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忠保
村子里的外乡人
2019-2-9 19:38
阅读:3432

村子前面有一块肥沃平坦的好地,一直是口粮田。新一轮承包期,作为机动地承包为果园,不再是以前的庄稼地。过了几年后,果园没有效益,有的人家就转手,承包出去了。有两口子,是外乡人,山区的人。在我们当地打工,赚了一些钱。便从村里人手里,转手承包了一块地,用于养鸡。养鸡活并不容易,风险高,起早贪黑,比较辛苦。山区人吃苦,累点苦点都愿意干,都是为了生活,总比在山区里面干熬好。

村书记是个地痞,没有什么文化,人很好色。天天在村里瞎转悠,总是想找点便宜。没事儿就去村前,去外地人的养鸡场,找点便宜,讨点好处。特别是秋天的时候,去勒索几只小公鸡,回家炒着吃。地是果园地,建养鸡场是法律不允许的。没有村里同意,养鸡的生意做不起来。因此,这对外地人,对书记的勒索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村书记吃鸡,吃的上瘾,但后来不满足,看上了养鸡场的女人。有次,强奸了养鸡场的女人,但被养鸡场的男人撞见了。养鸡场的男人和书记搏斗,书记全身而退。养鸡场的男人,不依不饶,到村里的大街上骂书记。书记理亏,不敢出来应战,这也让整个村里的人,都知道村书记强奸了外地人的女人。书记是有孙子的人了,对常人而言,这多少会让人感到丢脸和尴尬,但书记并非常人,这事对他似乎冲击不大。

养鸡场的男人,喝醉酒后发狠,发狠到公安局去告书记。书记得知后威胁养鸡场的男人说:“你要是告,我就去坐牢,但是你的养鸡场就办不了了,要拆了,还要交更多的承包费。”养鸡场的男人怂了,只能忍气吞声的认了。他要继续开养鸡场,赚钱养家糊口。现在要是关了门,生意没了,血本无归啊,也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骂几句。养鸡场的女人,也只能继续在养鸡场帮忙干活。养鸡场规模很小,小本买卖,她男人一个人干不过来,她打下手,勉强经营。这个事情之后,她承担了村里人的流言蜚语,但也只能低头听着、忍着。多不容易的两口子,为了生活,仍旧留在这个村庄,为他们的中国梦而奋斗。

换届的时候,村书记没有选上,没能连任。但,他继续在村委帮忙,收费、喊大喇叭和下文件,和以前一样的忙。在村里转悠的时候,遇到没有文化、没有素质的人,会当面骂他是流氓,强奸犯。他有高血压,很多人说他随时都可能死了。但,这些似乎都打垮不了他,仍旧红光满面,风尘仆仆地,在大街小巷像往常一样转悠。村民说他瞎转悠是为了赚小便宜,但小便宜赚的钱,最终都吃了药。而他内心却很委屈,觉得村民不好对付。他辛苦服务村民,却得不到什么好,只有一堆咒骂。

乡村仍旧是过去的乡村,只是较过去粗俗化了,庸俗化了。乡村被地痞流氓霸占,被恶霸欺凌,被家族势力把持,似乎被上帝遗忘,成了现代的不法之地。在村里看家族势力,讲人多势众,看谁的胳膊粗,民主、道理还是很遥远的事,法制也只适用于杀人放火,丛林法则是当今乡村最大的法则。青年人、有钱人纷纷逃离了乡村,读书、就业、经商、购房是主要方式。人才和资金逃离乡村,乡村就像失血的老人,苍白无力,有气无力,失去了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留守下来的村民,非老既穷,被一群低俗之人,看做盘中餐、锅中肉,诅咒和谩骂是他们最后的武器。

八十年代的乡村,村委还多是村里的文化人、有素质的人,村干部在群众中享有威望,村委是村庄决策核心。九十年代乡镇企业腾飞,新世纪以来经济腾飞,人才出走和资金转移,城乡差异越来越大,乡村由此走向萧条。村庄成了发展真空,村委成了摆设,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鸡肋。美丽乡村,如何美丽?乡村振兴,如何振兴?人才和资金是关键,但人才和资金从乡村向城镇转移是当前的主流。振兴乡村,目前来看似乎太遥远了,只是美好愿景,看不到乡村发展的希望。乡村就像那对受辱的外乡人,虽不满意现状但也无法逃离,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729-116139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