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点评有关地震预报目标的历年地震工作规划

已有 3242 次阅读 2011-9-7 10:58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点评, 地震工作规划, 地震预报目标

1970-1974年,全国地震工作五年规划

力争在三五年内在重点地区实现5.0级以上地震短期预报,做到不迟报、不漏报、基本上不错报,使人畜不受损失。

点评:典型的文革时期不切合实际的口号,类似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1978-1985年,全国地震工作发展规划纲要

20世纪内的奋斗目标:突破地震预报关,实现较准确的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的地震三要素预报。使我国地震工作和地震科学走在世界的前列。

后五年(1981-1985)的工作目标:努力做到京津重点保卫区24小时前报出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全国其他重点监视地区力争在24小时前报出本地区破坏性地震。

点评:24小时的要求太苛刻了,对强震孕育这样缓慢的过程,除非在强震前有显著性前震事件发生。但在1978-1985年阶段,没有办法区别前震和预震事件。

1981-1990年,全国地震科学工作长远计划要点

20世纪内的奋斗目标:实现较准确的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的地震三要素预报;使我国地震科学走在世界的前列。

十年内的奋斗目标:不同程度地预报某些破坏性地震;

点评:没有严格的科学理论指导,怎样较准确地预测地震?

1986-1990年,地震重点工作发展规划纲要

力争对某些中强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点评:谁都想预测中强震,谁都想“力争”,但过去除了“蒙”,实在是没招。

1991-2000年地震事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90年代地震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地震预报水平力争仍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八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和预报水平。

点评:世界领先水平是什么?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震学家“不知道怎样预测地震”。“八五”目标是符合当时地震预报能力的,是回归理性的表现。

在此阶段,Geller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地震不能被预测》的论文,给地震工作者泼了一盆透心凉的冷水,使大家清醒了许多。

1996-2000年,国家地震局事业发展“九五”规划

较大幅度地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和大震应急能力

点评:首次提到了“大震应急能力”。

2001-2005年,中国地震局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地震年度中期预测的成功率由目前年平均33%左右提高到40%左右,成功的有一定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的比例超过“九五”期间。

点评:地震科技没有突破性进展,如何提高成功率?

2006-2020年,国家防震减灾规划

总体目标:短期和临震预报有所突破

“十一五”阶段目标:地震预报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点评:呵呵,由“领先”改为“先进”了,典型的“项目鉴定”说法。

总之,我国有关地震预报目标的工作规划,不切合实际,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属于“想当然”的做法。汶川和玉树两个大震预报失败后,地震部门的底气更不足了,地震不能预报的观点开始频频亮相。

参考:

孙其政,吴书贵主编,中国地震监测预报40年(1996-2006)(上册),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483749.html

上一篇:2011年科学网“the Ig Nobel Prizes”得主揭晓
下一篇:我们从汶川Mw7.9级地震学到了什么?
收藏 IP: 202.108.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