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天才如何为发表铺平道路 精选
2020-7-25 17:04
阅读:10571
标签:天才, 发表

今天,有幸看到了杨正瓴老师推荐的一篇文章“How genius can smooth the road to publication(Nature 426, 119; 2003)。该文开宗明义地指出:“If at first your paper doesn’t succeed, try, try — and try to find a brilliant supporter.”由此而论,为让天才的原创工作早日脱颖而出,找一位或多位知名“伯乐”推荐,或许是破解之道之一。

 该文提及了两个著名案例:其一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在Annalen der Physik上的5篇文章,是由主编Max Planck或合作编辑Wilhelm Wien直接拍板决定的,并未送审;其二为1953年Watson and Crick 发表在Nature上的DNA结构论文,是根据诺奖得主Lawrence Bragg推荐接受的,也并未送审。前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编辑判断成功案例。

1905年被称为物理学的奇迹年,奇迹来自爱因斯坦自由的思考,来自好奇心而非功利心的驱动,来自编辑对新思想的支持。实际上,爱因斯坦的这些论文有不少瑕疵,如果放到现在,几乎肯定被吹毛求疵的审稿专家扼杀在摇篮中。

一般说来,文章的创新性越高,则“离经叛道”的程度越大,初期被别人理解的难度也越大。作为编辑和审稿专家遇到这样的文章,应有敏锐的学术鉴赏力。只要其不违背业已公认并得到实践认可的科学理论,即使其超出了现有的理解框架,即使其认识不够成熟,即使其证据不够充分,也应推荐优先发表。这样,才可能使创新火苗不被熄灭,才可能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尽管如此,学界的“伯乐”也并非罕见。研究者做出了原创工作,可利用各种学术交流场合详解自己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初步证据,以争取“伯乐”的支持;文章写好后,可请“伯乐”审查提供修改建议,并请其向大刊推荐,以增加成功发表的几率。为此,建议我国有条件的大刊开设“绿色通道”,只要有一位或几位“伯乐”推荐,则无需送审直接发表,如此可助潜在的天才早日成长为“参天大树”。

谚语有云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此希望我国有更多的“伯乐”慧眼识才、荐才,以让“千里马”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建功立业。

参考(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357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