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他引零次的论文 精选

已有 9076 次阅读 2019-2-13 17: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艾斯维尔每年都会发表全球高被引作者,在公布这些研究人员的名单同时,基于scoups综合统计的高被引作者也会获得一定数额的美金奖励。这种荣誉对于在科研领域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当然一定数额的奖励也是让获得者兴奋。此前也有博文讨论和分析过全球高被引学者的科研业绩特征,个别研究人员会同时成为几个学科领域的全球高被引学者。但共同特征是在该学科要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这些论文集中于某一学科且有比较高的引用绝对值和平均值。也有一些研究人员的论文数量和引用绝对值也非常高但却不是高被引学者,主要原因在于可能其论文发表分布在多个学科,平均引用没有进入该学科最前列而已。

     虽然艾斯维尔和斯普林格等出版社开启了在线online publication服务,特别是艾斯维尔很多期刊录用后基本在10天内在线,然后一个月内就把校对的文章在线出版,比如有些期刊已经把2019年7月的文章都完整出版了,分配了准确的卷期页码。出版社这么做的目的是可以提前分享出版信息,使得这些最新论文能够被读者下载和引用,这样整体提高了期刊的引用次数和潜在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吸引更好的稿源和评审人来服务。对于研究单位和高校来说,也就增加了订购的动力和理由。

   虽然这种提前出版模式可以很好增强论文的曝光和引用,但总有一些论文自出版后就是零引用,有些文章虽然也有一些引用,但仔细比对后发现该文章出版多年后他引仍然为零次。为什么呢?

   1)发表的期刊层次决定了论文曝光的频次和读者的关注度。有些边缘化的期刊虽然也是SCI收录,但期刊知名度不高,或者期刊归属的出版社网站建设的不好,导致难以在谷歌等数据库快速搜索到。或者期刊本身的口碑不怎么好,作者分布过于集中于某个国家,其他国家作者不愿意引用;

  2)文章内容贡献度和趣味度不高,都是修补性的工作,对读者没有启发;

  3)作者本身知名度不够,作者本身发表的论文数量偏少,在每天海量出版的时代,总有一些文章难以被读者搜索到,因此,作者积极参加同行学术交流和在线建立自己的学术名片目录,通过多种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就非常重要;

  4)文章内容过于大众化,跟风研究,读者和研究人员总会找到替代的参考文献;

 5)文章内容属于小领域问题,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总数本身偏少,或者作者同行合作不够深入;

 6)研究内容是系列化,读者引用的时候总是随机挑选或者偏好挑选某几篇,难免落下其中一篇;

 7)读者引用偏好问题,多数期刊出版的论文都有明确的年卷期页码,而有些期刊采用年和6位编码,或者卷和年一样,而文章出版编号就是投稿号码,这个见Hindawi出版社的期刊。另外,一些读者习惯于从自己发表的论文里直接复制一些文献,而不愿意更新最新的文献;

 8)有些文章本身结果是错误的,读者不能引用;

 9)文章本身引用的文献偏少。一般而言,一些研究人员都会关注下自己论文被谁引用,引用的文献数量较多容易增加自己论文的曝光率。如果作者发表的文章把参考文献局限在15篇以内,那么在普通SCI期刊上发表难以被搜索到更别指望被引用了;

 10)文章内容太超前和新颖,读者看不懂所以无法评价和引用。

    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增加论文的分享和曝光,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引用和关注。零引用文章没关系,引用次数高不代表100%的创新强,一定程度上表示这个领域里跟进和关注的人员多。但一篇文章出版了5年后还是零次他引,那么作者就该发掘新问题,争取做出创新性的工作,另外,也要加强同行的合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162006.html

上一篇:寒假期间的稿件评审为什么这么慢?
下一篇:大学的门户效应
收藏 IP: 60.13.10.*| 热度|

16 王启云 蔡宁 徐耀 王从彦 武夷山 孙颉 吴斌 汤茂林 彭真明 黄永义 文克玲 信忠保 蔺甲 杨正瓴 zjzhaokeqin Hyq189368537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