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jun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junwei

博文

学术哲学的邀请(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已有 2622 次阅读 2021-11-2 22:20 |个人分类:应如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哲学的邀请(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来到科大的前两年,我感觉自己在研究方法方面存在巨大问题,那时候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管理学哲学或者学科哲学,更妄想去触碰科研哲学或者学术哲学。

当时的状态就像我在南开求学的时候一样,是一个孤独的却又充实的独行者。孤独是在研究方向上面,我们这边聚焦于食品安全、物理及供应链、绿色发展及碳中和、金融工程等几个特色方向。我刚来的时候这几个方面都不熟悉,颇为薄弱。另外在研究方法方面,聚焦于仿真建模,这也是我之前所没有接触及薄弱的地方。后来,我在研究方法上面有了提升,才可以又介入进来,进行交叉研究。

充实是学院和老师们给予我极大的空间和平台让我去成长和发展。我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到处去参加学术会议,包括平时的节假日和周末等。

当时,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发现一个点,即“知识动员”。后来在国内发表了这方面的第一篇文章,然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领域的洪成文教授及弟子莫蕾钰又相继在这方面开展了研究。因为我一直关注这方面,所以对他们团队比较关注,他们是教育学领域的,我是管理学领域的,虽然我们始终未曾谋面,但是在科研上却又惺惺相惜,彼此引用,共同发展。

一方面,我利用时间去全国参加各种研究方法的会议和培训,另一方面,我利用开会的时间去宣讲论文,去宣传“知识动员”这个小方向。一方面将其作为自己的学术名片,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宣传,让大家对此感兴趣,参与到“知识动员”这个蓝海的建设中来。我自己也感谢这个坚持,获得了“知识动员”方向的全国第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课题。后来,又有几个浙江的老师获得了省部级的课题。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可以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合研共创,共同推动这个方向的发展。而我,更会成为这个方向的国内奠基人,即使是大言不惭,其实这么多年的耕耘与学习,我更加知道了作为青年学者,需要具有和掌握学术话语权,虽然这个有些妄想,但是需要这个魄力与自信。

陈劲老师和我说过:要做理论的资本家,不要做外国理论的搬运工,这句话一直铭记于心。柯平老师也和我说过,在理论创新方面要敢于探索,要有勇气而不怕失败。刘玉照老师不断提醒我要接触实践,从实践去探索,走进企业去践行。三位导师给予我学术探索无限的精神力量,包括学术哲学的探索、理论的探索、知识管理三部曲的探索、质性研究工具三部曲的探索、混合研究方法的探索,数据科学的探索等。

我读研的时候,由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对杀毒软件也比较感兴趣,当时读书的时候比较穷,没有什么钱,所以一去实验室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更新瑞星的杀毒软件,当时小狮子由睡觉到跑起来的情景一直浮现脑海,当时实验室用的是正版的,这个在当时觉得特别牛气。

后来360杀毒软件出现了,刚开始是和卡巴斯基捆绑在一起出现的,而后独立出来,推出了360卫士和360杀毒软件,并且是免费版的。这导致了后面颠覆了国内杀毒行业,360杀毒成为互联网时代杀毒的一个标签。而瑞星和金山也不得不推出个人版,其后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电脑病毒突然没有这么多了,免费成了消灭电脑病毒的直接原因,就像共享单车成了消灭偷自行车的直接原因一样。

当时,我对360公司、360软件和周鸿祎感兴趣,也想进一步研究,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当时想访谈然后分析,可是不认识周鸿祎。发调查问卷,然后分析,可是总觉得这个有些不妥。于是苦思冥想,有一次去泡人大经济论坛,发现有一个帖子介绍质性研究,于是我觉得这是一条路径。然后我就开始去找质性研究的介绍。之前,便开始了我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质性研究。我非常庆幸也非常感谢我的这个兴趣点,也感谢学院给予的这个科研氛围(后续,今天要写论文了,随想随写,每天还要留点时间写点论文,要不手会生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012-1310644.html

上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37)——学术哲学始于对话
下一篇:新年学术新气象-天津疫情早日结束
收藏 IP: 118.29.12.*| 热度|

5 李宏翰 郑永军 刘秀梅 宁利中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