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育才
科学的艺术化,艺术的科学化
2019-6-26 11:46
阅读:3408

艺术和科学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花生谈教育

18-11-2218:45

说起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总会让人想起《蒙娜丽莎》那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令人感到神秘的微笑。

这其中蕴含着达芬奇一生的密码,一个集音乐家、工程家、建筑家、植物学家、数学家、科学家等无数荣誉称号的伟大画家,那位微笑中面部肌肉的张驰、圆润纤手的肌肉条纹,绝不是一个不会解刨学的人所能画出来的。

但是科学与艺术,她们之间也存在明确的差异。

科学注重的是逻辑和实验,也就是注重理性,具有抽象性。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为了“美观”,故意把血管画歪了一点,就被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批评。人体的血管位置,不是为了“艺术上的美观”而长在某处的。科学的美,在于真实,在于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艺术追求的不一定是真实,而是追求——美。我们看日本的动漫,动漫人物个个长着美丽漂亮的大眼睛——显然,现实世界之中的人物,他们的眼睛不可能这样大。但是,要是按照现实人物的比例来描画,就没有那种艺术上的美感,显得太平庸无奇。

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自身慧智的结果,科学是理性的智慧,艺术是感性的智慧。科学往往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往往需要科学的帮助。科学和艺术走到高处时就会融合成哲学,代表人类最高的思维能力。

这是转自许培扬教授的博客,他的看法和想法是很对的。钱学森之问,也论及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现在大家都喜欢谈论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的造型美观问题,现代高速巨轮从整体到球鼻艏,甚至一个烟囱的造型,不仅是减少阻力和节能问题,整个一艘船、尤其是大型远洋邮轮、其本身就是一座在海上可移动的艺术雕塑。不懂艺术,不懂书画,不弘扬研究文化,是发展科技的盲区。既使书画、且不谈广义的美学修养,连联合国大厦里的各国使节们都以学习中国书法为荣。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写了   上善若水  4个字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庆寿大礼,传为世界佳话。路甬祥在主持中科院时,亦曾有真善美方面的专著问世,我甚至想:科学网编辑队伍中,不仅要有电脑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应该有艺术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育才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222-118690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