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分享”与“怎么是你”

已有 3599 次阅读 2015-1-4 07:42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英语, 教育, 网络, 分享, 翻译

“分享”与“怎么是你”

人从小到老,得到知识的途径不外乎如下几个:与人们的口头交流、看书报杂志、从广播电视以及最近一些年的网络媒体。

我是怎么懂得“分享”这个词的?回想起来,最早应该从书上看来的,也没有人解释,根据分和享两个字的意思以及这个词的上下文,就看懂了这个词。

享是一个“好词”,这是小时候就知道的。大人们教育我们小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赚钱给父母用,父母就享福了。虽然在学校里常常受到教育,说旧社会地主资本家用剥削农民工人的财物供自己享有、享用,又常常批评我们贪图享乐,说我们光知道享受不知道艰苦奋斗等等,我们从中却偷偷地知道了享受、享乐都是愉快的事情。总而言之,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使我从小就懂得了享是一个“好的”词,享什么都是令人愉快的事情。

后来,读了一些书,才知道享的原义是祭祀时把食物献给祖先或神灵,以后又推广到献给帝王、君主。这样,引申出被祭祀的鬼神“食用”这些供献的享品也称为享,从这里又引申出享用、享受等义,再引申出请人吃酒宴也称享(在这个意义上也写为饗,如今简化为飨)。

皇帝坐上皇位,整个国家都供他享用,因而称为享国。人活在世上也就是在享受生活,所以,活了多少岁,人们便称他享年多少。

总之,“享”真的是很愉快的事情。虽然享字有时候与受字有类似的字义,但所不同的是,人们所“享”的都是好东西,只有享福,没有享祸、享罪的。人们所“享有”的也都是好东西,可以“享有”权利、权力、名誉等等,没有说享有被奴役、被压迫、被侮辱的。

这样,从字面上分析,“分享”就是把自己所享的幸福、快乐或者享有的精神或物质的好处分给他人一些,使大家都能够享有。这并非望文生义,这是分享这个词的正确理解。如《现代汉语词典》等当代语言的权威词典也是这样解释的。

近些年,我开始上网写博客,有朋友在我的文章后面评论道:“多谢你的分享”。一开始,我还有点纳闷:我写博文是说叙述某些事情或者表明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我分享什么了呢?后来一想,我把我的看法分给他了,他表示欣赏,这也可以说一种“享”,虽然在传统的语言句法上有点别扭,但是从意思上也能够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又想,可能人家网络上就是这样说的,如今我不懂的网络新词很多。更看到我们科学网博客的博文格式,后面就有一项“分享”,也常常有红色的“提醒”来告诉我,某某网友“分享”了我这篇文章。虽然我不懂“分享”了我的文章会有什么结果,但是我相信这对我没有任何坏处,只有好处,因为我把文章发到博客上就是要让别人看的,就是宣传我的主张,看的人、欣赏的人当然越多越好。欣赏当然是一种享受。

我也看电视,看电视剧不多,主要看看新闻、体育或其他节目。我发现,有些电视台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也很喜欢用分享这个词。可是,有的时候他们用的真不是地方。比如,有的主持人让嘉宾或观众上台向大家“分享一下他的病情”,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生病是人生中一件痛苦的事情,有时真是极难忍受,怎么还能够“分”给别人去“享”呢?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某处发生空难了,有的记者作现场报道,说当地有关方面正在召开发布会,等他得到消息,再进一步与大家“分享”。这样的说法,应该是令人愤慨的。飞机掉下来了,这样的消息竟然还可以使人“享”!

然而,大家对这样的“分享”却能够“坦然”接受,没有见到人们提出异议。看来有些网络用词真是使人麻木了。

网络上这个分享大概是从英语share翻译过来的。但是,share只是“分成若干份而分取之”的意思,可以被share的,有财物、报酬、债务、股份等实物或可兑现为实物的,也可以是权利、看法、消息等抽象或精神方面的东西,因此,如何翻译这个share,需要视具体事物的性质而定。如果是权利、财物等。那就是“分享”这些权利、财物;若是债务,则要翻成“分担”债务;如果是一条消息,那就是“告诉”一条消息;如果是看法、意见,则是“同意”这个看法、意见,如此等等。决不能把share一塌刮子都翻成分享的。

翻译有时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词的翻译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定要考虑到上下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像某些编得很差的机器翻译程序似的那么死板。更不能像笑话中讽刺某些“五毛俩”似的,把“How are you”弄成了“怎么是你”。

上面所说的要与大家“分享”痛苦甚至噩耗的主持人和记者朋友要么就是习惯了网络上的语言,要么就是用英语讲话多了,习惯于一些不规范的的翻译,没有弄清楚汉语中分享一词的固有意思,从而犯了上面所说的低级机器翻译或“五毛俩”的错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856212.html

上一篇:报春的蜡梅
下一篇:从观前街说“前”
收藏 IP: 119.162.41.*| 热度|

7 李伟钢 蔡小宁 戎可 尤明庆 冯珞 刘光银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