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我们对于“勤洗手”需要有新的认识 精选
2020-4-2 08:15
阅读:8736
标签:病从口入, 皮肤, 黏膜, 病毒, 卫生习惯

我们对于“勤洗手”需要有新的认识

在这次疫情的所有各种劝告语言中,勤洗手总是名列最前面的之一。但是,在我们所有人的心目中,勤洗手都是“老生常谈”了,谈得多了,也就“耳朵里起茧子”,难以引起多少新的刺激,往往如耳旁风,或者说是一个耳朵进去,一个耳朵出去。

不过,本文要说一句,很多人对勤洗手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亟需要重新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就被告知“饭前便后要洗手”。很多人对于洗手的看法,也就停留在“饭前便后”上(这里把在实际行动中,连饭前便后也不怎么在乎的人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很多人对于勤洗手的看法,只是认为不要把不干净的东西吃进肚子里。问他们原因,大概是说,手上会有很多细菌,吃到肚子里,便容易引起胃肠道的疾病,会拉肚子。

这种看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还很片面。有道理在哪儿?又片面在哪儿?

有道理和片面都集中在我们的传统观念“病从口入”上。

病从口入,当然是有道理的。我们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不卫生的饮食引起的。食物不干净,是引起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所谓不干净,就是包含致病因素,主要有三类:寄生虫和虫卵;致病细菌;致病病毒。

手不干净,食品不干净、包装不干净,都可能存在寄生虫和虫卵。吃进肚子里就引起寄生虫病。我小时候这种现象很严重,现在的部分经济落后地方,都还有这种现象。我们的胃里有胃酸,能够杀死一些寄生虫,但是,寄生虫特别是虫卵,是很顽固的。往往能够抵抗我们的胃酸,混过胃这道关口,寄生在人们的肠道里,甚至转移到别的器官里,引起疾病。

手不干净,食品不干净,包装不干净,都可能存在致病细菌,也可能有致病病毒。一般细菌和病毒的抗胃酸能力大大次于寄生虫卵,胃酸能够杀灭绝大多数细菌和病毒,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当这些细菌或病毒比较多,或者我们的胃除了一点问题时,一些细菌和病毒就可能混过胃这道关口。很多肠道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是这样引起的。

很大一部分传染病的致病因素——寄生虫、细菌、病毒,从人的体内经粪便排出。如果不注意,就会从食品中摄入,这就是所谓“粪口传染”。

我们过去强调“病从口入”,是因为历史上这种传染方式极大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直到今天,食品卫生的问题虽然已经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它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仍然比人们普遍认识到的食品的化学品污染严重得多。

所以,强调“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仅仅注意到防止“病从口入”而“饭前便后要洗手”,那是很片面的。因为疾病进入到我们体内的方式不仅仅经由“口”。

我们的身体里充满里体液(血液、淋巴液等),是什么使得这样一个充满体液的系统成为一个身体的?也就是说,这些体液为什么能够不流失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包住了我们的身体。

裸露在身体外面的是皮肤。凹陷在身体里面的是黏膜。例如,从口腔、食道、胃、肠直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表面是消化道黏膜,鼻腔、气管、支气管等的表面是呼吸道黏膜,眼睛里有眼黏膜,下面还有生殖器官黏膜等等。正是这些皮肤和黏膜,使得我们的血液、淋巴液等体液能够保持在身体里,不至于流失。

皮肤是一个很坚韧的器官,在没有被暴力破损的情况下,它能够防止外面的任何物质进入到体内。特别是表皮的外层,角质层,是一个非常致密的组织,连水分子、氧气分子等通常可以遇到的最小的分子都不能通过,更不要说蛋白质大分子了。当然,比蛋白质大得多的病毒以及比病毒到一千倍的细菌就更无法通过了。皮肤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坚强盾牌。

与皮肤相比,许多黏膜相对就“娇嫩”得多,也“疏松”得多。之所以“娇嫩”和“疏松”,是因为这些黏膜有它们的特定功能。

例如,小肠粘膜要吸收营养物质,要允许很多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较小的分子进入血管;眼黏膜要使得眼球湿润、能够灵活运动而不会擦伤;鼻黏膜要分泌许多液体使得黏膜保持湿润,这一方面可以使吸进的空气迅速升温加湿,而且使得空气中的微小灰尘等污染物等被鼻毛和鼻黏膜粘黏,不至于深入肺部。也正因为有这许多功能,它们就不可能像皮肤那样致密。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外界的某些有害物质,能够侵入这些黏膜。

例如,有些有害细菌就可能生活在这些黏膜上,它们或分泌出毒素,来伤害这些黏膜,侵入到体内,引起疾病。

例如,有些病毒能够吸附在黏膜上,继而侵入黏膜细胞,进入体内的各个细胞,在细胞内大肆复制,引起疾病。

所以,外界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最重要途经就是经由各种黏膜,而不仅仅是“口”。

这次“新冠病毒”侵入我们身体的途径,当然也是病毒侵入了各个黏膜。

新冠肺炎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病毒的感染者通过排出的飞沫、呼出的空气会带出病毒。这些病毒如果直接进入我们的口鼻,那就可能侵入我们的鼻黏膜和口腔粘膜。飞沫的传染大都是近距离的,专家说要保持人与人之间1.5米到2米的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可以防止近距离接触时大多数病毒的直接侵入。

但是,更多的飞沫、呼出的病毒,会落到地面或者沾污在我们能够接触到了衣服、家具、门、扶手、栏杆等物件上。当我们触摸到这些物件时,我们的手总是首当其冲的。如果只是在手上,那倒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手上的皮肤足够坚固,一般的病毒都奈何它不得。

可惜,我们的手不可能不接触到我们身体上的其他部位。而最容易接触到的部位就是我们的脸部,特别是眼部和鼻孔附近。揉揉眼睛,摩擦一下鼻子,是几乎人人要做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甚至是无意识的。而这样一来,那些病毒就会接触到我们的眼黏膜、鼻黏膜,并由此进入到我们体内。这种途径,很有可能是我们被感染的最主要途经之一。

这样,勤洗手也就是防止病毒进入我们身体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了。

所以,勤洗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手直接把病毒带进我们的眼睛、鼻子,而不是怕吃东西的时候把细菌和病毒吃进肚子里。一般情况下,吃一些病毒进肚子里的危害倒并不大。我记得前些日子,一位日本专家号召大家多喝水。他说,多喝水能够是我们保持良好的免疫功能,口腔里有少量病毒也可以被冲洗进胃里,被胃酸所杀灭。这后半句话听起来不大好听,但实际上是正确的。病毒吃进胃里比放在口腔里安全。从被感染的概率的大小来看,就是如此。当然,我们最好还是勤漱口,不吃下去。

在这个意义上,就看得出强调“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的片面性了。

我们不但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平时也要勤洗手。从外面回家、进办公室或工作地点,都要先把手洗干净。

洗手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不但可以把手洗得更干净,而且可以杀灭如冠状病毒这一类有害病毒。这是因为肥皂、洗手液都是表面活性剂,它们与酒精一样能够使某些病毒的衣壳溶解,从而使这些病毒灭活(肥皂并不杀灭细菌)。当然,这需要大概20秒钟时间,所以,我们最好在打肥皂后揉搓20秒,然后再用水冲洗。

我们也应当养成尽可能少用手触摸脸部的习惯。但是,这有些难度,有的时候,越是不让触摸,就越是难受,越是忍耐不住。这时候,要有一点毅力或者专注于另外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我们看,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决不会用手揉眼睛,挠鼻子的,但是自己坐着看书时就难说了。当然,洗干净手是最重要的。

不仅在如今疫情紧张的时候要勤洗手,就是疫情过去了,我们也要养成这样一个好的习惯。这个好习惯能够使我们受益终生。实际上,流感等其他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也常常是差不多的,而勤洗手是避免被传染上各种疾病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2645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