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letfis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veletfish

博文

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二)

已有 4953 次阅读 2011-4-8 19:3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生规划

    当然,人还得吃饭穿衣,因此,读书期间,可以做份兼职,用来改善你的生活。如果你的导师有充足的经费,他人也很好,也许他会给你一些生活费。这里,我要呼吁那些博导们,也许硕士生太多,你照顾不过来,但是,对于博士们,大部分已经成家,要尽力多提携他们,比如每月给一点经费,用来买书,买文具等,帮他们度过难关。说大一些,这是真正为教育事业做事。在这里,我要感激我的硕士生导师李登峰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程正兴老师,他们都很体谅学生。

    读书的过程很清苦,也很漫长,这靠你有足够的毅力,才能支撑你走下去。   

    30岁,如果你能顺利博士毕业,就要祝贺你了,从此,你可以衣食无忧的生活了。十年磨一剑, 但是新的路才刚刚开始。青年人,还是要尽量去一个好的学校发展,有好的平台和体制,当然要暂时牺牲一些眼前的物质利益。最起码要去一个有本方向硕士点的大学,在待遇和平台上做一个平衡。

    博士毕业,一般聘为讲师,在毕业的前三年,要把副教授评上,这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受过科研训练的人来说,这一般不是问题。刚毕业,婚姻、工作、生活上的事比较多,要静下心来,学问不能丢。刚毕业,经费少,讲师收入低,科研是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是为将来打基础。总之,这个阶段还是奋斗阶段。

    每年都有一次申请国家青年基金的机会,一直到35岁(女老师40岁)。现在,基金的平均资助金额达到了25万,如果能申请到,能大大改善你的生活。我周围够条件的朋友,很多人都有了。有5篇以上的SCI文章都有很大把握,不要求很好的平台。数学上还有天元基金,截止到35岁,有3万的经费,够条件的几乎都可以申请到。这是国家专门为支持青年人设定的。

    在评上副教授以后,就要考虑出国的事情了。现在,国家留学基金的公费项目比较多,我们单位的名额常常用不完,有时候领导会做工作要我们申报。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就联系一个好的导师去一年,最好是美国。这个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于发SCI文章,去挣那5位数的科研奖励,而要争取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一些有分量的文章,为你的长远发展打基础。如果你能去美国和最著名的数学家合作,将大大增加你实现目标的机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37岁的时候,你会在TOP级的杂志发表5篇以上文章,有2-3个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即使在985的高校,也能顺理成章的评上教授,当上博导。会有一批人硕士、博士跟着你做,来延续和发展你的思想。而且,每年你都有机会申请国家面上基金,现在平均强度已经达到了60万。

     关于项目方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荣誉,一个是教育部的创世纪人才,截止到40岁,有40万左右的经费(?),这个相对容易申请,我有同事拿到了。还有一个就是国家杰出青年,经费更多,截止到45岁,但是非常难,没有好文章不行。

     如果你心足够平静,对作学问足够的爱好,人又足够的勤奋,能够一直坚持,在你40-45岁的时候,你已经成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了。如果运气足够好,或许你能够获得像杰青或者其它更好的荣誉。你当然也会获得令人羡慕的收入。这是做学问的理想境界,美国有个数学家说的EVERY WAKING MOMENT 既如此,但很多人会为各种诱惑分心。

    机会只会照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当然,还有运气的成分。多一些付出,少一些抱怨。每天对为目标而努力,吃饭、休息和锻炼也是为了更好的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我相信,人若如此,定能五年一次蜕变。其实,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关键在于你的规划和付出。

    做学问能如此,也是国家只幸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8981-430990.html

上一篇: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一)
下一篇:中山大学开会归来有感
收藏 IP: 61.163.228.*| 热度|

2 张伟 宋敦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