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以愚公移山精神攻坚克难 精选
2020-9-15 09:57
阅读:7859
标签:愚公移山, 攻坚克难

前天,我和某大咖通过微信交流时,围绕科技与论文话题,进行了一番深度讨论。他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已是世界第一,高被引论文数量和热点论文数量均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与欧美等国相比,大部分领域的科技水平总体上仍落后50年。我回复道:“然也,若以‘推动科技实质性进步’作为衡量指标,忽略全部论文肯定有冤枉的,但要保留10%论文肯定有漏网的,这是因为除山寨、灌水、造假论文外,还有众多鸡肋论文,真正高质量的论文凤毛麟角。”

为彻底改变这种窘境,需要科研人员面向重大科技难题、面向国家需求,以愚公移山精神静心攻坚克难。

“愚公移山”的典故见于《列子·汤问》,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毛主席也曾发表过题为《愚公移山》的著名演讲,号召以愚公移山精神,咬定青山、排除万难、争取最终胜利。概括起来,愚公移山精神可归为敢想敢干、知难而进、持之以恒与艰苦奋斗,其体现了方向正确不怕慢的远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愚公移山精神并未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在当下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科技界尤其需要此种精神。

因为低垂的科技果实几乎已被摘完,留给我们的是像太行山、王屋山一样难以攀登的险峰了。鉴于此,只有坚持愚公移山精神,才可能登上科学高峰、攻克卡脖子技术。

然而,在“四唯”的长期影响下,众多科研人员习惯于做跟风式、浅显式工作,其以捡漏补遗为特点、为老外的成果背书为宗旨、以多出快出所谓的成果为目标, 以此发表了诸多山寨、灌水、鸡肋等论文。这些成果对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有些科研人员能凭此迅速得到名利蹿红,其在坊间被戏称为“智叟”(“愚公移山”中似有智巧而实际不然的人物)。在这股歪风邪气的引领下,“南郭先生”们登上了殿堂,“马谡”们主掌了学术话语权,“赵括”们成为了吃瓜群众心目中的英雄。

尽管如此,仍有少数“愚公”,耐得住寂寞,以攻坚克难为己任,探索在实验室,耕耘在田间地头,每天“挖山不止”,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成果。例如,屠呦呦女士在实验室经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从而获得2015年诺奖;袁隆平先生长年在田野里奋战,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保障了国人吃饭问题,从而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智叟”虽多,但实质贡献极小,不管貌似多么智巧、多么识时务,最终会像沙子一样沉入海底;“愚公”虽少,但实质贡献极大,不管貌似多么鲁钝、多么不开窍,最终会像金子一样熠熠闪光。我国要成为科技强国,自然需要更多的“愚公”而非“智叟”。在此,愿更多的科研人员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正途——攻坚克难,以做出高创新性乃至原创性成果为己任,为国家强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506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