄由之词也。”


        六日,上状辞召命。是日,解印出城,离潭州东归。

      (十七日至临江),在临江,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命下到 ,上辞免状。

        十月二日,入国门,申省乞带原官职奏事。

        四日奏事行宫便殿,出五劄。面辞待制、侍讲,不允。

        五日,申省辞待制职名,乞改说书差遣。

       十日,奉御笔不允,乃拜命,系衔供职。

      (十四日)是日,差兼实录院同修撰,再辞,不允,乃拜命。


        十七日,更化覃恩,授朝请郎,赐紫金鱼袋。

      《止齋集》卷十五《覃恩受朝请郎赐紫金鱼袋配刘氏封》:

        “敕:朕诵二南之诗,流荇采繁,相与共济,自天子达皆内助也。仲尼时序,定为篇首,寓意深矣。,焕章阁待制、侍讲故妻刘氏,来自名门,克相夫子,会期有鸡鸣相敬戒之道,而退食有鹊巢致节之德。日者合宫而睽也。相与肆祀,吉蠲齊明,迨及竣事,礼无违事,则岂惟关雎之也,而尔与有劳矣。锡之号,爰示宠光,虽曰旧章,实应经道。可,特追封硕人。”(绍熙五年十月日,中书舍人陈傅良行词)


        十八日,晚讲《大学》,奏乞瑞庆节却贺表,并乞三年内贺表乞免。

       《宋史宁宗纪》:“丙午(十九日),复以朱熹奏请,却瑞庆节贺表。”


        闰十月八日,直日,准告。封婺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三子朱在补承务郎。

      《止齋集》卷十五《焕章阁待制侍讲朱熹明堂恩》:“赠父:赦:朕方舍爵书劳,自吾从臣,以次第报,则推本世系,及其祢廟,皆宠绥之,亦祭泽也。具官某故父,具官某,少而英发,晚益深造,渡江诸老多其师友。嘗历郎闱,秉史笔,力诋和议,绪正谤史。盖官虽薄,志在天下后世也。位不称徳,识者恨之。属于笔禋 ,有严美报,则尔有贤子,劝讲路门,可无褒典,以慰罔极之怀乎?追锡崇阶,用賁泉埌,非以为生,以德之称。可。

         赠母:赦:朕既为卿大夫宏賁袮廟,以侈教忠之报,则母氏与享,可无申锡,使之匹休? 具官某母,具位某氏,来自名家,克相夫子,本之纯厚,申以敬恭,其仰而事姑,备极顺适;俯视媵女,又何而不察也。是宜笃庆,韦生贤子,蔚为儒宗,名满天下。则加以美号,用慰孝思,我有茂恩,宜不汝吝。可。”


        二十五日,除宝文阁待制与州郡差遣。

       十二月,依旧煥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


       下卷 第1203页:

       一一九五年 庆元元年 乙卯六十六岁

       三月三日,复辞焕章阁待制职名,并以议祧廟自劾。

                            磨勘转朝奉大夫。

       五月复辞职名并乞致仕。

       十二月二十六日,诏依旧秘阁修撰,提举鸿庆宫。


       下卷 第1237页:

        一一九六年 庆元二年 丙辰六十七岁

       是月(二月),申乞改正已受从官恩数。


       朱熹从待制降为秘阁修撰,即从从官降到庶官,所以朱熹“乞改正已受从官恩数”。那么朱熹享受那些从官恩数呢?

        首先,封赠妻和封赠父母是从官才享有的恩数。

       《止齋集》卷十五:

         在外侍位登极恩赠父

          敕:朕方访落求助自公卿大夫,……具官某,故父具官某……


          在外侍登极恩封母

          敕:朕既本之绖红为卿大夫,……具官某,故母某氏来自名门……


          在外侍位登极恩封妻

         敕:朕观二南之诗,……具官某,妻某氏……


         以上三文是《止齋集》中给出的从官封赠的统一范文,行文者陈傅良,“在外侍位登极恩封”,可知封赠父母和妻是从官待遇。

         这也可以知道所有这个时期的圣旨,都是各家依此转化而为。


       《荫补》第94页记载:

        淳熙新制将文官分为宰相、执政、侍从、卿监和正郎员郎五个等级,除致仕、遗表荫补已经讨论裁减之外,按照官员的品级将郊祀荫补加以裁减,并定出官员荫补子弟的最高限额,武臣与文官一样也进行柑应的变革。其最高限额分别是:

         一、府仪同三司以上官员,10人;

         二、执政、太尉,8人;

         三、侍从官、观察使至节度使、侍御史,6人;

         四、中散大夫至中大夫右武至通侍大夫,4人;

         五、带职朝奉郎至朝议大夫,武翼至武功大夫,职事官寺长贰至左右司谏,开封少尹厘务及一年须官至朝奉郎,并朝奉郎元带职人因除在京职事官而寄职者,3人。


        朱熹现在是朝奉大夫,排在第五等,荫补人数为3人,而现在朱熹已经补了4人。好在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朱在沒有失官。


         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奏劾朱熹,二十六日落职罢祠。


        下卷 第1345页:

        一一九九年 庆元五年 己未 七十岁

        四月二十三日,有旨守朝奉大夫致仕,拜命谢表。


        六月一日,致仕告家廟,以孙朱鉴承绪家务,子朱埜、朱在佐事。

       《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六卷《致仕告家廟文》:“维庆元五年岁次己未六月辛酉朔,孝孙具位熹敢因时享,昭考于祖考之灵……巳蒙圣恩,许令致事,所有家事,当传子孙。而嗣子既亡,藐孤孙鉴次当承绪,於又年幼,末堪跪奠。今巳议定,属于奉祀,而使二子埜、在佐之。俟其成童,加冠于首,乃躬厥事。异时朝庭察熹遗忠,或有恩意,亦令首及。……其诸家务,亦当计度区处,分属埜等诸孙息,使有分职,以守门户,寻别具告而施行之。


        朱熹的《致仕告家廟文》中最关键的安排是“异时朝庭察熹遗忠,或有恩意,亦令首及。”

        朱熹是否有望?看下面资料。

      《荫补》第98页: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庆元荫补新格〉和《庆元条法事类》二书记载了淳熙九年以后官员荫补人数的具体人数。现据《庆元条法事类》的记载摘录如下:“臣僚遇大礼,荫补缌麻以上亲,宰相、开府仪同三司以上,……十人;执政官、太尉,八人:太中大夫以上及侍御史、节度使至观察使,六人;中大夫至中散大夫、通侍大夫全右武大夫,四人。 朝议大夫至带职朝奉郎、武功大大至武翼大夫,三人。”

        “臣僚致仕,荫补缌麻以上亲,曾仼宰相及见任三少、使相,三人;曾任三少、使相、执政官、见任节度使,二人;太中大夫及曾仼尚书、侍郎及右武大夫以上并曾任谏议大夫以上及侍御史,一人。”

        “臣僚遗表,荫补缌麻以上亲,曾任宰相及见仼曾任三少、使相五人;曾任执政官并见任节度使,四人;太中大夫以上,一人:诸卫上将军、承宣使,四人;观察使,三人。”上述法律条文当是宋孝宗淳熙九年以后官员荫补人数的规定,从《庆元条法事类》的上述记载来看,至少官员大礼荫补人数与淳熙九年诏令是完全吻合的。


        朱熹指望的是朝庭恢复其待制职名(相当太中大夫),享受从官的待遇,而有致仕荫补一名,遣表荫补一名,而这都以朱鉴先得为遗命。朱子全家都是明白这一点的。


        下卷 第1393页:

         一二〇〇年  庆元六年   庚申   七十一岁

         三月九日逝世。 



                                                     六 嘉泰二年荫补朱钜


        据《宋史》三十八卷《宁宗本纪》:

        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八月 甲午,谢深甫等上《庆元条法事类》,《庆元荫补新格》等全部完善。

        冬十月乙亥,追复朱熹焕章阁待制致仕。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朱熹 张栻:

        嘉泰初,学禁稍弛。二年,诏:”朱熹已致仕,除华文阁待制,与致仕恩泽。”  


        只差两个月,先完成,《庆元条法事类》,紧跟着追复朱熹焕章阁待制致仕。但是,朱埜、朱在无法“首及”朱鉴,因为,朱鉴时年12岁,不能荫官。一方面是法不许,另一方面,他们必须保证朱鉴的机会,所以1202年是朱钜荫补为官。



                                                       嘉定二年荫补朱鉴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朱熹 张栻:

         后侂胄死,诏赐熹遗表恩泽,谥曰“文”。


       《宋史》《本纪宁宗三》 :

         嘉定二年(1209年)十一月,己巳,赐朱熹谥曰文。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八 》道学(三)朱熹 张栻 :

         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作为待制,还是直学士,享遣表就是一个人。朱鉴亨遗表恩泽荫官是1209年。


        铨公是没有荫补机会的。


        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宝庆三年是1227年,是黄干写朱子行状以后,故不讨论。



                                                                 八  谢辞


        今年经主管部门批准江西省吉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下成立了朱子研究会,关于朱熹的研究在坊间市井迅速开展,本文应运而生,为了不误导乡间老少,特请淅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束景南教授授审阅此文,束教授百忙之中,仍然严谨学问,给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衷心感谢束教授的支持。



                                            2020年9月3日 终稿于衡阳卧虎山 朱天相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3405-1247031.html

上一篇:首都民兵师无后座力炮方阵训练记实
下一篇:朱铨任广西经略安抚使辩伪
收藏 IP: 110.52.1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