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漫谈“基于” 精选
2019-11-20 11:57
阅读:7319
标签:基于, 急于

或许诸多人士已注意到,“基于”常闪亮登场于不少论文题目或基金项目名称中。刘全慧教授统计过,名称中含有“基于”的项目获得批准的数量和资助金额,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不管论文或基金项目,若题目或名称中出现“基于”,则意味着这是“跟风”式工作。既然是这样的工作,作者或申请人低调点不行嘛,干嘛非要广而告之啊。

咱一看到“基于”,就想到了“急于”,知道这些学者急于发表论文、急于拿到项目、急于拿到“帽子”。当然,“跟风”式科研易上手,“灌水”式论文易高产,而“攻坚克难”式科研突破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期间有一个不出成果的“空白期”,故多数人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哎,功利性科研有虽有益于个人角逐名利,但不能解决国家亟需的“卡脖子”科技难题,且具有可替代性,故做这种科研意义不大。从长远看,获益的个人因“腹中空”不值得同行发自内心的尊敬,估计心里很郁闷,最终也很“受伤”呐。

刚出道的“青椒”们玩玩“基于”,练练手倒也无可厚非,因为其要解决生存问题。然而,已无后顾之忧的“红椒”们再忙着“基于”,难免让人汗颜。

“红椒”们是该沉下心来做高创新性工作的时候啦,因为其已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科研经验,具有攻坚克难的本钱。是啊,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人在年轻时做出了高创新性成果,而有人则大器晚成,在中老年时开始发力同样做出了重要科技贡献。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春晖不论早晚”嘛。

纵观科技史,巨擘凭着强烈的好奇心而非功利心驱动,经常思考最根本的问题,做出了伟大的开创性科技成就。这靠急于求成不行,靠“基于前人的思路和认识”也不行。正如诺奖得主丁肇中教授所言:“科学(往往)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但愿有志学者们少做或不做“基于”式的工作,而聚焦于“奠基”式的工作。任何人若能做成一件这样的工作,足可为自己的科研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686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