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我看教学(4)课堂教学 精选

已有 7279 次阅读 2023-12-27 08:25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看教学(4)课堂教学

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讲课是用口说,同时也要手写;听课是用耳听,同时也要用眼看。

这样做,教学双方都必须精力高度集中。教师方面的精力集中自不用说,思想一开小差,话就要说错,字就会写错。学生方面思想也必须集中才好,才能够弄清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过,部分学生思想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这也是大概率事件。

现在,用PPT讲课的教师很多。如果PPT上是一大堆字,教师在那里念读,那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的。

教师念讲稿,与领导作报告念稿子一样,效果不可能好。稿子写得得精彩也不行。欧美人演讲,没有什么人会照稿子念的,照稿子念就没有几个人听了。教师讲课也是如此,必须脱了稿讲。脱了稿对着学生讲,才像人与人之间对话,学生的感觉才好像你在对他一个人面对面讲话一样。讲课时对着学生讲话,才显得是对学生的尊重。念讲稿就差不多是“穷对付”,不负责任。

教师讲课说话要用口语,不要都用书面语,像背书一样是不行的。

教师讲话时要看着学生,与学生有眼神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够注意听教师说了些什么,教师也才能够知道学生听清楚了没有,听懂了没有。

所以,上课时,教师不要老看稿子,最多只是偶然迅速地瞄一下。这是吸引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讲课方法。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的眼睛就会看着教师。教师也就需要有一定的手势。当然,手势和身体动作都不能过大,大了就不是讲课,而是表演了。

PPT有没有用呢?有的图形很复杂,可以用PPT。有时候需要放动画,这也可以用。至于几个标题,就不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了。

对于数学式子,更不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为什么不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因为这是讲课,不是作学术报告。作学术报告是向同行们介绍工作,给人一个大致的印象,了解是什么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哪些结论。而讲课是要教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最好理解教师所讲述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个细致的工作。数学式子,尤其需要让学生知道式子每一个符号和每一项的意义,要解释得清清楚楚。这是一个慢功夫,原因是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很快地接受这些新的内容。教师只能慢,快了学生没有弄清楚,教师等于白讲。这也就是所谓欲速则不达。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其语速我也主张慢一点。语速略慢,学生听得时候可以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容易接受。语速过快,对于有的学生,一个词一句话还没有听清楚,没有听懂,又来了一个词一句话,就会难以领会。有的教师,语速较快但是又好重复,听清楚了的学生就嫌其啰嗦,没有听清楚的还是不知其所云。结果并没有节省时间。所以宁可慢一点,每一句话都说清楚,并不浪费时间。

教师要板书,在黑板上写字,而且希望学生抄下来,记笔记。也是要让学生在抄的过程中,眼、耳、手并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在介绍新的概念的时候,在解释重要的理论的时候,更要说得慢一点,解释得清楚一点,必要时还应当重复一下。因为新概念的引入对于后面的讲述很重要,没有把新概念弄清楚,听后面的讲述就会如堕五里云中。由于听不懂,时间一长,就会对教师的讲述完全失去兴趣。这课就白听了,教师等于白讲了。

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非常重要。这比背诵重要得多。有很多学生背书的本领很大,考试前拼命背,考试能够得到很好的成绩。但是,过些时候就忘记得干干净净。理解就不同,真正理解了的东西往往能够影响一辈子。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够迅速联想起来,能够举一反三,能够用得上。所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就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都理解了。这样课后就省时省力。而好的教师,希望能够做到的,就是让学生都能够懂得他所教授的内容。

我一辈子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也听过许许多多朋友的学术报告,他们都给了我教益。而我最佩服的是唐敖庆先生的讲课。

唐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两门课,各讲了一个学期。对于我们化学专业的人,初学量子力学当然是困难的,由于唐老师对学科理解深刻,所以能够讲得深入浅出。

他的语速略慢,虽然家乡宜兴的口音浓重,但是咬字清楚,即使是北方人也很快就能够熟悉他的语言。在大阶梯教室中,洪亮的声音使每一个角落都能够听得清楚。对于概念的介绍,公式的推导都一丝不苟,使得大家能够懂得数学式子的意义。他总是不看稿而讲课,所有的数学式子和推导,从不看稿,包括那小数点后面的有效数字,也是如此。听唐老师的讲课和讲话,就是一种享受。要知道,他讲的内容可全面都是与被人认为枯燥无比的数学符号有关的知识。讲课要讲到这种地步,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唐老师的板书也很有特色,横平竖直,一笔一划都规规矩矩,清清楚楚,没有任何连笔,不写草字,而且没有笔误。数学式子更是把每一个上下标符号的写得清楚。他写字很用力,黑板上的字都是大而浓的,使学生看得清楚。

唐老师的天赋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要做到这样,他多少年来下了多大的功夫,也是不难想象的。给我们讲课时,他已经是六十四岁的年龄,在一二百人的大教室里,一讲就是近三个课时,每次讲课下来,衣领总已经湿透。

唐敖庆先生是一位科学大家,他这样认真负责身体力行地重视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当然,要做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一条,是教授内容要有意义,有意义才能够吸引人。所谓有意义,是对于社会有益。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如果教学内容过于低浅、陈旧,特别是同样或相似的内容拿来一遍又一遍的“炒冷饭”,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有兴趣这个问题,不但在学生身上有,对于教师也是如此,教师要讲好一门课程,也要有兴趣才行。教师有兴趣,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开一门新课,要花许多功夫去准备。对于课程中有些内容不熟悉,要花大力气去学习,即使看上去懂得的内容,真要讲起来,还会发现有许多问题。第一遍讲,真还是战战兢兢,必须全神贯注,生怕出一点差错。

讲第二遍,就好得多了。可以吸取了第一遍的经验教训,发扬自己觉得比较得意的,修改自己觉得可以改进的,加进去某些觉得缺少了就会遗憾的。

这样不断总结,讲第三遍就完全得心应手了。但是也需要再加进去新的内容,作新的变化。再讲也需要不断加进去新东西。有变化才能够使自己处在一个需要警惕的状态,讲课时才能够比较兴奋。不然,教师讲得次数多了,也会疲沓,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最好过几年就开一门新课,使自己保持对课程的新鲜感,也就有兴趣。

但是,这样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教师有这样做的动力,没有极大的动力,提不起兴趣,备课、讲课也就往往不再“卖力气”。如今的考核只重学术研究,教学只看课时。做学术研究就忙得要命,还需要做许多与教学、科研无关的非常无聊的事情,整日疲惫不堪。加上学生不想好好学,上课稀稀拉拉,看手机,睡大觉,上课像“应付差事”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课也就没有了情绪,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对研究生讲课尤其要有新的内容,必须紧跟着科学前沿的进展,开设新的课程。教师自己也能够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加深对最新学术进展的理解。在讲授的时候,也可以探究用何种最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但是,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在比较悠闲、宽松的条件下,任着自己的兴趣去做。

做教师的人,需要得到管理教育者的充分的信任。过去说“士为知己者死”,用教师,就应当充分相信他,要么不用。所以聘用教师之前要好好考核,既然聘了就应当放手,放心大胆地让教师去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把担子交给他。像目前这样完全不相信教师,搞非常紧逼、繁琐的考核,斤斤计较甚至锱铢必较,要想做好教育工作,恐怕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一种“辩证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15488.html

上一篇:我看教学(3)是考试为了教学还是教学为了考试?
下一篇:年终说冬
收藏 IP: 39.78.131.*| 热度|

29 尤明庆 郭战胜 张俊鹏 李学宽 褚海亮 刁承泰 崔锦华 贾玉玺 许培扬 周忠浩 孔维文 汪凯 郑永军 李毅伟 李东风 吴斌 卫文强 冯兆东 郑强 武夷山 王安良 谢钢 王成玉 王伟周 白龙亮 王林平 xtn iamsxg guest2099805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