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邀请函(初稿)

已有 7561 次阅读 2016-7-7 08:27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邀请函,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

中国科协部门发文

科协学函学字〔2016〕175号  

中国科协第×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邀请函

      先生/女士:

地震能否预测预报一直是学术界极具争议的课题。鉴于一次次惨痛的地震灾难,持乐观、肯定态度的学者可能会越来越少,并逐渐成为少数群体,甚至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另类,进而可能会导致一些依然坚守乐观态度的学者不敢发声,不敢公开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免引火烧身。为了遏制这种不利局面的发生和蔓延,积极营造学术风气百家争鸣的科研环境,中国科协拟于2016年8月20-21日在北京举办第×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就大地震孕育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进行集体策划、研讨交流。特邀请您参加本次学术沙龙。有关事项如下:

一、沙龙主题

大地震孕育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三、领衔专家

王思敬 院  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四清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徐锡伟 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四、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8月20-21日(19日报到)

地点: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原北京鸿翔大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龙翔路15号,总机电话:010-59838888)

五、讨论内容

沙龙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交流:

1. 大地震孕育机制;

2.地震物理前兆;

3.大地震物理预测方法。

六、组织形式

1.沙龙倡导大胆创新,倡导交流互动,倡导争辩质疑。形式发散,开展个性化、松散型、辩论式的讨论和交流。

2.沙龙采用“专题发言+讨论”的形式,专题发言时间每人10分钟,重点主题发言最长不超过20分钟;自由发言时间每次不超过5分钟。请与会专家根据主题准备发言内容。

3.专家发言时,请重点介绍本人所做的原创性和开创性的重要工作,特别是新的思想和观点,不花过多时间介绍本人在传统领域里所做的基础性工作;不重复别人观点。

4.会议对与会者发言、讨论进行同步记录,会后整理正式出版文集

七、报到方式

报到时间为2016年8月19日(星期五),请与会者自行前往会议地点。

八、其他

1.请与会专家根据会议安排出席全部活动,请勿中途离会

2请参会者填写回执,并准备500字左右的发言摘要、500字的个人简介和2寸彩色照片1张(电子版)。其中:个人简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明出生年份、出生地及现任主要职务;第二部分写明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研究工作;第三部分写明发表的主要论著,获得的奖励情况。请将以上资料电子稿于2016年7月20日以前发至会务组电子信箱。

3.如您因故不能前往与会,请于2016年7月25日前通知会务组。

4.国内与会者参会交通费自理,会议期间食宿费用及会务所需费用由中国科协承担。

九、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牛晶蕊   010-82998528

电子邮箱:csrme@vip.sina.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邮编:100029

附件:1.中国科协第89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参会回执

2.会议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2016年7月5日


附件1

中国科协第×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参会回执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宾馆登记)

通信地址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
方向

固定电话

 

   

电子信箱

发言提纲

专家简介

 

注:请于2016年7月20日前将此回执及照片电子版发送到会务组电子邮箱


附件2

会议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原北京鸿翔大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龙翔路15号,总机电话:010-59838888)。

具体路线如下:

乘 坐 地 铁: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 或者 健德门站,步行约1000米。  

驾车/出租车:见以上路线图。


我的报告题目与报告提纲

《大地震孕育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

一、岩石宏观破裂前兆

二、锁固段概念

三、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

四、地震区定量划分方法

五、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

六、前震判识方法

七、锁固段加速破裂特征

八、大地震孕育机制

九、锁固段破裂规律的物理自相似特征

十、标志性地震事件预测方法

十一、崩滑与岩爆预测应用展望

十二、大地震预测与防震减灾

十三、总结

十四、致谢


相关:

打破研究壁垒的高招——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98749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989127.html

上一篇:究竟有没有临震前兆? 【3】柳暗花明
下一篇: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科普版)?
收藏 IP: 111.202.57.*| 热度|

10 檀成龙 吴晓娲 马志超 杨百存 王少凯 杨正瓴 蔡小宁 徐晓 李洪江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