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令人担心的“先修课程” 精选

已有 6650 次阅读 2013-1-21 07:56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北大, 中学生, 奥数, 体育明星, 先修课程

据科学网转载《光明日报》文称:

117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北大应国内部分中学的要求,合作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针对高二学有余力的学生,首批5门课程将于2013年春季学期在部分中学开设,7组织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北大自主招生录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课程的实施也将分阶段进行,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十一学校、北大附中、杭州第二中学等合作中学将在现有高中选修课体系里,开设微积分、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五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根据计划,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还将陆续推出线性代数、几何学、力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化学前沿、经典名篇选读、世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科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十余门先修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建成三十门左右不同学科的先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一个学校开设什么课程,这是他们的自由,旁人照例不应当说三道四。学生愿意多学习一些,中学生学有余力,早一点学习大学的课程,从原则上说,也没有什么不好,对于某些学习很优秀的中学生而言,甚至是一件很好的好事。不过,我还是有一点担心,担心“先修课程”这件事会开一个坏头。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件好事怎么担心开个坏头呢?

我的担心之一来自上面引文中的“组织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北大自主招生录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是一个极愿意效仿的国度,北大又极易成为被效仿的模板,而上大学的考试无疑是中学教学最灵敏的指挥棒。今年北大一个大学和几所中学做的事情,两、三年后可能三、四所大学和十来所中学会跟进,再过一两年,又有十来所大学和数十所中学会这样做,再过几年,就有几十所大学百十来所中学这样做…… 为了上“第一流大学”考试的需要,中学、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招到好学生、为了在同行竞争中领先,大学同样使尽招数。

绝大多数中学生应该首先学好中学竞争的全部课程。我很怀疑现在有些人很是津津乐道的所谓怪才和偏才。个别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干的人是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只通一门,别的一窍不通。这样的人不会有多大成就。我们看看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大科学家,在他们专长的领域之外,至少都有中学生的常识吧。所以,不学好中学的课程,就想在做学问方面有突出贡献,恐怕很难。即使是与做学问无关的领域,例如体育、文艺等,不学好中学的知识也是没有出路的。如今靠卖奖牌、街头卖艺为生的那几位当年的“体育明星”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我这里无意指责这些昔日的明星,我同情他们,他们今日的可悲遭遇源自当年管理者的错误)。

既然能够在中学阶段就学习大学课程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么,在中学生中鼓励学习大学课程并且在入学考试时加以考察就是很有风险的做法。这很可能起到鼓励许多中学生在没有学好、学扎实中学课程的时候就片面地学习大学课程的作用。这是一桩拔苗助长的蠢事。

“美国也有先修课程!”

美国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不一定都可以做,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例如,看到美国人可以用校车送小学生上学,我们中国人也去拆了、合并了这么多小学,现在怎么样?我们有没有这么多的好校车、好公路、有没有这么多钱财?想要回去,走回头路,回不去了。骑虎难下了。

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有些东西,在国外是好东西,可是,到了中国,很快地就变味了。例如大家很熟悉的数理化奥林匹克比赛,本来是开发中学生智力很好的手段,我们怎么样?我们请大学教授把大学的知识提早教了中学生,然后让他们去拿数理化奥林匹克比赛的金牌。这与让16岁的孩子去拿14岁组的体育比赛金牌的差别,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本质上一样的。少年人的数、理、化、生奥林匹克金牌不少拿,成年人却诺贝尔奖的毛都够不着,看来是天才的少年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变蠢了。而中小学生的奥数如今竟然落到了媒体上过街老鼠的地步,这橘,可不只是化为枳,简直化为粪土了,可悲啊。

我们的“水土”与国外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是人口最多的穷国。我们现在大学的优秀教育资源这么紧缺,人们拼着命要挤进北大、钻进清华。你再给他一条好好提前学大学课程就有可能进北大的路子,大家不疯狂才怪呢。

我们可以想象,中学生为了赢得类似北大先修课程的考试,将会进一步放弃那些考大学用不着的知识学习(之所以说进一步,是如今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这样做了,理工科学生不懂人文知识,文法类学生几乎是科盲,体育、艺术类学生比文盲好不了多少),却去孜孜攻读“大学的先修课程”。那些课外培训班之类的“寄生教育”将更加兴旺发达。大学教师们也可以多了几门可以做家教的课程,发一点点小小财,以贴补家用。而这样的大学生,到了大学,更可以风花雪月,看看动画片,玩玩游戏。这是一片何等的“欢乐”的景象。

 

我们再看看这些先修课程,都是大学各专业的最基础的课程,恐怕仅仅在中学学习一点是不够的,到大学要重新学习。那些基础性的课程,我们主张让水平较高的教授去讲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让学生一开始就建立正确的基本概念,培养起正确的学习方法,站在较高的起点。这些基础性课程是否学好,将影响这些学生的一辈子。如果学生先学习了一点皮毛,会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再学习时就容易失去了新鲜感,甚至会有“炒冷饭”的厌学感觉。如果最初从教的先生水平再差一点,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歧途,建立了不准确的概念,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让大学教师再去重做夹生饭,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在大学里教过书的先生,是不是会有这个担心?

我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到各级学校去看看:幼儿园正在教授汉语拼音和算术;小学生在计算令研究生和大学教授们争论不休的相向而行和穿梭而走;中学生在“研究”世界最先进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措施;而大学生则在认真学习幼儿园的插图童话,饶有兴趣地看着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看来,这种情象将愈加“繁荣昌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655072.html

上一篇:古今的洗
下一篇:笑咪咪 • 无有 • 一迷家
收藏 IP: 119.162.32.*| 热度|

15 李伟钢 赵美娣 曹裕波 陈沐 雷蕴奇 陈国文 曹须 陈冬生 逄焕东 戎可 张华容 史永文 zhangcz07 yunmu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