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闲说“孩子”为何变大了 精选

已有 6736 次阅读 2016-1-22 07:5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 经济, 家长, 孩子, 独生子女

闲说“孩子”为何变大了

什么是孩子?似乎人人都知道,甚至会说,作者怎么竟然问出这样“弱智”的问题?但是,真要是较真,谁来回答一下,看看能不能说得准确,与如今大家在生活中所实际用的“孩子”一词很好地吻合,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看看两本如今较为权威的字典、词典上的说法:

《新华字典》在“孩”字下把“孩子”释为幼童,引申为“子女”。

《现代汉语词典》对“孩”释为“孩子”。“孩子”一词则有两个义项1,儿童;2,子女。

这应当是“规范”的说法,孩子主要是指儿童,引申为子女。在实际应用中,“子女”这个义项很容易区分出来,因为说到子女,前面必有定语“某某人的”,至少也要隐含这个定语。去除了这个义项,那就是指儿童了。但是,如今媒体上人们的许多用法似乎都超出了这个范围。比如,许多人说话、写文章常常把明明已经成年的人也说成“孩”或“孩子”。随便举几个媒体上引来的例子吧:

“看看学术界给我们的大学生灌输的都是什么东西吧。救救孩子!”

“淮南27岁女孩患XX病网上求助”

“济南男孩37岁,172cm”

……

很明显,在这些例子中,“孩”肯定不是指幼童,而是成年人,而且有的已经远远超过了青年(当然,另外还有些词语虽然带孩字如“老小孩”,看上去主词是孩,但只是一个比喻,并非真的是老的小孩,而只是说像小孩似的老人,所以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人们可以说,这些用法是错误的。但是,语言这东西只要有人用,用的人多了,约定俗成,错的也就成了对的。字典、词典只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总结,并不是法规。所以字典、词典常常要修改,要根据人们使用的情况做修改。不断地把“错误的用法”扶正,也就是把原来以为“错误的”某种用法予以“平反”。

从人们实际使用孩子、男孩、女孩这些词来看,如今“孩”的年龄已经越放越宽,有时候宽到了未婚的成年人。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应当予以解释。也就是说,应当讨论产生这种用法的社会根源。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麻烦一点,从头看起。

在古人那里,“孩”就是婴儿。《说文解字》说孩字的原义是“小儿笑”。《老子》有“如婴儿之未孩”(像还不会笑的婴儿)的句子。《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说法,就是指刚会笑、能够提抱的小儿。孩提就是幼儿。孩也引申为幼儿的意思。当然,古人也常常把名词作动词用,《老子》有“圣人皆孩之”,就是说圣人把百姓当婴儿对待。杜甫有诗句:“忆昔十五心尚孩”,说自己当年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心思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所以,在古人那里,“孩”是指幼童。

《辞源》对“孩”字的解释有三个义项1,小儿笑;2,幼童;3,当作婴儿看待。对“孩子”一词则释为“儿童”。《辞源》的这个解释是符合古人的用法的。

但是,到了现代,“孩子”慢慢“长大”了,“孩子”不但指幼儿、儿童,十几岁的少年也成了孩子。像上面杜甫说的十五岁,现在的人说起来都说是“小孩子呢”,连大学生都被很多人说成是孩子,甚至大学也开起了家长会,这样的举动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喝彩,认为这样做好。

这里,我们也可以追根寻源,去问它一个为什么。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人们会把“孩子”这个称呼从幼童逐渐扩大到少年直至青年甚至更大年龄的成年人?

我看,这还是要从社会的发展说起。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之前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包括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他们在经济上不能自立,虽然他们在身体的发育上可能已经成年,但是仍然需要得到家庭在各方面的照顾。在家长们照顾下的子女自然不被看作是能够自立的成年人。在家长们的眼里,他们仍然是孩子。由于从来没有自立,一直在家长们的照顾下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把自己仍然当作孩子。

这样,孩子这个名词的定义域在不断扩大。从上古的幼儿,扩展到后来的儿童,这个扩展的过程很慢,上千年一直还是指儿童。开始到了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最后的一些年,就开始飞速扩张,到少年,到青年,最后直到如今似乎可以指某些未自立家庭的人。这个过程与社会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人们在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之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密切相关。

在上面这个定义域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少子化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近三十年多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起着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计划生育带来的少子化,特别是由于独生子女,人们把延续家庭甚至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很少的子女甚至独生子女的身上,就往往对他们的子女施加前所未有的关爱。人们唯恐少子甚至独子出任何一点差错。这种恐惧是天然的,必然的,不论人们的教育程度、地位、教养等社会条件如何,都会产生,只是表现的程度会有所不同罢了。有很多事情,家长们不允许孩子去尝试。因为尝试总有失败、有受到身心伤害的可能,哪怕发生伤害的几率很小,但是家长们经受不起尝试失败的结果,孩子是他们的唯一。这样,小孩子被处于严密控制、特殊照顾的时间会必然延长,小孩子成长为“大人”的时间也必然越推越后。

于此同时,由于计划生育,实行了少子甚至独子的家庭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家庭生活的改善也使得上辈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空前良好,这就使得上辈人对后代人的照顾、关爱甚至溺爱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在以上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孩子”这个词的定义域越扩越大就是必然的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得到一些照顾,自然有它的好处。例如,孩子的营养从而使他的身体状况就会比较早的独立好出很多。过去,少年人很早就要为自己的生计担心,要为早日多挣钱独立生活已经贴补父母家人而努力。这样就会吃很多苦,生活上艰苦,身体的发育也就多多少少受影响。这一点,现在的青少年就是比他们的父辈幸福得多。

但是,孩子在父辈的卵翼下受到的照顾太多,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家长过于“勤劳”,从替小学生做卫生扫除,一直到给子女选择专业、职业,甚至到子女结婚生子以后的夫妻关系的处理,无不越俎代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如今各种媒体上的议论已经足够多了,用不着再在这篇文章中罗嗦了。对此,人们也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不然,孩子老也长不大,将来吃苦的还是他们。一个人应当忍受的,早晚必定要忍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951784.html

上一篇:建议蠲免2015年底前未交的社会抚养费
下一篇:关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点想法
收藏 IP: 119.162.50.*| 热度|

18 尤明庆 王安良 吕乃基 张江敏 苏德辰 应行仁 黄永义 鲍海飞 武夷山 崔宗杰 姚小鸥 文克玲 王启云 曹俊兴 刘光银 xiyouxiyou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