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倒下和躺平 精选

已有 9429 次阅读 2021-7-24 08:22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倒下和躺平

科学网公众号转载《半月谈》2021年第12期的文章《学术锦标赛制损耗“国之栋梁”》,该文聚焦“学术锦标赛”背后压力,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多名中青年顶尖学者“过劳死”。

文章说,近年来,科研人员“过劳死”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些早逝的科研人员有一些共性:都处在40~50岁年富力强的阶段,都是科研人员中的成功者,都担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

这些科研人员的过早去世,无论对他们自己和家庭,都是极大的不幸,对于国家和社会,也都是很大的损失。

文章用“学术锦标赛”这个名词来叙述如今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管理环境,确实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对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评比考核,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像体育场上的“锦标赛”一样。

不过,体育场地上的锦标赛,都是一个个项目之中的比赛,各个项目的比赛都有各自的规则,赛跑是比快,跳高是比高,乒乓球运动员不会与游泳运动员去比赛的。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学术锦标赛”则比较麻烦,物理学家不能与生物学家直接比较,有机化学家也无法与无机化学家直接比较,即使是同一个专业,这个项目与那个项目的直接比较也很困难。但比赛没有一个标准总是不行,于是,所根据的标志也就只能是得奖的级别和数量,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因子,所争得的“学术帽子”的级别和数量等等。

比赛是赢者通吃的,胜利者又有名又有利。所谓胜利者就是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得到的奖励级别高而且数量多的,发布论文的刊物影响因子高的,论文数量多的,争得的“学术帽子”高且多的等等。

既然胜利者有名利的好处,那么大家都是想去努力竞争的。于是大家都要拼命工作,研究工作首先要靠勤奋,类似996那样的工作是很起码的。很多东西不争是得不到的,于是,处处要争。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往往是研究的助手和劳动力,所以招生名额就要去争,多多益善。研究经费是有论文、招学生以及做一切事情的根本,更是非争不可的。但是,这种争可不是声音大所能争得的,需要公关,纵横捭阖,交朋友,需要说好话和坏话,需要喝酒,需要各种各样的功夫。种种功夫,都是耗神费力的,过度消耗当然影响健康。已经担任一定职务的,对外还需要维护自己领导的大大小小的集体的利益,对内要平息各种矛盾,不然位置不稳,这样,消耗更要大一些。

更重要的事情是,在小的胜利者的前面,还有较大的名利需要去竞争,而且这样的竞争是不进则退,不是胜利者就是失败者。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的身体支持不住,“倒下”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倒下,当然是大悲剧。但是,锦标赛还是在进行,倒下的毕竟是个别的,更多的并没有完全倒下,所以,后面的人还要成为胜利者,真正的前赴后继。至于新的胜利者是不是还有人会倒下,那毫无疑问仍然是会有的,高强度的锦标赛使得积极参加者的身体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损伤,只是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到倒下的程度罢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挤到前面去的机会。奖励和帽子都是极罕见的,大多数人被排在前面或后面的判据只是论文和影响因子。虽然从高层发出不能唯伦文论等“五唯”的指示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很多基层实际的做法,却没有任何变更。许多部属重点高校都仍然采用已经实行了二十年的记工分分配办法,因为它们找不到比利用“论文篇数和刊物的影响因子”更好的判据来判断这个学术锦标赛的胜负。只要还需要把锦标赛进行下去,就只能仍然坚持这个判据。

这种锦标赛毫无疑问极大地增加了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当然,也会解决一些科学和技术上的实际问题。但是,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并不成正比,影响因子(或类似的因子)的增加也不见得质量有多大的提高。多年来影响因子实际上已经“贬值”得非常厉害了。

锦标赛的副作用如今已经暴露得很清楚。参加者的身体健康受损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上,参加者的思想和作风的健康的下降更是路人皆知的事实,本文就不多说了。

上面已经说到,并不是所有人是胜利者,更准确地说,并不是所有积极努力者都能够得到正面的回报。科学研究的努力是否能够得到回报仍然有极大的偶然性。

在所有的参加者中,有少数人看到了自己即使继续努力也不可能成为走在前列的胜利者。他们不愿意继续参加这样的锦标赛,于是选择了退出。在举行这种“锦标赛”也就是实行这种管理方法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退出是要付出代价的:名和利都将受到大的损失。

但是,仍然有人“退出”了,一些教师只是完成了所交给他的教学任务,不再争取什么科研论文的发表。在以发表论文为“工分”主体的“记工分”的管理体制下,他们损失了绝大部分的“绩效工资”,当然也失去晋升的机会。

收入少了,身体却自由得多了。这就是躺平。

躺平好不好?毕竟名利两方面都受到极大的损失,我看他们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对于他们所在的那个集体,那个“单位”,实际上也是损失,毕竟没有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但是不管有多大的不好,不管有多大的损失,躺平也是一种现象,一种存在。正像上面所说的“倒下”一样,它也是一种存在。

极其个别的倒下和躺平,是任何地方任何单位所难免存在的。但是在如今学术锦标赛中,倒下和躺平都过多了。即使一些人尚没有真正的倒下,但是健康的损失也到了可怕的程度。即使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的躺平,但是,也接近与躺倒不干了。

倒下和躺平实际上都是这种学术锦标赛必然的产物。换句话说,倒下和躺平这两个极端都是对学术管理中过度鞭策的反动。在管理中,一定的鞭策是必须的,但是,过度的鞭策必定造成倒下和躺平两种极端的结果,而无论是被迫的倒下还是主动的躺平都不利于事业的兴旺发达。

科学的探索和技术的创新都是创造性的工作,在落后的时候,为了鼓励向人家学习,鼓励大家都来学习做创新的工作,采用“锦标赛”式的鞭策方式,对优胜者与落后者分别予以名利上的奖励和惩罚,也还可以理解。

但是,要真正取得高水平的创新,特别是在基础科学方面有所进步,一定需要让科学工作者有一个宽松而温和的环境。这里,不能让人处在锦标赛式的竞争环境中,不能有对个人输赢的焦虑。

对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我主张,对于教育部属的重点高校,如今这种学术锦标赛式的管理方式,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对于科研论文决不能再以记工分一类的物质刺激办法,不能把科研论文与教师的收入挂钩。

教师的收入,不能有这么多用于所谓绩效工资,主要的就是以职务(职称)为基础,条件是合格地完成了所分配的教学任务。只要合格地完成了所分配的教学和零碎的其他任务就能够得到维持他们较为体面生活的报酬。

对于教师的论文创作,主要用精神鼓励的办法。要多、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科学成就、科学论文,鼓励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帮助。要使得有科学成就的人,在人群中有威信、有荣誉感。其实,在有了一定的体面生活保证之后,荣誉感就是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有重大成就者的重大成就,应当在取得各方面公认之后予以一次性的奖励。

要制定政策,对于能够有技术创新而创造经济价值的人员,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分配。也就是说,要让能够挣钱也愿意多挣钱的人挣钱去。

如今在医院系统,国家正开始推行“三明模式”。福建三明的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社会评议有关,而不与药品、检查、耗材等收入挂钩。我看高等学校也应当采取类似的办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96742.html

上一篇:文字、图像与视频
下一篇:从放暑假说起
收藏 IP: 124.133.96.*| 热度|

30 李宏翰 郁志勇 徐义贤 郑永军 尤明庆 杨正瓴 李学宽 李东风 汪育才 黄永义 贾玉玺 武夷山 王安良 陆仲绩 胡大伟 张勇 周忠浩 刘山亮 张晓良 虞左俊 谷云乐 韩玉芬 刘敏 赵志宏 张士宏 徐耀 杜占池 葛素红 刘浔江 NTUZY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