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诺贝尔科学奖颁发之后的冷静思考 精选

已有 8863 次阅读 2023-10-6 12:36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年的三大诺贝尔科学奖(生物医学、物理和化学)已经全部颁发完毕,我国科学家又一次铩羽而归。在我国科研人数排名全球第一、科研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近期高质量期刊论文又排名第一的情况下,这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尴尬。考虑诺贝尔获奖有滞后效应,一般都会在重大科学发现之后的20-30年。也许,20-30年之后,我国将迎来诺奖的井喷期。 

  经过4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尤其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大量的科研人员,据说接近千万级。还有很多的国家级人才,也有数万人之多。国家级人才代表我国科研界的杰出人才,相当于科研部队中的先锋队和特种兵。为了能帮助和促进国家级人才多出原始创新和重大突破型科研成果,我认为对国家级人才评选和评估应该给与三个灵魂拷问,到底有多少原创的科研成果?到底解决了什么重大科学难题?到底对世界科技有何贡献?这些东西,几页纸就行了,而不是看几十页的本子,几百页的支撑材料。科研成果也要破除繁文缛节,一个人的科研贡献一般用一页纸描述就可以了,好像诺奖获得者的贡献也就一两句话:发现了啥,有啥贡献。

对于普通科研人员来说,也要学习今年诺奖得主卡塔琳,在待遇很低、职称很低、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守自己的科研兴趣、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终于把冷门变为热门,守得云开见月明。孔子曰“不患人不知己,患其不能也”。普通科研人员不要在意待遇的高低,而要坚信,只要做出了突出的科研成果,不怕得不到承认。

国庆节快要结束了,我们可能还要继续做诺奖的看客。虽然普通人可以当看客,但是我们科研人员,尤其是国家级人才却不应当看客,而应自立自强,以科研创新和诺奖突破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诺奖得失,科研人员有责,国家级人才更有责。

在我国论文数量领先的情况下,科研人员要少发表改进型、应用型的研究成果,还有不少成果是“大炮打蚊子,为了应用而应用。这些成果虽然容易出,但是再多也是再一次证明提出该理论的西方学者的正确。如果科研人员都敢于挑战世界难题、勇于超越科学大家、坚持坚守科研方向,我们一定会引领世界科技发展,诺奖的爆发期也就不远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940-1404856.html

上一篇:卡塔琳获诺奖的四点启示
下一篇:大模型可能带来的五大危害不可不察
收藏 IP: 218.104.225.*| 热度|

30 郑永军 王涛 孙小银 王安良 姚伟 曾杰 王启云 杨顺楷 晏成和 崔锦华 郁志勇 葛及 周忠浩 杨正瓴 檀成龙 黄永义 李陶 信忠保 高友鹤 谢煜 展婷变 孙志鸿 胡大伟 窦华书 孔玲 汪凯 曾跃勤 王成玉 汪运山 guest3195508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