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写份普通基金申请书需要多少时间? 精选
2021-2-20 14:07
阅读:16392

       马上就开学了,虽然没有过正月十五,但春节已经算是幸福的度过了。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已经催促结题的老师们核实并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另一方面也开始督促各个基层组织检查2021年NSFC普通项目申报进程。下手比较早的研究人员在春节前基本就完成了初稿和多次修改,而一些人的初稿还没写完,这显然是比较仓促了呢。

      实际上各个学科组织和科技管理部门每年定期都邀请一些校外专家来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进行指导,并把收集起来的项目申请书交给校外专家来预评和修改。因为学科差异和跨学科的融合,实际上很难找到一个“博学”的专家来全面细致的指导,基本上都是指导一些常识性和共性的问题。有专家说,每年基金委的资助文件下达后,各个单位就应该启动下一年的基金项目申请准备工作,要花四到五个月甚至半年(9月到次年3月)来撰写基金申请书。

      关于基金申请书该用多长时间来撰写,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我曾经问起我一个朋友写基金申请书的事情,他说忙着看文献,还没时间写,到最后提交的日期前一个星期写一份即可。开始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如今慢慢的明白其中的缘故,的确,写一份基金申请书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但不能忘记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知道预期研究什么内容,如何提取科学问题,并给出可行的执行方案。并非是边写边调研,把战线拉的很长。我也听过好多次关于基金申请书撰写指导的报告和经验交流,基本上都是要强调花很长时间去准备和撰写基金申请书,这个是适用一般情况。

       有道是,胜者王侯败者寇,有些申请书在专家预评的时候评价高却最终没有获得资助,有些看起来很一般的申请书最终却获得了资助。其实,这个和论文发表一样的道理,不同的评审人其侧重点和知识背景有差异,再考虑到上会会评竞争对象的差异性,优中择优等因素,则不能完全按照最终是否获得资助来断定申请书的优劣。就像一些稿件被低影响因子期刊拒稿却最终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一样。

    对于项目申请人来说,用尽洪荒之力写好了申请书,自己怎么看都觉得非常棒,除了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的基金申请书都不能百发百中的,这时候注意以下共性问题可能会增加函评胜出的可能性。

   1, 考虑到评审过程中会遇到大同行,比如小同行扎堆申请了,那么这时候申请书的通读性就非常重要了。在立项依据里要清楚阐述研究的背景,把一些专有名词和概念解释清楚,特别要提及国内那些代表性的课题组的相关研究。让评审人明确国内是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国外的适当提及一些即可。这一部分是最费事的,如果阅读的文献很多,那么这一部分写起来就很容易了。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要明确和清晰。交代清楚你准备围绕你的题目开展哪些内容的研究,完成这些研究内容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弄清楚什么机制,优化了算法的可靠性有无增强,理论研究的结果对实践有无前瞻性的指导等。核心问题是让评审人觉得你的这个研究内容和目标有意义,评审人觉得你提出的问题对自己领域的后期研究有借鉴作用。对于研究方法来说,要简要阐述采用什么方法包括设计过程来达成这些内容。这些方法可以是经典的方法,也可以把几种跨学科的方法综合使用,要使得评审人相信你这个方法是可以的。进一步要在技术路线里阐述你的思路,论证你方法的可靠性。

 3,项目研究的特色和创新。所谓特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创新主要集中于方法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和预期结果的创新,但很多申请人可能把项目特色和创新搞混淆了。以特色为例,比如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或者实验过程中理论的验证,理论的形成可以来自于猜想和假设,也可以来源于大类数据收集后的统计归纳;另一方面,特色可能和地域资源和区域需求相关而提出,也可以体现为理论和实验结合,统计方法和非线性科学的融合等。至于创新,强调预期理论的突破,复杂现象相关机制的阐释和实验瓶颈的内在机理揭示等。

4,可靠性分析。常见的基金申请书里申请人总提及自己在这个方向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其实,发表了相关论文一定程度上表明你受到过基本的科研训练而已,因此,重点可放在说明自己掌握了那些科学理论,熟练使用什么样的科研方法,取得了那些主要的学术研究结果,即学术贡献。比如,会使用哪些软件,或操作什么实验器件,会做哪些图谱分析等。

     诚然,在资助率有限的情况下,申请人前期认真做好积累,多读文献,确保坚持在科研一线而不是憋出来基金申请书。高质量的基金申请书都是厚积薄发,一气呵成,如我前面提及的那样,一个星期内一气呵成。让评审人读起来舒服,让评审人在阅读你的申请书时获得启发,有益于评审人的后期研究,引起评审人的共鸣才是关键。在正式提交前,务必请本专业的同事看一看,如果非同行的同事能耐心看完,那么你的申请书基本上不会有啥问题了。没有前期的积累,断断续续写基金申请书容易导致思路中断,撰写的过程也非常痛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27305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