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要善待“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 精选

已有 13479 次阅读 2020-5-26 13:56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甘坐冷板凳, 善待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说:“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保障性经费拨付力度,建立稳定支持自由探索的机制,让‘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促进形成踏实苦干、勇攀高峰的氛围。”这番话,引起了诸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和热议。

人们常用“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句话,来赞赏那些甘坐冷板凳、淡泊名利、一心治学的人。重大创新成果往往都是“经长期积累和探索偶然得之”。因主客观条件所限,或许“长期积累和探索”也未必“偶然得之”,但没有“长期积累和探索”,则绝不会“偶然得之”。所以说,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力和韧劲,就不可能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尤其是基础研究之路,从来不曾平坦,唯有历经坎坷,方能玉汝于成。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仅举一个鲜为人知的实例。俞茂宏教授,一个皓首穷经的交大学人,用60年的虔诚与坚守,推动我国的强度理论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沿,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突出贡献和智慧。是啊,我国确实需要更多的像俞茂宏教授一样的科研英雄,更需要有他这种不逐名利、不畏权威、醉心学术、甘于奉献的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评价存在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相关指标不重实际内容、重短平快工作不重长周期卓越成果等问题,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泡沫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真正的重大创新成果却凤毛麟角,真正的杰出人才仍十分鲜见。思想是寂寞者的果实,求真是寂寞者的向往;在众人喧哗之际,静者独难。今天的学术界,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已所剩无几,愿意以最纯粹的科学精神面对这个并不纯粹世界的人更少之又少。因此,“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才更加难能可贵,对这样的人无论怎样善待都不为过。

那么,该如何善待呢?

1、送温暖

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往往以好奇心驱动攻坚克难,其仅关注自己成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并不以获得名利为目的。由于这样的成果创新性强,与前人的认知冲突,常被所谓的权威打压,以至于论文难以发表在重量级刊物,也难以得到资助机构的资助。长期下去,这会使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产生某种焦虑感。为让其研究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单位要关心其科研生活情况,解决生存问题,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帮助,如组织专家评估指出存在问题和提出完善建议、不进行常规考核、补助些生活费用、向有关刊物推荐稿件等;资助机构可开设绿色评审通道,以为创新火苗的升腾加油。

2、给鼓励

尽管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淡泊名利,但对切实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科研人员,国家仍需要给予其相应奖励和荣誉、给予鲜花和掌声,以起到精神鼓励作用。这必然会在学界起到正能量的引领作用,即以静心攻坚克难为荣、以急功近利为耻。如此,我国的科技强国之梦可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35018.html

上一篇:如何实施“揭榜挂帅”制?
下一篇:勇攀科学高峰
收藏 IP: 59.109.154.*| 热度|

54 王安良 武夷山 刘良桂 杨正瓴 胡爱国 卜令泽 郑永军 曾杰 朱朝东 王庆浩 肖瑞春 信忠保 黄永义 朱林 李剑超 张学文 刘立 晏成和 尚可可 鲍鹏 金祖雪 季丹 檀成龙 徐耀 任文龙 陈新平 梁洪泽 孙宝玺 丰成君 刘庆彬 姚远 李东风 郁志勇 赵伟 高友鹤 罗民 周健 谭平连 张坤 孟利军 吴斌 周浙昆 王军才 杜占池 罗春元 刘山亮 路卫华 王喆 孙颉 汤茂林 刘全慧 原梅妮 项阳阳 廖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