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南京与苏州(1)释名 精选

已有 6013 次阅读 2023-10-14 08:59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南京与苏州(1)释名

南京与苏州是江苏省最重要的两个城市。清代设立江苏省时,其名称就取自这两个城市:江宁府(清代南京的名称)和苏州府。如今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苏州则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由于如今南京市与苏州市所管辖的面积都很大,所以,本文所说的南京与苏州,主要指其中心城区,即南京城与苏州城。

京字的本义是人工堆起来的高地,引申为国家的首都。所以,南京这个名称,历史上曾经被多个地方所采用。我们不能在史书上一看到南京这个名称,就认为就是现在的南京。例如,我们看到书上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就以为是现在的长江南岸的南京(恰好如今的南京过去也称应天府),那就错了,那个“南京”“应天府”是如今的河南商丘。

南京与苏州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而且两地的关系从古代就非常密切。苏州历史上的名称比较简单,更为古老,而且基本上没有多少歧义,所以我们先简单说苏州,然后再交代南京。

如今苏州这块地方,以西周前的泰伯为最初的开发者。泰伯(或写为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他看出其父周太王有意传位给三子季历从而再传孙儿昌(即周文王),就与二弟仲雍主动避让,跑到江南之地,与当地居民结合,建立了吴国。到了春秋时期,吴王阖庐遇伍子胥,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在如今苏州城这块地方建城作为都城,距今已有2536年了。

后来越灭吴,那里成了越国的都城,改称会稽。楚灭越,秦灭楚。秦设立会稽郡,郡治吴县。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秦实行郡县制,县是最基层的地方政府,民政事务如收税、治安、民事纠纷等均由县衙管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县在一座城池里。郡是高级地方政府,要管辖多个县,但是它也总需要待在某一个县城里,这个县称为倚郭县或附郭县,或称郡治。秦代的吴县就是会稽郡的倚郭县。

因袭秦制,西汉仍称为会稽郡和吴县。所以西汉的会稽太守朱买臣所生活的地方是吴县即现在的苏州。到了东汉,东南进一步开发,会稽郡实在太大了。于是分会稽郡为吴郡和会稽郡,吴郡治吴县,会稽郡回到了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山阴,即如今的绍兴。

公元589年,隋文帝撤销郡的编制,将“吴郡”改为“苏州”,州治吴县。苏州的名称来自古代苏州城外有姑苏山。所以苏州古时被文人雅称姑苏。应当注意的是,姑苏只是一个“别号”,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一直到2012年,把苏州城内原来的三个区合并,才取名姑苏区。

唐代与隋一样,也称苏州,治吴县。虽然也有几年改回吴郡,不过时间很短。696年,析吴县分置长洲县,二县同城而治。长洲县得名于境内的古长洲苑。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仍然治吴县。元代称平江路(路系元代的行政区划名称)。虽然在南宋和元代苏州的正式名称是平江,但是非正式场合人们仍然称之苏州或吴郡,像南宋范成大所著的苏州地方志,名《吴郡志》。

明代改平江路为苏州府。清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长洲县置元和县,与吴县、长洲县同治苏州城内。

辛亥革命之后,取消所有府的建制,在苏州城里的三个县(吴、长洲、元和)合并为一个吴县。正式地说,那时候苏州这个名称没有了(只在1928年短时间内成立过苏州市),只有吴县,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只称苏州。

1949年,复称苏州,成立苏州市人民政府。

综上所述,如今苏州这个地方,从先秦开始,称吴;隋朝以后,称苏州;南宋和元,则称平江。如果细分到县,从秦开始一直称吴县,唐分置出长洲县,清雍正又分置元和县。清代一府三县的衙门都在苏州城中。

南京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派人在今南京的朝天宫附近建立一个炼铜的作坊,后世称为冶城。这是南京城的胚胎。后来夫差被勾践灭国,越国占领了那里,就被称为越城。

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杀越王无疆,在越城那里埋金以镇王气,故称之金陵。其实,冶城就是冶金的地方(这里的金就是铜),所以埋些铜并不困难。所谓镇王气,大概楚威王杀死了越王无疆,要在气势上再镇一下,以免越国的子孙像当初对吴国那样,生聚复仇。

秦始皇统一天下,听说江南有帝王之气,所以亲自南巡,以镇压这股王气。到了金陵,望气者又说“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所以让人把方山挖开引水直冲金陵,以破王气,这条河就是今天的秦淮河。

秦在今南京雨花台南约二十公里处设置秣陵县。南京地区开始有了县一级的地方政府。秣字的意思是牲口所吃了食料,远远不如“金”尊贵,这是要故意贬低那里。

两汉时代,继承了秦代地方行政。秣陵县属丹阳郡(郡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州)。汉代设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丹阳郡属扬州。扬州驻历阳(今安徽和县)。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扬州,可不在现在的扬州。现在的扬州那时候称广陵郡(或广陵国),属徐州管辖。

在两汉时,今南京城区附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大概是汉代皇帝故意压制“王气”的结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孙氏父子兴起于东吴,以吴郡为根据地,力图逐鹿中原。在战略位置上,吴郡毕竟过于偏僻。于是,孙权看中了如今南京这块虎踞龙盘之地,在如今南京城清凉山处建石头城(古城一般都是土城),并在此建都,称为建业。建业的意思是要建立大业,统一天下。把秣陵县也迁至石头城,改称建业县,作为都城的基层政府。

孙权建都建业后,把扬州的州治,从他自己先前定下的吴郡(吴县)迁到建业。

孙皓迁都武昌,众臣反对,造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后来归都建业。

西晋灭吴后,建业改称建邺。国都当然不能做了,但是扬州的州治仍然在建邺。另外把丹阳郡的郡治也迁到建邺。由于孙氏系投降,建业未曾破坏,仍然是巍巍大城。

在县一级行政,把建业县复称秣陵县,并从中分出江宁县和建邺县。又将秣陵县迁回原来的地方。这样在如今“大南京”的领域中,有建邺、江宁、秣陵三个县,形成一个近似等边三角形,其中建邺在如今的南京城里。

图Kim了.jpg

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部分贵族南渡,在建邺建都,是为东晋。由于避晋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

以后的南朝各代,均以建康为都。扬州也驻建康,所以那时的权臣,往往领扬州牧。丹阳郡也在那里。吴、东晋、宋、齐、梁、陈,共六朝,所以今日人们常说南京为六朝古都。

隋灭陈,南北统一,州郡合并。改丹阳郡为蒋州,废建康、秣陵二县,并将江宁县迁至石头城,以为蒋州的州治。蒋州取名于城南的蒋山即钟山。废建康,迁入江宁,都有压南朝,盼安宁之意。

唐代进一步抑制“金陵王气”。改江宁县为归化县,又改成金陵县,再改为白下县。金改白,金显然胜白,陵是高地,下是低地,所以白下就是金陵的贬称。废蒋州,把白下县置于润州(今镇江)的管辖之下,也就是让如今的镇江来管辖南京。后来,白下县改回江宁县又改称上元县。中间还有几年,恢复州的建制称昇州,但又废掉。

总之,有唐一代,“南京”基本上只是一个县级行政并辖于润州。

再顺便说一下,管辖“南京”的润州,有几年曾经改为丹阳郡,它辖下的曲阿县改成了丹阳县。后来又把丹阳郡改回润州,曲阿却永远改成了丹阳,这就是如今江苏镇江市代管的丹阳市。这样,丹阳这个称呼,由汉代的宛陵即今安徽宣州,北移到建邺(建康),又东移到润州曲阿即如今的镇江丹阳。另外,秦代设有丹阳县,在隋代改称当涂县(今安徽当涂),如今当涂与南京交界处,尚有丹阳镇俗称小丹阳。

唐亡,南唐定都金陵,改称江宁府。分上元县为上元、江宁两县,同为江宁府倚郭县,直到清末。

宋代,江宁府改为昇州。宋代设置路,略似于汉代的州和唐代的道。昇州为江南路、江南东路路治。后来昇州升为江宁府,接着又改为建康府。

元代,建康府改为建康路,又改为集庆路。

朱元璋攻占集庆路,改称应天府,并建都于此,称为京都。

朱棣迁都于原元大都,改为顺天府,称京都。应天府则为留都,仍设六部。这样,北方的京都称北京,南方的留都称南京。从此,如今的“南京”才被称为南京。

清代,“南京”被取消了留都的地位,应天府改回江宁府。但是,民间往往仍然称之南京。中英签订不平等的万年和约(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Great Britain),仍然被称为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

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设“首都特别市”。

1949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南京历史上的称呼特别多,计有:冶城、越城、金陵(先秦始);秣陵、石头城、建业(秦汉始);建邺、建康、丹阳郡、扬州、江宁(六朝始);蒋州、昇州、白下、上元(隋唐始);集庆(元始);应天府、南京(明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05859.html

上一篇:一流大学与一流城市
下一篇:杂说南京与苏州(2)光荣和苦难
收藏 IP: 39.78.111.*| 热度|

16 郁志勇 尤明庆 郑永军 刁承泰 王安良 周忠浩 贾玉玺 武夷山 白龙亮 张晓良 黄永义 崔锦华 项剑 汪育才 张永刚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