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忠保
一位青年树死亡引发的猜想 精选
2017-8-7 20:00
阅读:6938
标签:气候变化, 衰退, 杨树, 生态工程, 风沙区

小杨昨夜死了,慢性病,坚持了几年,最终还是死了,才四十岁。大家都觉得惋惜,觉得他不该死。关于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小杨是国家大政策背景下生下的孩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国家生态环境不好,为了改善环境,实施了重大生态林业工程。小杨就是那批孩子,应运而生。

四十年过去了,这批孩子都在四十岁左右,却未老先衰、步入晚年,颓势尽显,开始衰退死亡。要命的是,就在最近五年,尤其最近三年,原本正值他们的壮年,开始大规模地死了。有人说死了大约三分之一,也有人说,比例可能更高。这批青年不停地死,还有扩大化的趋势,恐怖的气氛有点儿蔓延,这时死因成了重点。

有人说,这批孩子天生寿命不长。天生命短,气数已尽,天命难违。虽然只有四十岁,其实已经年近耄耋之年。品种不行,天然寿命短,在这种恶劣环境,更是缩短了自然寿命。这种话,或许有点损,但也是当前解释大规模死亡,比较主流的观点。

有人说,是缺水造成的。最近一二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剧烈,当地温度上升,降水减少。要命的是,当地种菜业发展迅速,大规模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让当地缺水环境每况愈下、雪上加霜。说到底,小杨是渴死的。关于缺水,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批孩子青幼年时期,水分条件还很好,长势喜人,但后来水分不能被降水有效补给,形成了缺水层,造成最近三五年活活的渴死了一大批。

当然,还有很多歪门邪道的说法。比如,有人认为是他们遭遇了病虫害,而且离谱的是,是地底下的病虫害,专门烂根的病虫害。也有人认为,是当地的地不行,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很扎到两三米的时候,遇到了坚硬沙土层,扎不下去。努力了几年,功亏一篑。也有人认为,当初孩子生的太密集,成长的过程中,恶性竞争资源,最终导致环境恶化,同归于尽。

我是从新闻媒体上,得知这批青年大批死去消息的。听闻之后,内心非常沉重。三年前,我专门骑车几百公里,去看望了他们生长的地方,做了一些粗略的考察。此地降水稀少,地势平坦,沙地为多,农牧交错,属沙地向农地转换之地。我也看了,那些死去的青年。笔挺挺的,成行成列地,站立在哪儿,任由太阳暴晒,风吹雨打,不愿倒下去。

三年后,我又一次来到这里,事情似乎还没有好转,大有越演越烈之势。还有一大批,得了慢性病,即将死亡的青年,看得让人捉急。我一个人,走在青年树的故乡。天高地阔,蓝天白云,风景似乎已经无法掩盖我的忧伤。我仿佛进入了树的墓场,都还站在哪里,有的已经被当地农民腰斩。一切静悄悄的,暴晒在高原的太阳底下,沉默中诉说衷肠,凝固了一段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宛如一曲生态悲歌。

新的生态工程已经跟进实施,到处都是树的幼崽。他们蹲在树坑里,被铁丝网围起来,品种也变了,不再是四十年的那批姓杨的孩子。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但愿悲剧不再重演,希望他们能在这儿扎根,枝繁叶茂,千秋万载,为共和国守护好边疆。

青年的树,到底是怎么死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729-107004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