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博士生面试感受

已有 5574 次阅读 2014-5-6 16:35 |个人分类:人才培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感受, 博士生面试

昨天,是俺所博士生面试的日子,我室从上午9点搞到下午4点才结束,约有硕转博和考博生20人参加了面试。

对学生的直接感受是,这些人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错,不怯场。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侃侃而谈,不提醒还刹不住车,但常说不到“点”上。

但俺对这些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看好的不多,诸多人概念不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关键问题。

例如,某位硕转博生研究岩体的长期强度问题,看了国内外好多文献,野外也去了,数值模拟也做了,貌似积累了不少东东。俺问了他两个基本概念问题,岩体长期强度的概念是什么?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对应着哪个特征点?他答不上来。俺又提示,有压密点、弹性极限点、膨胀点、峰值强度点、残余强度点。他吞吞吐吐地回答,是残余强度点吧。我说,错啦,是膨胀点,回去自己好好想想吧。试想,基本概念都不清楚,还能搞出啥像样的成果。

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太弱,没有啥想法,博士研究阶段拟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无外乎:

1、不同测点取样、比对其差异性,从中找出啥规律性的东东。

2、地质调查、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东东。

这样的路子大家都会,按此思路研究,即使有点创新,也大不了。俺感觉学生们愿意跟风不敢冒风险,喜欢做“短平快”的课题,不敢碰难题,不愿搞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从司空见惯的东东中找出“潜伏宝藏”的敏锐嗅觉。

在面试中,感觉有些教授们还是不明白科研的意义,有些人仍然固执地认为,科研就是发高IF SCI论文,不明白科研目的是揭示自然对象演化的本质规律和解决技术难题。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791901.html

上一篇:如何质疑已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下一篇:云南楚雄4.7级地震意味着什么?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8 王善勇 罗德海 曹聪 郑永军 强涛 徐晓 蔡庆华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