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东
石中良师记 精选
2021-5-17 23:21
阅读:3034

我1983年入学原丹徒县石桥(乡立)中学。在这里,我交到了益友,更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从小受爷爷、父亲影响,比较爱听神话故事,也特别喜欢看小书(即连环画)。时间长了,就喜欢把故事加工,转达给村里的小朋友听。上小学后,常常飞奔回家到奶奶家门口,听收音机里的岳飞传等评书。家里当时生活不易,很少买书。但记得米缸盖上有本残缺不全的线装书,繁体,讲的是三国时候的故事。翻了无数遍,借助一本翻烂了的新华字典,连蒙带猜,大概齐看懂了一些。常常也去请教读过私孰的爷爷,倒学会了一些繁体字,也才明白还有这么简明而不同于日常课本的文字。上中学之前,作文已有些小模样,也慢慢开始写写日记。

到了中学,我幸运地遇到了英语邱萍老师和语文梅和仙老师。邱老师当时刚毕业,充满青年人的朝气和冲劲。她从ABC开始指导我和同学们学习英文。美妙的读音加上标准的音标教学,一下就让我着迷:原来记单词和朗诵可以这样有机结合起来。有几次考试粗心,错失了几分。邱老师严肃和我谈了几次,点出了我浮躁的毛病,要求我以后多朗读课文,细心练习。这几次谈话,我都记忆犹新:每次邱老师都好像是她自己考错了。后来,别人读一遍,我都抓紧时间诵读三遍以上。由于个子矮,我总是坐前排。每天一般第一个到教室,一直大声朗读到早读结束了。也不知当时读得怎么样,嗓门应该够大,但愿没把同学们吓着。上课邱老师要让学生领读课文,我也争取到不少锻炼的机会。从初二开始,基本掌握了自学英文的窍门,考试也应付自如了。在邱老师的坚持下,我父母在非常艰难的经济状况下,决定让我放弃可以转户口的中专,而去考省港中。

梅和仙老师则让我感觉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了。上初中期间,我一直不知道她和我父亲是儒里中学的高中部同学。印象中老师很少大声批评学生,教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极大提升了我对语文,特别是文言文和作文的兴趣。那时候记忆力特别好,基本课本上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没有不会背诵的。早读课约有一半时间用于诵读古文,时不时还摇头晃脑,虽不全懂但也悠然自得。偶尔和同学文乎文乎地显摆几句。梅老师也会适度表扬我的背功,也指点我一开始不着要领的古文典故及内涵深义。这让我肃然起敬,但凡有不解之处,赶紧在课间去办公室请教。梅老师总是耐心解惑,也经常向办公室的其他同事,如张京喜等老师夸我几句。大概我好问好学的习惯,在这些鼓励声中,就不经意间培养起来了。这对我后来逐步走上科研道路,也有深远影响。梅老师对作文也抓得特别紧,常常找同学朗读自己写的文字。我的几篇作文有幸被老师点评为有真情实感,以实际经历为基础,而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其中有一篇,我记叙了我和弟弟月夜徒步去解放桥蒋国哎叔叔家找在他家包工做木工活的父亲的亲身经历。梅老师提醒我,文如看山喜不平。另外,由于小时候,爷爷带我刻过钢板,我也被挑选参与一些小测试的刻字和油印工作,体验老师工作的艰辛。在梅老师的鼓励下,我抓住了古文与作文两个难点,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自学语文的自信心和能力逐渐增强。从初二下学期开始一直到高考,我在语文学习中很快就能抓住并花时间攻下难点。这样就有了一些时间,可以从同学那借阅金庸、梁羽生等写的武侠小说。其中在梅老师课上,语文课本下藏的就是《云海玉弓缘》。我沉迷在金世遗的成侠历程中,丝毫没有觉察到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已几次路过我的课桌旁。后来多次忆起,偶然抬头,已然感受到梅老师眉眼之间的一些遗憾。好在看书有速度,很快收心回到课堂。

石桥中学三年,是我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在这里,我从常常做白日梦的儿童,成为一个好学好问的少年。后来梅老师在我初三时,调往南京工作。直到我1989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才又见到老师,并一直保持联系。正是有老师们在我成长之初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才能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回味过往,永往直前。同时,老师们让我认识并深切体会到教学相长:学生在入门之初种种艰难,需要老师关心、鼓励和扶持。

感恩,老师们!愿你们永远年轻、安康!


记于北京飞绵阳途中

20210517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朱朝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6560-128702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