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用逻辑悖论否定某人自以为是的观点

已有 2844 次阅读 2018-5-6 17:42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火山地震成因

 

昨晚上,看到了岳兄的高论 夏威夷Kilauea火山同时地震与喷发揭示了它们的同一甲烷气体成因 1】与世界上第二个火山成因假说的出世2,可能因为本人较为愚钝吧,看完了仍不明白这个“同一成因”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从逻辑链得不到,也未看出有可靠观测数据的支撑。

本人一般不轻易否定别人的观点,观点对不对,我一般先假设其成立,然后推理看看其能否自圆其说,最后再看看其能否得到观测事实的支持。

对岳兄的观点——地震是高压甲烷气体的成因,我之前写过几篇博文【3-5】,已宣判了其“不可能”成立。若不服,可放马来辩。

如果火山喷发与地震的成因是甲烷气体所致,不妨先假设其成立,咱玩玩推理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以岳兄的证据【1】——夏威夷Kilauea山同时地震与喷发为例, 531645分火山喷发前,夏威夷群岛发生了不少的小地震和几次中强震(5.0-5.4级,为何火山喷发前会发生地震呢?这很容易解释,因为堵住岩浆上涌通道的“塞子”(用通俗语言讲)必须要裂开,具有一定压力的岩浆才能喷出,岩石破裂就会发生地震,由于破裂可能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以火山喷发前通常会发生地震,但震级一般都不大,不大会超6.0级。过去认为火山喷发的动力来源是岩浆库内温压所致,气体的作用可以忽略。如果气体成为火山喷发的主要动力来源,那么喷发后势必会大大降低岩浆库的压力,使同一气体成因的近邻强震发生时间大大延迟,这是符合力学原理的合理推论。若如此,54日的夏威夷6.9级地震如何能紧随其后呢?能画个图给出合理说明吗?这意味着,两者成因不会是因为相同的“气”,各有各的特定具体成因是最合理的解释。

正如岳兄关于火山成因认识所指出的, “在气体膨胀能力的带动下,岩浆、围岩碎石和各种气体再喷出到地面和高空。”若此种认识正确,对大地震而言若也为气体成因,则类似的现象(如碎石抛到高空)也必能在大地震(如汶川地震)时观测到,但迄今未见报道。问岳兄,“拿您的茅戳您的盾,结果该如何呢?”

火山喷发后,随着岩浆的冷却火山口被关闭能得到合理解释,然而对大地震呢?若为高压甲烷气体所致,它如何能自动关闭呢?那么大的压力能把高强度的岩石拱破,会出现什么景象?还有,例如在汶川大地震后,喷出的高浓度甲烷遇到有人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抽烟会发生什么?发生了吗?

岳兄目前关于甲烷气体成因认识的重要依据,是来自大地震或滑坡后呈现白雾茫茫的“照片”,这个嘛完全是因为缺乏常识所致。小时候,我见过农村拆房子的场景与此类似,长大了看过爆破拆楼的电视新闻也与之类似,但这些肯定不是高压甲烷气体闹出来的。

按照奥卡姆的“简单有效原理”,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是最合理的解释,冗余的假设应一概去掉。对地震力源而言,完全可用“地幔(热)对流”机制解释,而无需另起缺乏依据且有严重悖论的“炉灶”。因为“地幔(热)对流”驱动板块和断层运动可导致岩石破裂发生地震,这种驱动力巨大能使巨大的板块俯冲、且源源不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几乎是“取之不尽”的供给源)。而这些,气体做不到哦。

地球动力学和固体地球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地幔对流是地球内部热动力系统的主要构架。到目前为止,虽然板块构造理论仍受到某些质疑,如板块的形成、驱动力及如何演化等问题仍未得到满意解释,但广为认可的是地幔对流确实影响和驱动着板块运动和地球表层的地质构造活动,包括大陆漂移、大地震、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等Schubert et al.2001)。傅容珊 等(2005)认为,地幔对流类似于发热机,在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将其内部热量(如火山喷发)输送到地壳,散发到地球表面以外,使地球能够以缓慢地冷却而不至于在放射性元素的加热下过热发生熔融。

所以说,引起地球运动的本质力源是“热”,而不是“气”,若想推翻之,几无可能。对此,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学者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参考

1】夏威夷Kilauea火山同时地震与喷发揭示了它们的同一甲烷气体成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112484.html 

2世界上第二个火山成因假说的出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50841.html

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76703.html

4】假说的命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82720.html

5创新,不能有悖于观测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50488.html

其它(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112631.html

上一篇:夏威夷群岛MW6.9级地震是“愣头青”吗?
下一篇:探地震机理,究巨震应对
收藏 IP: 124.166.232.*| 热度|

2 杨正瓴 魏焱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