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如何解决原创性工作发表难的问题? 精选
2019-11-15 11:41
阅读:7105
标签:原创性工作, 发表难

尽管研究工作在学术会议上、预印本网站上与正式刊物上公布都算发表,但学界通常认为后者算正式发表。鉴于此,本文仅关注后者。

曹则贤研究员所著《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聚焦于多位科学巨擘们探索真理过程中灵光乍现的时刻,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其中,在作者序中提到:“一部科学史,就是不多的几位巨擘挥洒天才的历史。 巨擘们依靠自己的奇思妙想,做出了重大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纵观科学史,诸多巨擘们的划时代开山之作,在其诞生之初,不仅难以发表在重量级刊物上,不仅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反而被同行们认为是“胡说八道”、“痴人说梦”。

重大原创性(包括高创新性,以下简称原创性)工作难以在重量级刊物上发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咱想了两招以抛砖引玉,也请各位亲们提出更好的招数。

一、依靠有突出科学鉴赏力的刊物主编支持

大多数刊物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等,以下简称主编)对稿件命运具有“生杀大权”。优秀的刊物主编应具有突出的科学鉴赏力,敢于力排众议,一票否决编辑、审稿专家的负面意见,以从众多的平庸稿件中甄别出优秀的原创性稿件。

以下看看优秀的刊物主编是如何鉴定和支持原创性工作滴。

时任Annalen der Physik理论编辑的普朗克不仅具有“火眼金睛”的科学洞察力,而且对出乎预料之外的原创性工作相当宽容,这使得爱因斯坦撰写的4篇惊世核俗论文得以发表,从而成就了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石磊博主说:可能大多数读者并不知道,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Nature发表了那篇关于DNA双螺旋的论文,震惊世界,从此分子生物学时代开启了。这篇划时代的文章,并没有经过同行评审,而是经由某诺奖得主推荐,被主编直接接受发表了,因为主编担心‘它可能被拒稿’。”

周波博主提到:“在李党生任职Cell杂志编辑的两年里,多项年度十大进展都出自他的稿源,而且有些稿源是在他力排众议、无视所有评审人意见之后接收的。引用《琅琊榜》的一句话:“这份胆识,靠的不是无双的智计,又是什么。”

王晓钢博主举例说:芝加哥大学著名天体物理学家E. N. Parker当年提出了太阳风理论,文章提交给ApJ。当时ApJ找的几个referees都强烈地反对这个理论,但是ApJ主编在自己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决定发表。去年是太阳风理论提出50周年。美国物理学会专门邀请Parker出席做报告。这位老先生回忆起这段往事,不无感慨地告诉听众:写文章不要怕别人反对,往往越是好文章,被反对得越厉害。同样,一个好主编,需要具备当年的ApJ主编那样的慧眼和勇气,敢于力排众议,发表太阳风理论这样标新立异的文章。

估计这样的实例还有好多,博主们可把知道的类似实例列出来放到评论中。

二、依靠有深厚科学素养的“伯乐”推荐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尽管如此,在学界具有深厚科学素养的“伯乐”还是有的。学者有了原创性工作,可利用各种学术交流场合详解自己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初步证据,以争取某些“伯乐”的支持;稿件写好后,可请“伯乐”审查提供修改建议,并请其向重量级刊物推荐,以增加成功发表的几率。在此,建议我国有条件的重量级刊物开设“绿色通道”,只要有几位真才实学的知名专家(“伯乐”)推荐稿件,则无需审稿专家评审直接发表。

某些学者是原创性工作的启动者,而刊物是这样工作的传播者。原创性工作能极大地推动科学的进展,而这样的工作发表在某刊物上又能极大地提升其影响力,这样双赢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626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