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4)浦、沪、津

已有 6691 次阅读 2020-11-29 08:50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4)浦、沪、津

浦也是一个与河流有关的常见字,大家最熟悉的无疑是上海的黄浦江。

浦字的原义是水边,也就是河流的边上。《诗经·常武》中有“率彼淮浦”的诗句,淮浦就是淮河边上。《吕氏春秋·本味》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句子,江浦就是江边。

我们看带有浦字的地名,不是在水边就是在海边。例如,浦口在南京的江对岸,从上海到北京,过去没有长江大桥,在南京要摆渡到浦口。那条铁路称津浦线(天津-浦口)。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浦口。

胥浦,在江苏仪征长江边。据《史记》,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逃楚投吴,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楚国追兵,在“渔父”的帮助下由此地解剑渡江,故得名“胥浦”。本世纪初,胥浦镇并入真州镇。

乍浦在杭州湾北岸的嘉兴,是重要的海防前线。那里现在还存有清代的两座炮台,是重要的文物。

合浦在北部湾边,素以珍珠闻名天下,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汉代合浦太守孟尝,革除前代横征暴敛的旧弊,使得合浦珠业复兴。成语“合浦珠还”,是善政使旧业复兴或好人复来的意思。

连小说中武松大闹的飞云浦也是水边,两个“公人”和蒋门神的徒弟都被武松杀死在水边。

南北朝时的字书《玉篇》说:“水源枝注江海边曰浦”,也就是说,浦是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或入海处的意思。

实际上,许多河流特别是人工开挖的河流,其名称都是某某浦。

《明史卷八十八篇河渠》中有这样的话:“三十八年……巡抚都御史翁大立言:东吴水利,自震泽浚源以注江,三江导流以入海,而苏州三十六浦,松江八汇,毗陵十四渎,共以节宣旱涝。”这里说的三十六浦的浦,是河流的泛指。所谓三十六浦,是指大致三十六条较大的河流,而并不一定只是指三十六条名称为浦的河流。后人据此凑出来的三十六条浦名多为附会。其实,称浦的河流在太湖东流域,不下数百。下面略举几例。

黄歇浦,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名黄歇,他执掌着楚国的政事,开始被封在淮河流域。后来,他主动要求改封到当时被认为比较落后的江南吴地,把原吴都(今苏州)作为他的都邑。在那里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样,他在江南一带有较好的名声,许多河流都传说由他开浚。其中一条称为黄歇浦,简称黄浦或歇浦,引淀山湖水入海,鸦片战争后被称为黄浦江。

七浦又名七鸦浦、七丫河 、戚浦塘、七浦塘,自古为太湖下游东北部“三十六浦”之一。它位于苏州市东北部,是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五大骨干通江河道之一,具有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环境及航运等综合功能。河道自阳澄湖至吴塘以东沿迷泾河、荡茜河入江,途经相城区、昆山市、常熟市以及太仓市,全长48.4千米。河道底宽30米,河道常水位3.3米。素有“七浦畅,则阳澄水位降”之说。

据同治《苏州府志》记,宋景祐二年(1035年)苏州知府范仲淹督浚七丫河,并建牐御潮,为阳澄地区东吐主流。自宋至清,七浦曾大浚46次。现代又多次疏浚,建造水闸并另开引河与七浦相接,从而提高了阳澄地区的抗洪、挡潮和引排能力。

自古以来,吴淞江是太湖水流入大海的主要通道。在吴淞江两侧,有许多次级河道,南北各有“十八浦”之说。在这些较大的支流中,下游近海处有一条称上海浦,其大致位置在今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外滩到十六铺附近。再下游还有一条下海浦。习惯上称离开源头近的为上,下游的称下。

在宋代,政府有征收酒税的机构,称酒务。上海浦一带虽然以前只是一些渔村,随着三角洲的不断东扩,经济发展迅速,卖酒的不少,因而在上海浦东岸设立一个酒务,称上海务,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8年)设立,一说宋熙宁十年(1077年)设立。那时候,上海务附近开始有比较繁荣的村镇了。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这里设置了上海镇,辖区主要为今上海南市一带。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辖于松江府。这就是上海这个名称的来历。也就是说,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后来建镇,叫上海镇,再升级为县,称上海县。

那么现在上海浦哪里去了呢?宋元年间由于长江口不断有泥沙堆积,原来的吴淞江入江口(即吴淞口)和黄浦的入江口淤塞严重。明代初,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太湖流域水系,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引黄浦入吴淞江,合并吴淞江一起走吴淞口入江。开通范家浜后,新老河道共同形成了黄浦江的雏形。明成化年间,浙江筑海堤,原来在杭州湾北岸入海的水流改经淀山湖入黄浦,使得黄浦水势大增,浩浩荡荡,成为主干,而吴淞江反成支流,史称“黄浦夺淞”。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浦沦入黄浦中,成为黄浦的一部分。

上海得名于上海浦,而它的简称沪则来源于沪渎。

沪是古代江南当地人捕鱼所用的竹栅。陆龟蒙解释沪说:“纲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沪”。沪与簖(也就是抓捕大闸蟹用的“闸”)差不多是同一类的东西。吴淞江的下游入海口地区的河流,称沪渎。东晋时,在今青浦县东北旧青浦附近(青浦是如今上海市最西边的一个区),曾筑“沪渎垒”。

后来,沪渎也随着三角洲的不断扩大而东扩,而开埠以后,沪上也就成了上海的雅号,以至于最后沪竟成了上海的简称。

过河需要桥梁或渡船,在江南水乡,古代人们出门大都乘船,船就相当于北方的车,河则就是北方的路。但是在其他地方,如果遇到河流,就没有这样方便了。只有几个特定的地方会有渡船,那便是渡口,渡口就是津(这是津字的本义)。

上古最著名的黄河渡口,当数孟津(孟是古地名,津是渡口,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尚书·禹贡》:(黄河)“又东至于孟津”。由于当年周武王与诸侯在孟津订立盟约,齐心伐纣,孟津又称盟津。《史记·周本纪》: 武王九年,“东观兵,至于盟津。……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十一年十二月,伐纣,“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东汉末置孟津关,金代设孟津县。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城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是陕西,五津指四川(当时称蜀地)。据《华阳国志·蜀志》说:“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曰白华津,二曰万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涉头津……五曰江南津。” 当时这五个著名的渡口都在蜀,所以用五津来代指蜀地。

东汉时,延津(今河南安阳境内)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袁绍与曹操官渡之战前,曹操方面在白马斩了袁绍大将颜良,于是“袁绍度河,壁延津南。……绍使刘备与文丑挑战,曹操又击破之,诛文丑”。《三国演义》把功劳都记在关羽身上,于是就有了京剧《龙凤呈祥》中脍炙人口的唱段:“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斩颜良,延津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天津,古代指天上主管银河的渡口的星官,属于二十八宿中的女宿,它们差不多都在西方星图中的天鹅座。其最亮的星是天津四,即天鹅座α,星等1.25,这是一颗很亮的星。

在现代的城市里,看天上的星星似乎已经成了奢侈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学习一点识星的知识,认识一些主要的亮星还是可能的。在学校学习或工作的人们,只需要在晴朗的夜晚,走到大操场的中间,即可看到星星。首先在室内看好了星图,把要看的星星的相互关系图记在脑子里。如果有两三位好友一起,相互指示星所用的工具应当用一只比较亮、聚光好一点的手电(激光笔更好)。

上面所说的天津四,就是容易辨认的亮星之一。

最容易辨认和识别天津四的季节在夏末秋初,也就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时节。既然天津是银河的渡口,那就少不了牛郎织女。

下面这张图是9月中旬晚上八九点钟左右我国中、东部地区能够看到的天顶附近星星位置的示意图。因为图反映了我们头顶上的视像,所以东西方向与“地图”正好相反。北极星的位置远在图外,大约在从牛郎星到天津一连线延长线的两倍距离处。

星星.jpg

那时候,天顶(头顶的正上方)最亮的是织女星(天琴座α),它的紧南边有四颗暗星组成一个小的平行四边形,很容易辨认。在银河南边的是牛郎星(天鹰座α)又称河鼓二,它的南北两边各有一颗较暗的星,人说是牛郎挑着他与织女的一双儿女。

在织女星的东面,银河中间的天津四与织女星、牛郎星组成一个近似的直角三角形(织女星那里是直角),往往被称为夏天大三角。

上面说过,天津四是天鹅座α。它的西南面有明显的十字形,这就是西方星图中的天鹅座的形状(天鹅座β是“鹅头”,天鹅座α是尾巴)。十字形的中心即天鹅座γ就是天津一,大概就是那位天津“主星官”衙门的所在了。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上面图中的“夏季大三角”也在绕天轴(我们到北极星之间这条假想的直线)转动,现在(11月底)织女星和天津四都转到天空的西北角,而牛郎星则在西北角的地平线附近,往往看不见了。

要注意的是,所谓同一星座里的星星,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不过就是我们看上去它们在一起罢了。实际上它们之间相隔很远很远。例如,天津四距离地球3200光年,天津一距离地球1500光年,而天津二距离地球只有171光年。这些“星官”们是无法在一起办公的。同样,牛郎和它的子女也没有任何关系,它们相互之间也距离很大。

天上的渡口毕竟不是人间的渡口。在人间,皇帝被称为天子。永乐二年(1424年),在拱卫天子的海河渡口,设立了“天津卫”。从此天津这里地方开始成为城市。

卫是明代驻军的地点和单位,居民为世代军籍。天津卫最早的居民是来自安徽北部(那里是明代皇帝的老家)的军人以及带来的家属,所以至今天津方言与周围地区有较大差别,有淮北方言的因素。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

当然,如今的天津已经是最发达的北方工商业城市了。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60302.html

上一篇: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3)沟、渎、塘
下一篇: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5)湖、泊、泽、沼
收藏 IP: 39.78.110.*| 热度|

16 刁承泰 武夷山 尤明庆 杨卫东 杜占池 孙冰 李学宽 朱晓刚 张学文 王安良 张晓良 刘钢 郑永军 范振英 夏炎 陈有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