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杂说“幽”
2020-3-29 08:37
阅读:4980
标签:幽州, 幽都, 幽默, 杨家将, 阴司地狱

杂说“幽”

幽是一个常用字,我看了一个字频表,竟然排在我们似乎更常用的宅、砖、桶、抄、椅这些字之前。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幽毕竟是带有一点“文气”的字,但是,再仔细一想,我们现在用到幽字的地方也还不算太少。

唐初的诗人陈子昂有一首《登幽州台歌》,虽然其思想内涵似乎不很适合少年人,但是大概因为字面上看起来很浅显,所以常常被介绍给小孩子背诵。另一句现代的古典词句“大雨落幽燕”更是脍炙人口。这里都涉及到一个古地名幽州。

很多人对幽州的印象是《杨家将》中宋辽交兵的地方,是孟良焦赞去盗取杨老令公骸骨的地方。这些通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往往大于真实的历史或严肃的文学著作。

幽州是传说中上古的九州之一。九州的名称,各个古代文献的记载并不相同。《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尔雅·释地》:“燕曰幽州。”燕指春秋、战国燕国地,即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及辽宁省一带。

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这里的共工是帝尧时负责营造工程的官员,由于“淫辟”(邪恶不正),被认为是四凶之一(另外三凶是驩兜、三苗和大禹的父亲鲧),被流放到幽州。共工淫辟到什么程度,好像没有记载,不过从同为四凶的鲧,好像并没有什么劣迹,只是治水失败就被杀掉了,而共工的处分还轻一点,只是流放到幽州。

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以监察其地方行政官员,幽州是其中之一,当时未有固定驻所。到东汉,治所在蓟县(遗址在如今北京城的西南角,与后世天津的蓟县即今蓟州区不是一个地方)。其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天津市海河以北、辽宁大部甚至远及朝鲜大同江流域,是相当大的一个区域。

西晋移治涿县 (今河北涿州市)。北魏还治蓟县。隋大业初改为称涿郡。唐代复称幽州,州治仍然在蓟县(还是北京西南角的蓟县)。在这个过程中,管辖范围逐渐缩小。唐初的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区及所辖通州、房山、大兴和天津市武清,河北易县、永清、安次等。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把幽州的州治蓟县分为两个县,一个称幽都县,一个仍然称蓟县(辽初改称蓟北县),同城而治,共为幽州治所

到了五代,后晋的石敬瑭向契丹主耶律德光称臣,并以父礼事之,割让幽州等16个州,当时称“幽蓟十六州”,宋代往往称“燕云十六州”。以后的《杨家将》等小说等都称“燕云十六州”。当时的一个州从行政级别上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从下图可见,有些州的面积很小,下面只辖一两个或两三个县。图中的檀州就是现在的密云,顺州就是顺义,儒州就是延庆,妫州是怀来,新州是涿鹿,武州是宣化。

辽会同元年 (938)改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这就是如今北京城的“原型”了。以后的金中都、元大都以及最后明清的北京城都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移动的距离极小,只是扩展了。

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府为析津府,府治所在地蓟北县改成析津县、幽都县改称宛平县。从此,幽州、幽都在行政区划名称中不再出现。

也有人会问,这个地方为什么称幽州?

这就要从幽字说起。

幽,主要的成分是两个幺。𢆶,音 you1,这是一个象形字,像两丝相并之形,本义指微小。《说文》:“𢆶,微也。”引申为隐暗不明。后来,在下面加上了一个火,意思是黑乎乎的,这是甲骨文。古文字火与山字形相近,在长期的过程中,人们把火讹写成山,这就有了小篆、隶书和楷书的幽。《说文》:“幽,隐也”,就是隐蔽。与黝音同,字义也相同,古代两个字互通。

《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幽。”这里的幽,就是黑色的意思。

《荀子·正论》:“上幽险,则下渐诈矣。”这里的幽,就是隐、隐蔽的意思。由隐藏,不公开等义,后世有词语幽居、幽愤、幽咽、幽会等。幽居就是隐居或者表示幽静的住处。幽愤是郁结的怨愤,有怨愤又不好说。幽咽是声音低沉的哭泣。幽会是偷偷的约会。这些都是隐蔽的、不公开的。

由黑暗、隐蔽可引申为昏暗、微弱义,又可引申为幽静、幽雅义。

例如,礼记乐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这里的幽就是暗,与明相对。

例如,幽谷,就是幽深的山谷。《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如今所有人都会用的“乔迁之喜”就出自这句诗。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这样说:“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又如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小时候到拙政园的香雪云蔚亭见到这副对联,觉得与周围环境非常适合。现在那里到处是人,恐怕很难能够体会到这种意境了。

又如,现在大家的学习和各种都很紧张,都希望能够幽闲一点,多学一点文化,多一点幽趣(幽雅的趣味)。

因为是隐蔽,幽又可以指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如:幽禁、幽闭、幽囚等。《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这样说:“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因为幽通黝,表示黑色。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黑色五行属水,北方也是五行属水,所以幽又指北方。

《尚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和叔是羲和的儿子,尧命居北方幽都,掌管冬至时节,以正农事。宋代的蔡沉在注解这句话时说:“朔方,北荒之地……日行至是,则沦於地中,万象幽暗,故曰幽都。”

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州国》说:“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这大概就是幽州得名最为经典的解释了。也正因为幽州是上古“中国”的极北之地。又被认为是幽昧之地,所以才把四凶之一的共工流放到那里。

也正因为幽州在北,是幽昧之地,冬天的北方又冷又暗,这漫漫长夜令人想起来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因此,人们把阴曹地府称为“幽府”、“幽司”、“幽都”。而幽州又恰恰称为幽都。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东汉·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淮南·修务训》:“北抚幽都,南道交趾 。”东汉·高诱对此注解道:“阴气所聚,故曰幽都,今雁门以北是。”

而恰好《山海经·海内经》说:“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这个幽都之山,六朝时期道经称之为罗酆山。葛洪《枕中记》说,张衡、扬子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说,酆都北阴大帝治罗酆山。这样,又将鬼帝与酆都联系在一起。

所以,上古时人们就把幽州、幽都与阴曹地府联系在一起。我猜想,辽人把他们的南京幽都府改称为析津府,幽都县改称宛平县,很可能就是想与这个传说脱离关系。

而南方四川正好有一个豐都县(今属重庆东部),以当地豐民州的“豐”和境内平都山的“都”字相组合而得名(豐现在简化为丰)。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唐代人附会“阴、王”二姓以为“阴王”(阴间之王),居所都即为“鬼都”。

一方面,北方的统治者逐渐汉化而其日益强大繁荣的都市需要摆脱幽冥之城的恶名,另一方面,位于偏僻山区的南方小城又符合人们宗教信仰的需要。于是,幽冥之都从真正的北方“迁移”到了南方的山区。人们在那里建造了各种阴间的建筑物,弄得真的像阴司地狱的样子。

到了明代,豐都就正式被官方写为酆都,真正成为了传说中人们心目中的那个死后归宿之地的名称。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切都要更新,“封建迷信”当然一定要破除,于是,酆都又改回了豐都,并简化成了丰都。但是,由于旅游业的需要,如今那里的“鬼业”更是蓬勃发展。人们已经完完全全想不起来,历史上的阴司曾经在北方的幽州和“幽都”,最多只是在戏曲唱词中还残留下“阴山”的字样。

最后,说一下与幽字有关的20世纪才产生的常用新词,幽默。大家都知道,幽默是英语humor的音译。但是,实际上,林语堂先生还是用了一个古代已有的词,只是把它的意思改变了。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的“煦兮杳杳,孔静幽默”,然而那里的释义是安静。现在幽默则用来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幽默使人发笑,但是,与单纯的滑稽还有所不同,有时候静下来想一下还更感到可笑,在这里意义上,幽、默两个汉字更能够体现这种含义,所以,作为音译,幽默这个词的改造,应当说是很成功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257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