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论文发表策略:充实内涵,以获取“优先权”为首要考量 精选

已有 13979 次阅读 2018-8-26 21:14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物理学报, 论文发表

 

我一直强调,知识分子发表论文是必须滴,一是为了争夺成果优先权的需要,二是为了知识交流分享的需要。我也一直鼓励童鞋们多发表SCI论文,级别越高越好,因为级别越高的期刊,传播力度越大。然而,我一直反对用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影响因子与引用率,代表成果档次的做法。这是因为:其一是两者之间缺乏必然联系,其二是反例比比皆是。在我看来,论文的价值在于“疗效”(内涵),而不在于“广告”(期刊级别),反正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是“沙子”会无声无息沉入海底,鉴别论文价值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或时间,除此别无他途。

看新闻得知,国内期刊的发展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是受国内考核政策的影响,大量优秀稿源都外流到国际SCI期刊了。鉴于上述认识且考虑到用母语写作是强项,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一般首发在国内较好的期刊,先拿到成果的优先权再说再者也以实际行动支持下国内期刊。以后,等认识更加深刻了,资料更丰富了,再找广告效应更大的所谓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不迟。

扯远了,回到正题。去年3月份的时候,我和一位博士研究生说“咱对地震的认识已到了一定程度了,写篇地震自组织临界性(SOC)方面的文章吧,以免吃瓜群众还蒙在鼓里。”过了两天,我写了个论文写作纲要给她,让她把有关文献查阅下,建议从沙堆模型与地震孕育模型的异同与岩石变形破坏自组织—临界过程出发,阐述孕震断层锁固段的自组织—临界行为特征,包括两个临界点之间的破裂演化过程是否为瞬态行为、小地震能否级联性地发展成大地震、地球是否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等,进而讨论地震可预测性问题,并指出地震SOC的始作俑者Geller等人错误的根源所在。

当时,觉得有关材料都是现成的,略微组织一下就能写好。没想到3个月后看到论文初稿,觉得好多地方没有写到“点”上,不但逻辑结构繁复臃肿,上下段落松散(即没有一环扣一环),语言表达不严谨,图表小bugs层出不穷。

于是,为提高执笔者的写作能力,我给执笔者多次讲解讨论,她也反复修改,修改后先让我们团队的另一位副研审核,再返给我把关,修改到了一定程度,还组织了5次团队内部会议审稿,这样断断续续到了今年4月初的时候,感觉到改无可改了,于是投稿到《物理学报》。

我也多次和团队成员说过,不管你打算向国内外任何期刊投稿,论文质量是必须保证滴,写作时不要想当然,不仅要尽量保证论文中的论点与论据的客观性与可靠性,还要站在审稿专家角度想,把审稿专家可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写作时尽量堵塞“漏洞”,把“故事”整圆满,尽管写作时可能花的时间较长,但可提高文章的命中率,所以整体上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由于在写作时下了功夫,再加之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较高,所以从论文投稿-修改-决定接受的时间流程(见附件)较短。审稿专家很专业也很负责,提出了一些有关锁固段概念、模型适用性、个别句子语言表述等方面的问题,但较容易修改。为让文章水平更上一层楼,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在考虑审稿意见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述、图表、摘要、文献等方面进行了一丝不苟的认真修改,修改稿与response letter返回后,不久就接受了。

感谢《物理学报》编辑部与审稿专家。

附件:

收稿            2018-04-08

初审返修    2018-07-16

终审返修    2018-08-14

可刊             2018-08-21

《物理学报》创刊于1933年,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其被引总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国内物理学期刊中多年名列前茅,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学报自1933年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章免费向读者开放,欢迎登录期刊网站查询您需要的文献。Http://wulixb.iphy.ac.cn  微信号:wulixuebao




投稿与审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1268.html

上一篇:给屡败屡战的国基申请者支一招
下一篇:如何凝练具体的关键科学问题?
收藏 IP: 124.166.232.*| 热度|

19 刘立 吴晓娲 檀成龙 张国宏 黄永义 杨正瓴 高友鹤 强涛 王永奉 赫荣乔 刘钢 蒋永华 季丹 黄仁勇 张坤 张翠娟 吴斌 杨金波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