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如何提升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减灾能力?

已有 4770 次阅读 2018-8-22 11:31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然灾害, 减灾能力

 

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当其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我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这些自然灾害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见baidu词条)。

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图1)和经济损失最为严重。例如,据有关资料(张晓东,2008),155622日陕西华县MS8.2地震死亡 83万人,1976728日河北唐山 MS7.8地震死亡 24万人,19201215日宁夏海原  MS8.5地震死亡23万,1303925 山西洪洞MS8.0地震死亡 20万人。 为此,本文将以地震灾害为例,谈一下应对思路与减灾措施。

                                               

1 1949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比例(据张晓东,2008

 (注:图中的地质灾害不含地震灾害)

   

目前,人类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人们能做的是如何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这又分两种办法,一种是事前主动防御,另一种是事后被动应付。

毋容置疑,事前主动防御的减灾效果要优于事后被动应付,但前者要“落地”,则取决于可靠的预测。

过去的地震预测或预报方法,为统计或经验方法,这些方法基本与地震产生过程机理脱节,可归于“蒙”或“猜”的方法。前几天和“圈内”人士交流时,我问道“解放后我国发生的不小于7.8级地震,谁预测到了?不小于7.5级地震,谁预测到了?不小于7.0级地震,谁用科学方法预测到了?”结果是鸦雀无声。虽然震级越大的地震越少,但危害大,更需要预测或预判;越小的地震越多,偶尔能猜对。如果你的方法对较小的地震偶尔“沾边”,而对大地震尤其是巨震无能为力,说明你的方法未脱离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图2)范畴。


2 美女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帅呆了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历经多次大地震的预测失败,某些人士已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大地震科学预测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从统计或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转变。

9年来,“二班人”历经艰苦的探索,提出并完善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明确指出某些标志性地震(如海原、唐山和汶川地震)和标志性预震(如邢台7.2级地震),因其演化过程遵循确定性规律,具有可预测性。对全球62个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和某些研究区标志性预震的回溯性预测表明,该理论具有普适性;对某些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和研究区标志性预震的前瞻性预测表明,随着理论的完善,已能用于实战啦;对雄安新区建议的抗震设防烈度参数,已被《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1】采纳。当然,“二班人”也门清,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在没有更好的预测理论诞生前,只能按照目前能对地震产生过程客观描述的现有理论进行预测。

前些日子在地震台网中心和圈内人士交流时,“二班人”指出,我国及其周边地区有11个地震区已处于或接近临界状态,特别是对几个不小于8.0级地震危险区,应采取主动应对措施。

从我们的研究情况看,对标志性地震,由于其演化属性使然,无法做到短临预测,能有望实现的只能是中长期预测。在中长期预测的指导下,就可以采取主动的减灾措施了。

有人说,房子搞结实点在大地震期间不塌,人员伤亡不就可以大大减少了嘛。这话没错,但仅把房子搞结实还不行,此外搞多结实也是个现实问题。

依据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无法大幅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建筑物抗震等级提高到何种级别,也需判明该地区的地震烈度,即需要解决在建筑物使用寿命范围内大地震能否发生、震级是多大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本质上都与大地震预测问题有关。

从汶川8.1级地震及同震崩滑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看,仅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够。如果我们能提前预测该震或知道该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对邻近居民区的崩滑体提前进行加固或避让搬迁,也能大大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再说“震后救援”问题,在大地震发生后72小时内能否得到及时救援是关键,是“黄金时间”。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交通线”被崩塌和滑坡堵塞,救援力量进不去,如何应急救援?如果,我们早知道了汶川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在当地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支精干救援力量,结果又会如何呢?显然,答案是不言而喻滴。

还有“救灾物资”的储存问题。听民政部门的某位老弟说“救灾物资储运在哪里,让俺们很头疼。有些地方几十年没大震,物资放在那里,一是会浪费资源发挥不了作用,二是有的会霉变,究竟储运在哪里能发挥‘及时雨’的作用呢?”如果我们能较准确地判断某大地震的震级和地点,就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综上,可靠的大地震预测与事前主动防御对策、事后救援等息息相关(图3),预测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是最大程度地取得减灾实效的关键,其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已转变了防震减灾理念,已由过去灾后被动救灾,转变到震前主动防御,已有过去的“小震小灾”、“大震大灾”向“小震无灾”、“大震减灾”转变。 特别是今年我国新成立了应急管理部,对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有裨益。我们深信,在可靠的大地震(如标志性地震)中长期预测指导下,在应急管理部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我国的防震减灾能力一定会跃上新的台阶。


3 大地震预测与防震减灾措施

参考

1我组研究成果被《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采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14384.html

其它(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0511.html

上一篇:2018-08-19斐济群岛地区巨震震级与事件类型
下一篇:给屡败屡战的国基申请者支一招
收藏 IP: 101.64.179.*| 热度|

11 刘洋 杨正瓴 杨百存 吴晓娲 王媛媛 翟梦阳 张珂 张国宏 李培 吴斌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