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杂说“晋” 精选
2019-12-1 08:30
阅读:7237
标签:山西, 太原, 唐叔虞, 司马昭, 李渊

杂说“晋”

如今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山西的专用字了。晋商就是山西商人,晋剧是山西的地方戏。

当然,大家都知道,山西之所以称晋,那是因为周代在那里有一个诸侯国,晋国。晋国是周代特别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所谓战国七雄之中有三个就是晋国的三家贵族瓜分晋国而成,因而又有三晋的说法。

一部《东周列国志》小说,一百零八回,前八十四回写春秋时期的故事,从二十回开始,大概有四十来回是在讲晋国的故事,可见晋国的故事之多。

一开始,晋国的疆域与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西省的南部。由于向南经营受到楚国的强烈抵制,后来向北扩张,实力大增,其领域包括了今山西全省、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大国,只有先经营好自己的战略后方,才有实力参加对“天下”的竞争。所以春秋时期的晋国,向北经略是重要的。——到了战国时期,齐有东夷到海疆、楚有广大的南蛮地区,秦则有巴蜀和西戎,而晋国却一分为三,分出来的魏赵韩三国就显得缺乏战略纵深了。

晋国向北发展,还造成了一个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城市,晋阳。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命人在悬瓮山之东晋水之北建晋阳城(山之南或水之北称阳)。我认为,晋阳城南那条晋水的命名不会很早,应当在晋国向北经营占领大片戎狄土地之后。虽然晋阳城不是晋国的首都,但是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晋阳都是晋地也就是山西的代表。

如今山西省的山西这个称呼,是到了很晚的时候才有的,正式得名要到元代,设立山西河东道。而在此以前的一两千年时间里,山西及其部分地区虽然有代国、并州、雁州、河东等地理或行政区划的名称,但总体称为晋地总是不错的。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晋阳都是晋地的代表。很多时候,晋阳和太原可以混称,但是,总的来说,在汉唐时代,太原郡是行政区的名称,晋阳才是城市名称。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作为周代诸侯国的晋国最终灭亡了。但是,晋作为地区名称却长久地延续下来。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雁北和太原郡划归一起,称代国,以晋阳为代国都城,封其四子刘恒为代王,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人们称晋阳是他的"龙潜"之地。

过了四百多年,到了魏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摇摇欲坠的曹魏朝廷“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八郡”,封司马昭为晋公,昭“九让乃止”。又过了5年,朝廷又增加了司州之弘农、雍州之冯翊,并前八郡凡十郡,封昭为晋公,而这时候,其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才“受之”。第二年又进一步封为晋王。再过一年(265年),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的爵位。不久,司马炎废掉了曹魏朝廷,自己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以“晋”为名的朝代。晋朝是全国性的政权,但是其国号的来历,很明显还是与晋地或其代表晋阳有关。

实际上,与周代晋国有关的朝代远远不止晋代。被人们引以自豪的大唐盛世,其得名也与晋国有关。去过太原晋祠的人都知道,晋祠祭祀的最主要人物就是晋国的第一代君主唐叔虞。

唐国是上古时期的一个古国,相传是尧的后代,中心在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襄汾一带。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公旦率军攻下唐国,将唐国的百姓迁到杜地,而将周王室的子弟殖民于唐地。两年后,周成王将唐分封给自己年幼的弟弟叔虞,叔虞成为周代诸侯国唐国的第一代国君,因此称唐叔虞。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典故,就是说的这件事情。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才称晋侯。

所以,晋就是唐,唐是晋的开始,晋是唐的继承。到后世,唐和晋往往都是指山西这个地方,被封为唐王或晋王的,其封地基本上都在“太原”即晋阳。

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重臣,去世后被追封为唐国公,随后李渊之父李昞继承了唐国公爵位,这个爵位又传给了李渊。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驻晋阳。汉代以后,爵位所在的封地最多只是在那里有若干户的采邑罢了,其行政、刑事、军事的管理权都在中央。换句话说,某王在某地只有财权而没有政权和军权。而李渊不但是唐国公,封地在晋阳,而且又成了太原留守,掌握了那里的行政和军事管理大权,真正地成了“山西王”。所以,晋阳是李氏政权实实在在的根据地。

当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在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的协助下,起兵于晋阳。李渊在晋阳建立大将军府,然后率军南下,攻取长安。他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第二年(618年),隋炀帝遇弑,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

由于晋阳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发祥之地,李唐王朝不断对晋阳进行扩建,规模宏伟的晋阳城成为唐朝的北方屏障,晋阳在唐代被称为北都、北京。

唐朝末年,沙陀部落首领李克用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河东节度使,进封为晋王,驻晋阳。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从晋阳发兵,攻入开封,灭掉后梁,建立后唐。

936年,石敬瑭在晋阳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

947年,后晋大将刘知远又在晋阳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951年,后汉大将郭威建立后周,而刘知远之弟刘崇在晋阳称帝,仍用汉的年号,这个国家,史称"北汉"。

这样“五代”的中间三个朝代,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十国”中的北汉都在晋阳起事称帝。

在北宋开国后,赵匡胤和赵光义费了很大的力量,历时19年,才把北汉征服。宋太宗赵光义认为,从晋代到唐代,直到五代,晋阳出了这么多皇帝,怕以后晋阳再出什么人自称"真龙天子",降诏焚毁晋阳城。随后,又下令引汾水、晋水灌晋阳城废墟,使得与这么多王朝的兴起有关的历史名城晋阳城,在地面上成为一片空白,消失得干干净净。直到20世纪,经过科学的考古,人们才找到了这个晋阳城的遗址。

有意思的是,坚守晋阳城的北汉名将杨业,在后世的文艺作品中被神化为“杨家将”的开创者老令公杨继业,而攻打方的主将潘美则被丑化成宋朝的“奸臣”和“卖国贼”潘仁美。

晋阳城被销毁了,但是,那一带毕竟需要一所管理的城池,于是潘美就在原来晋阳城以北45公里处,建筑了一座规模较小的城池,作为并州的州治。70多年后的1059年,在那里重新设立太原府,作为“河东路”的治所。这就是今天的太原城的开端。说句玩笑话,如今喜欢听“杨家将”故事的太原人,真不应当忘记这座城市的开创者“潘仁美”啊。

所以,现在说太原建城2500年了,但是,前1500年的所在是原来的晋阳城,后1000年才在现在这个地方,两者相距约45公里。

顺便说一下,城市的地址往往是经过迁移的,例如,曹操做过济南国的国相,但是,那时候的济南在如今济南城的东面约40公里处的东平陵;又如,说北京城建成3000年了,其实燕国的时候,燕都在如今北京城西南50公里外的琉璃河;再如,秦代的咸阳与现在的咸阳、周代的镐京、汉代的长安与现在的西安,都不在一个地方,都有近到二三十公里,远至四五十公里的距离。

到了明代,才正式有了山西省,而两三千年来,晋虽然没有成为那里的正式行政区划,却是那块地方不变的名称。

晋,是一个含义非常好、也非常漂亮的字。它的篆字写法为

下面是日,上面是两个至。臸,就是到。楷书写成晉,简化为晋。《周易》说:“晋,进也。明出地上”。《说文解字》说:“晋,进也。日出万物进。”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光明,万物生机勃勃,各有进步。

晋的本义就是进,又引申为上升。在这些意义上,晋和进的字义一样,也可以通用。不过,现代人用晋的场合似乎显得更加正式和庄重一些,例如,晋级、晋升、晋谒、晋京等。

山西地方有晋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好名字,真是很幸运的。不过,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虽然“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但是晋地在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却不是很理想,给人的印象往往只剩下香醋和煤炭。我祝愿晋地能够加速改变,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展,更加繁荣发达,真正像一个早晨的太阳,“日出万物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0829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