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丰
应对严重雾霾,中国工作还需加强 精选
2014-3-14 09:28
阅读:4111

应对严重雾霾,中国工作还需加强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的空气污染,真的是“温水煮青蛙”,现在水已经烧开了。继2013年初,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时间很长的严重雾霾,十月中旬东北因供暖引发极重度空气污染,12月初,中国20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自有霾预警以来的首个橙色预警之后,近日中国京津冀等7省市又出现第四轮重度霾顽固不散。面对这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非常高的空气环境危机,做好防护,大力度减少污染排放就非常重要了。而这方面中国的工作还很需要加强!

      首先是要更加做好雾霾预警工作。这次北京市发布的预警受到媒体的质疑。为什么在雾霾开始时PM2.5空气质量指数已经大于300、污染水平属于严重污染时没有及时发布橙色预警(预警按污染程度由低到高,分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为什么在雾霾的后期空气质量指数连续三天超过300时,没有发布红色预警?“京津冀已经是天天爆表的节奏了,还停留在橙色预警?”,这是226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在其官方微博提出呼吁。这不是北京市一个城市的问题,怎样及时、合理发布预警这是未来必须改进的。除了是否及时,预警发布的形式也值得改进。现在雾霾预警主要是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来发布,有没有必要通过手机,给居民发短信预警?北京在2月21日发布橙色预警一天后,才通过手机短信发布了预警。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来发布预警,信息送达还有一定的空白地,而且引起重视的程度也没有手机短信高。预警就是要引起重视,手机短信预警值得在黄色级别以上的预警时推出。

      其次,要引导人们带上口罩,医院、幼儿园和小学要配备空气净化设备。这么严重的空气污染,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肯定对身体是有害的。但是,现在中国人对空气污染的危害性认识还很不够,在街上的人中戴口罩的连百分之十都不到。这就需要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相关单位和专家,要进一步宣传雾霾危害性,劝告居民要尽可能的佩戴口罩。建议在发布预警信息时,无论是蓝色、黄色、还是橙色和红色,都要包含“出行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适宜的口罩”。对那些露天长期执行公务的交通警察、环卫人员等要配备口罩,而且要像劳动防护要求那样,请这些人员佩戴口罩。不要顾虑什么城市的形象,雾霾已经把城市的形象破坏了,此时,人们的健康更重要!此外,中国的地方政府要从治理雾霾的资金中拨出经费,在医院、幼儿园和小学、养老院等单位,为这些体质较弱者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减少空气污染对他们的影响。政府治理雾霾的资金不仅要用到污染源的治理上,还要用到人们的防护上。这对减少污染空气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重要。

      第三,要更加严格做好空气污染源排放的监管。从各地政府负责人对治理空气污染的表态上,可以看到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但是,在污染监管方面工作还很不到位。为应对这次重污染天气,中国环保部对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邢台、邯郸、太原、包头、德州和郑州12个城市,开展了专项督查行动,发现大量工业企业违规排放、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仍然在堂而皇之地进行生产。严重的雾霾笼罩了三分之一的中国国土,8亿中国人遭受着污浊空气对健康的侵害,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很多企业搞着“花样繁多”的违规排放!此外,一些小的污染源监管也很不到位:露天烧烤仍然不能完全取缔,在严重雾霾污染的情况下,还能够看到烧烤摊冒出的烟。而对PM2.5贡献不小的施工工地和渣土运输灰尘,问题也不小。在很多施工工地的周围,地面都有的撒落黄土。还有农民的秸秆焚烧,似乎永远都禁止不了。这次的长时间严重雾霾污染,再次警示有关部门,要切实下力气,一定要切实尽责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污染源监管好!

      最后,要切实做好应急预案的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实施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是减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另一个是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在严重污染情况下,减少污染物排放,不使污染加剧非常重要。那么目前各个地方所实施的预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哪些作用更大?这需要在预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空气污染的预案与应对洪水、地震等灾害的预案不同,预案实施的直接效果不直观。这就需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预案的实施,不断进行评估。如预案中的停驶公务车的比例,加大停产企业的规模,是否已经足够?是否需要更大力度实施社会车辆限行?这些要对社会有交代。该加大实施力度的,为了尽早走出雾霾,就要下决心实施。预案的实施不是摆姿态、做样子,而是应该真正切实有效。

      每次出现严重雾霾,都会付出惨重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方面的代价,希望每次经历污染,都能使中国的政府和社会,增长应对雾霾的能力,让各方面的损失降到最小!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3月14日


相关专题:空气污染和PM2.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元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140-7758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