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科学研究,宜“单打独斗”

已有 7693 次阅读 2013-3-30 10:47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个体, 科学研究, 群体

前天下午,和某院士讨论完一个学术问题后,该院士说“小秦啊,你的学科组固定人员就你一人,下面只有几个博士后和博士生撑着,你得招兵买马,组织个团队攻关啊!”我说“谢谢您老的关心,但我对团队是这样看的……。”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把我的说法写出来,听听别人的看法吧。

对重大技术(如火箭、卫星等)研发而言,因涉及到的环节多,或许需要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去做。

而对科学研究而言,依靠群体的力量突破科学难题,往往不是啥【灵丹妙药】,理由是:

1、群体成员在一起合作时间长了,科学思维可能被同化,创新思维的火花不再闪现。毕竟重大科学难题的解决不是靠“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实现的。更多的是靠科学家在长期的科研积累和思考后,用“灵光闪现”、“突发奇想”的思维解决的。

2、纵观科学发展史的重大科学发现,如牛顿三定律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建立,都是科学家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在长时期“单打独斗”后,“灵光闪现”而“一通百通”的结果。用夸张一点的语言说,重大科学发现都是特立独行的科学家,凭着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玩”出来的。

元芳,您同意上述说法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675255.html

上一篇:【乌兰——大柴旦地震区】的小震群事件持续发生
下一篇:同行专家评审,易成为原创性成果发表的【拦路虎】
收藏 IP: 125.39.170.*| 热度|

51 陈永金 吕喆 徐晓 张过 高建国 苏光松 柳林涛 苏德辰 文克玲 徐大彬 魏武 李土荣 张伟 石锋 马军 戴德昌 许有瑞 马德义 张学文 彭真明 肖建华 张乾兵 周少祥 唐凌峰 姜咏江 李宇斌 孙学军 唐小卿 朱晓刚 戴小华 杨连新 李刚 申艳军 汪晓军 刘全慧 李竞 曹俊兴 徐明昆 刘立 许浚远 张骥 王媛媛 周肇俊 anran123 zhngshai zhouguanghui biofans dangping aliala chaijf kexuegz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