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研究生一定要主动多与导师沟通 精选
2019-2-24 07:56
阅读:21787
标签:研究生, 导师, 论文, 沟通, 组会

研究生一定要主动多与导师沟通

昨天(2月23日)的《科学网·新闻》头条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博士生网上找人发表论文被骗2.5万》。文章说,陈同学在武汉一所高校攻读工科博士学位……废寝忘食完成了两篇论文,准备发表。当她在网上寻找期刊投稿时,看到了一个弹窗广告,称可以可快速发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陈同学按照广告中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结果被骗走了2.5万元。

看到这则新闻,我除了为这位陈同学惋惜之外,感到很奇怪:这位陈同学没有导师吗?

博士研究生为了得到学位而发表论文,文科的情况我不了解,工科的情况,我想应当与我们理科相似,总应当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才可以去投稿的。难道这位陈同学没有指导教师吗?这当然不可能,那么她的导师哪里去了?为什么陈同学自己去寻找刊物投稿呢?这违反常理,绝不是正常的情况。

一般来说,做到了博士生指导教师,他(她)总应当熟悉自己学科范围内的主要学术刊物有哪些,对于自己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水平的高低也应当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因而对自己博士生的文章往什么刊物投稿,总会拿出一个意见。而且自己一定要对博士生的论文仔细审查后才可能拿出去投稿。正常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研究生不闻不问,让博士生自己去网上乱找一气而上当受骗。

但是,这位陈同学的情况却似乎不是如此,而是由陈同学自己去处理了,而且不是经过正规的投稿程序,而是想“走捷径”,结果是上当受骗。当然,也可能是这位陈同学的论文已经“迟到”了,她又不想延期毕业,结果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相信交了钱就能够“用钱摆平”,最后闹得“时财两空”。

博士生做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遇到事先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困难,最有希望能帮助博士生的只有他的指导教师。即使学生与导师之间有什么矛盾,只要仍然还是这位导师指导的博士生,那么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途径,还是要依靠博士生与导师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合作,研究生才能够完成学业,顺利取得学位而毕业。在这个框架内,除此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解除指导关系,另外找一位导师——那就打破这个框架了。

天下做博士生的,都希望做出好的工作,按时毕业。同样,做指导教师的也都希望自己的研究生能够做出出色的工作、顺顺利利毕业。只是在如何达到这一共同目标的做法上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现在,有些导师不很负责,对于研究生不能很好地指导,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有些导师工作很多,忙不过来,对于研究生照顾不够,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而学生学习和工作不刻苦,不认真,马马虎虎,想混个文凭,早早毕业,这种情况更是相当普遍。但是,不论什么所说的哪一种情况,最后做不出工作、不能按时毕业的是学生。

所以,学生即使只为自己着想,也应当多向导师请教。在入学以后就多与导师沟通,多请示、勤汇报。成年人一定要对自己负责,研究生多与导师沟通就是对自己负责。实际上,师生之间出现的种种问题,绝大多数都与缺乏沟通有关。而缺乏沟通的后果,虽然说是两败俱伤,但是研究生受到的伤害更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现在有些学生,从小就是被别人关心惯了,自己完全不关心自己的进步。在家里,读书是为家长读的,在学校(特别是三年高中,那是一个人养成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关键年代)读书是为了老师。要家长和老师逼着、什么事情都安排妥当,才能够勉强用功一点学习。这样的年轻人,做了研究生,如果这样的少爷脾气没有改变,十个有十个要吃亏的。研究生导师像中学教师那样督促着、伺候着的人也不能说没有,但那样“老好人”绝对不会多。遇到这样的导师,学生看上去是难得的幸运,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改掉自己的惰性,总有一天会吃大亏,跌大跟斗。

大多数导师都不会像中学教师那样时时刻刻地督促学生,也不会像家长如老仆人那样伺候着。很多人(包括学生家长)不了解大学教师,以为大学教师也就上上课,做研究去赚些外快。完全不是的,每一位博士生导师都有自己的很多工作任务,又要做研究(所谓做研究绝不是轻松的事情,什么事情要做到全世界第一都不容易)、又要上课、要申请经费、要不断学习,要指导多个研究生(即使每年招一个研究生,6年也有6个),所以非常繁忙。为了自己的进步,研究生就必须主动与导师沟通。打一个比较“俗”的比方,一头母猪,生下了那么多小猪仔,主动上去抢奶吃的小猪仔,就能够长得健壮。不肯主动去吃奶的猪仔,难免饥饿而亡。

当然,学生找导师汇报,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往导师面前一摆,而是要做好案头准备,把你的看法、已经做过的工作、存在的问题等等向导师汇报,争取导师的帮助。当然,导师也不是神仙,做研究工作,你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导师也不知道,只是导师的知识和经验丰富一些,听了你的汇报,可能有一些好的看法,最后还是要你自己去努力的。

研究生与导师沟通,也一定要找合适的时机,不是随便想什么时候找导师就什么时候就相见。很多研究集体都有集体汇报的“组会”,一定要抓紧这样的好时机。有的研究生在组会上一言不发,或者只轻描淡写说几句,怕说错了在师弟兄面前丢脸。导师不知道你有什么问题,得不到导师和集体中其他成员的帮助,问题放在那里一点没有解决,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在投稿的问题上,一定更要多向导师汇报,在导师的指导下行动,不可以自说自话,私自处理。因为这是对外的交往,直接影响到本研究集体的声誉。像本文一开始所说的陈同学那样的私自行动绝对是不允许的。

希望所有的博士生,从确定要读博士生时候起,就很好地与导师沟通。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得好的,可以做到一辈子都师生两利。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16385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