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秒拒还是拖死你的稿件? 精选
2020-3-26 11:04
阅读:9268

       2020年的疫情对科研领域稿件的评审也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不断有新期刊冒出并入围SCI数据库,一些期刊也加大了发表论文的数量。但是,绝大多数免费期刊的投稿都是非常火爆,审稿人每周收到来自不同期刊的审稿邀请也很频繁。审与不审,审稿人很纠结,学术编辑也很纠结。

    为了降低抄袭和重复率,出版社一般都对旗下的期刊的投稿进行形式审查和查重,有些投稿量巨大的期刊直接设定重复率不能超出2%,否则直接拒了,俺本人给艾斯维尔旗下期刊投递2篇稿件,一篇以10%拒了,一篇以6%拒了不送审,也好,这样也不浪费时间。因为投稿量都很大,一般而言,英文稿件的形式审查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格式审查通过的稿件才回到主编那里进行学术贡献初审,直观上看起来比较漂亮完美的稿件就直接指派学术编辑来送审(当然学术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拒稿),个别稿件存在格式问题的退回作者修改,修改后的稿件在系统编号的时候会出现一个XXX-R1的记号,导致一些审稿人在第一轮审稿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修改稿而拒审。

   稿件质量有好有坏,有些稿件经过审稿人评估和建议后,作者做出修改后能提高质量,达到该期刊发表的基本学术要求。有些稿件纯粹是无可救药,秒拒还是拖死它就很纠结了。

      的确,一些稿件粗制滥造,通讯作者连格式和明显的笔误都做不好,还有期刊模板的标识不对应,根本没有看投稿指南,利益冲突声明和作者贡献声明缺失、参考文献不按照编号引用而是随机引用,比如参考文献编号不是从[1]开始而是随机一个数字,虽然一些期刊的参考文献按照字母顺序,但这些期刊一般不要求对参考文献编号的、并列第一作者,并列通讯作者、挂了十几个基金号码资助(对于国内审稿人来说就是拉仇恨)、作者数量和稿件页码不对等(除去参考文献每个作者对稿件贡献不到一个页码)等常见不符合规范的问题出现在稿件中,给学术编辑造成不好的印象。有博友曾经说,一个稿件的参考文献都整不清楚那绝对是垃圾稿件,如参考文献用软件输入,参考文献信息很不完整,甚至大小写混用等。其实这也反映了作者的态度问题,用软件录入参考文献没有错,但投稿前要做手工完善和补充。

     另一方面,稿件的通讯作者标识很重要,谁是稿件的通讯作者表明谁就是唯一的负责人,这个通讯作者是否有很好的学术发表记录,他们的前期发表论文影响力和引用次数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一些学术编辑的初审判断。

       秒拒的好处是让低质量的稿件不再进入评审环节,节约审稿人和学术编辑的时间。但一些作者对于秒拒的稿件啥也不改,立马投递到另外一个期刊,如此反复。所以一些学术编辑和审稿人琢磨着把所有稿件先放在桌面上呆一段时间,低质量的再拒了,还有一些送审后被拒了。这样提高了低质量稿件频繁投递和反复投递的时间成本,也有积极的作用。

    受疫情的影响,俺明显感觉到最近审稿周期变长了,一些审稿人也因为生病和外出购物排队需要时间而拒审稿件。另一方面,因为疫情对人员流动的限制,一些人不能外出旅游而节省了时间做科研,稿件从产出量和投稿量都增加了,导致送审的任务也加大了。

    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认真做好科研工作,减少和杜绝低质量稿件,为科研人员节约时间是每个科研的责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22536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