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受权发布:《尔雅》自然系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精选

已有 7835 次阅读 2020-7-24 16:59 |个人分类:前辈学者|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尔雅;分类学;黄复生

《尔雅》自然系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黄复生


《尔雅》是一部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记载了我国方方面面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受到历代古人的高度重视。该书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为我国远古周朝时期的书籍。《尔雅》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诸多学科研究的成就,涉及面十分广泛。其论述极其精辟、卓著、厚重而深刻,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应用价值。为此,它被列为我国古代学子必读的经典著作《十三经》。历代百家学子对《尔雅》进行了诸多研究、解析、评述和注释,世世修改代代相传,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雅学”。

全书分十九个部分:前十二部分为其他领域学科研究的成就,后七个部分由第十三章 - 第十九章自成系统。后者记载了自然界生物各个门类的相关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和一些生态环境等,构成一个统一的生物自然系统。按郭郛《尔雅注证》(下)2013年编排如下:

image.png

《尔雅》后七个部分互相衔接,自成系列,分门别类,并一一记载了各个类群的物种及其相关的生物学特性。除此之外,《尔雅》还留下诸多问题供后人深入研究的空间。《尔雅》记载的生物物种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自古以来最早的生物学书籍。《尔雅》重要的一点是首先把植物和动物统一地放在一起,构成同个系统,加以论述。按照当时对于自然界认识水平,以及所认知的种类极其稀少、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植物与动物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更想象不到它们之间有着那些共同特点,能够相处一处、共聚一堂,构成同一个系统。但是,我国古人则根据仅有的知识和有限材料,深入分析、反复推敲和系统研究,充分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并体会到这种统一性的深刻意义,首先把植物和动物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生物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研究成果,认定两者均属于同类的东西——生物,提高了人们对于统一生物界的认识。植物和动物本是两件毫不相干的“物”,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何等之剧烈。越是远古时代的学者,所掌握的知识越少,他们了解自然界物种的知识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就越贫乏,对于动物与植物之间区别的意识也就越加强烈,两者之间一直被认为相差甚远毫不关联。植物为“固着”状态,一生一世固着一处,营“自养”生活,只是靠着阳光与水分,自我合成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靠着自身机能摄取营养,行的是“自养营养”;动物则通常处于“活动”状态,随时随地奔跑四方,一来可以迅速地躲避天敌的袭击与扑杀,二来能及时地寻觅可吃的食物与水源,营“异养”生活,靠着自己活动能力及其奔跑范围,捕捉摄取外界食物,依的是“异养营养”。因此植物与动物间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在它们之间似平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除了如此巨大的差异之外,它们之间也还有一个隐秘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都需要一个“养”,即“营养”,无论是“自养”的植物,还是“异养”的动物都需要有“养”。这就是两者共同需要的“营养”。有了共同需要“营养”的现象,也就有了共同的生命表现,有了共同的生命表现,也就有了共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传衍族群”的种种习性。植物可开花结果,延续后代,动物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随后无论是植物个体、还是动物个体渐渐地由青年,经过了壮年,最后迈入了暮年,并日趋衰退、生病老化、竭尽,渐渐终止营养、停止呼吸、终了一生,结束生命,接着腐烂自身,分解个体,使之成为游离的分子状态,由游离的分子状态回归了大自然。这一系列现象都在悄然变化之中,也是植物与动物共同的生命特点。这样的共同生命特点来自共同“营养”的表现。因此共同的“营养”现象乃是植物与动物统一的基础。3000年前,我国古人不一定能像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一样,认识生命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这种的悄然变化。但是他们靠着仅有的知识,深入研究了植物与动物间的种种异同,充分认识到植物与动物间的共同点,并且紧紧抓住它们的共同点,把“固着”的“自养”植物与“活动”的“异养”动物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将其统一地放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阶元——生物界,这是了不起的创举。这创举为建立一个统一的生物自然系统及其深入研究这一系统奠定了基础。因此,《尔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分类系统学》之祖本,这是缘由之一。

《尔雅》最早把生物归为七大类,即《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等七个“阶元”,包含植物两个“阶元”,动物五个“阶元”。植物为早期出现的生物,动物为晚期出现的生物。植物当中又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大类,草本植物在先出现的,木本植物在后出现的。动物五个阶元当中首先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体,记载了诸多动物名称,组成了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成分的《释虫》这一阶元。随之,《释鱼》以水生动物为主体,或者生活上与水域有关的动物共同组成的《释鱼》阶元。这一阶元虽然仍包含有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的螺类、贝类和一些节肢动物的甲売类动物等,但多数成员己经过渡到了脊推动物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虫类等。到了后三个阶元,《释鸟》、《释兽》和《释畜》的所有成员全部脱离了无脊椎特性和水生状态,均属于陆生的脊椎动物。这些阶元密切与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相关联。我们不知道古人是否有意识地以生物进化论的思维做出以上的编排,但是以上排序总的思维:早期为植物,晚期为动物,植物当中先是草本,后为木本,动物当中先是无脊椎动物逐渐过渡到脊椎动物、水生动物慢慢地登陆,成了陆生动物。这一早一晚,一先一后,由水生到陆生等等,不能不说这里体现着进化系统学的思维,以此组成了《尔雅》的自然系统。为此,《尔雅》开创了生物系统学的历史,不愧为现时生物系统学的基础。这是《尔雅》成为生物系统学祖本的缘由之二。

缘由之三,《尔雅》总结了由上古时期一直至周朝时代所认知的生物种类,共600多种。该书以分类学的方式,将600多种的生物分门别类,一一记载,以系统学的观念,个个归类,并建立了不同的生物“阶元”,详细记述了各个类群的种与类。根据郭郛(2013年)的统计,《尔雅》“实际列举草本植物196种,木本植物98种,分植物为草本和木本两大类”;“从《尔雅》的《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看来,其中列出动物299种,有些未考证定出动物名称的尚未统计在内。由此看来,《尔雅》所列动物当在300种以上。…其中鸟类数目最多,达95种;其次是兽类、昆虫类,分别为67种和61种;鱼类为24种。”“书中除列出动物名称外,又记载许多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生理生态等生物学特性。”就此而言,当时古人对于生物世界正处于朦胧、混沌状态下,对于生物物种的认知及其贫微,建立了不同“阶元”,并将所认知的仅有植物与动物种类一一归类,并予以详细记载。因此,《尔雅》堪称生物分类学的鼻祖。

image.png

上述统计了植物有294种与类,动物有299种和类,总共记载了593生物的种与类。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记载的生物种类名称,因时代久远,文字又过于古老、生僻,至今尚未考证出其名称具体的生物种类。如果加上后者尚未知晓的种类,3000年前的《尔雅》所记载的生物种类已经超过了600个种与类,并且将600多个植物和动物统一放在一起,分门别类,一一记载种类的名称以及相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等等。《尔雅》开岸了生物分类学的先河。这种生物种类系统的记载,使之铸成了生物系统学研究的基石。

以上我们将《尔雅》的历史意义加以简要介绍,并认为《尔雅》的自然系统为当今生物系统学之祖本。现在我们再来谈一谈《尔雅》的现实意义。《尔雅》首先创建了生物分类学。3000年前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分类学的重要性。分类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物学的基础。古人深知生物分类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做了许多艰苦工作,把杂乱无章自然界产物,一一进行了有序归类,并建立了自然系统。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首先就必须要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自然界中哪些生物是有益的,哪些生物是有害的?人类遵循自然法则,掌控自然规律,可以为寻找食物开辟新的天地,为躲避天敌提供新的途径。凡此种种都需要有生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了解世界、探明世界并掌控世界,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时至今日,仍然如此,生物分类学可以造福于全人类。这就是3000年前《尔雅》的现实意义。

再者,谈谈《尔雅》在生物分类学研究上的现实意义。《尔雅》把生物分为七大类。植物两类,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即“释草”、“释木”两大类。动物五类,首先以昆虫为主的无脊椎动物组成“释虫”阶元。接着,以水生动物为主体的,组成了“释鱼”这一阶元。最后,脊椎动物组成了“释鸟”、“释兽”和“释畜”三个阶元。动物共五个阶元。每一阶元之下又分有许多种与类。若是到种已至终极,不能再分。但,《尔雅》许多名称则止于类,类下可以再分。如“释虫”中的蛾、罗是鳞翅目蛾类的总称;蚬、缢女是鳞翅目尺蛾幼虫的总称;萤火、即炤为鞘翅目萤科萤类的总称。这些总称都包含了许多种。《尔雅》的自然系统虽然简单,但至少也包含了四级分类体系。根据现在的理解,图解如下。

image.png

《尔雅》充分体现了“类下分类类上归类”的思想。这种思想世世如此,代代相传。近来分类学发展很快,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由原来形态分类学,或以形态为基础,渗入一些生理、生态、地理知识解决近缘类群的分类地位。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生物分类学发展飞快,有后起的支序分类学、数值分类学、条码分类学、细胞分类学、基因分类学、分子生物分类学等等,将来很可能还会深入利用电子扫描进行生物分类。但是,凡此种种无论哪一种分类学,最后总是遵循着与《尔雅》相同的“类下分类类上归类”之原则,这种原则不会改变。生物的分类与其它非生物的分类是有原则不同的:前者是有血缘的相关性,因此只有一个接近正确的自然位置;后者则按人类的不同需求,可有不同的编排结果。所以生物分类寻找特征、分析特征、研究特征、运用特征十分重要,给物种及不同类群以正确的位置,并归入确切的自然系统。《尔雅》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当然对于自然系统而言,《尔雅》的“释畜”有点显得多余:因为“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长期家养驯化的结果。当时也许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建立的,可以理解不必深究。除此之外,《尔雅》首先建立了生物界的自然系统,以及在种类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各个类群或近或远彼此间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尔雅》也好,其他分类学也好,都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标本的搜集:这是分类学第一步工作,标本是分类学的依据,是生物分类学研究基础中的基础。在自然界中,有的物种十分罕见而隐秘,有的却十分常见而普遍。因此在收集标本时,必须要注意到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掌控类群习性,适时适地收集标本。

     2,种类的鉴定:这是分类学的基础工作,十分重要而艰苦。鉴定物种、描述种类所拥有的标本,务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提高鉴定种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促使鉴定的种类具有确切的分类位置。

     3,系统的创建:这是生物分类基础的深化。在鉴定物种的基础上探索其彼此间的相关性,将鉴定的物种归入自然系统之中,追寻种类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用建立的系统来规范、验证鉴定种类的准确性,探索不同类群彼此间的关系。由于我们所掌握种类的数量相对有限,创建的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使之接近准确的自然系统。

     4,地缘的探索:这是研究物种起源、进化与地理变迁的关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分类学工作。这不仅是单纯的地理分布问题,而是研究不同地域间物种的内在联系和亲疏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渊源,从历史上追寻沧海桑田山川巨变的地理格局对于物种变化的影响,包括不同地域的水平漂移和相同地域的垂直变化,给物种的进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所有生物分类学都是源于以上四个方面工作。研究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发生不断的变化与革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内容只有一个,即类下分类和类上归类,创建系统,探寻不同类群的确切位置和它们彼此间的地缘关系。以上各点说明了《尔雅》自然系统虽属古老,不能像今天所理解的一样,全面反映上述工作,但对于生物的分与类是确定无疑的,所创建的生物自然系统如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对于分类学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分类学属于古老学科,比较单纯,只要有标本就已足矣。但正是因为其古老、单纯而被边缘化了。被冷落了,甚至听之任之自生自灭,申请课题难得资助,发表论文不够点数,逼迫一些同志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改行了。虽然有关部门深知事态严重,但久拖不决,促使事态扩大蔓延。在此应大声疾呼!我们的分类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太低了,无法应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三志”会议之后,结合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有一段繁荣时期,定了不少种类,取得不小成绩,但是我们的分类学水平仍然很低。以昆虫分类学为例:先进国家对于本土的昆虫种类已知80%以上,只有20%或以下未知种;他们收集标本的范围不限于本土,而是有计划地向外扩展,初期扩大至中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后来深入到南美的热带雨林和非洲的密林深处。而我们国家恰恰与此相反,在昆虫种类鉴定上有80%的昆虫种类属于未知状态,在本土调查采集上许多地方仍属于分类学未开荒的处女地,没有考察,没有标本,至于外土的标本更是少之又少;已经采获的昆虫标本,很多种类没有鉴定,没有研究,仍然躺在标本馆里睡大觉。在这样情况下,怎能有更高境界的系统建立和地缘的深入研究呢?这种状况怎能适应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林业、仓储、卫生医疗及内外检疫等都需要及时提供相关名录和有关资料,但我们却知之甚少,这又怎能与大国相称?我国周朝的《尔雅》曾经创建了生物分类学的历史,首次提出了自然系统,为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指明了方向,历代学子在此基础上又做了深入研究与发展,形成专门的学问,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记取和传承!

     记得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84-322年,我国战国时期,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将其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两大类,对于动物分类学作出重要贡献。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比我国周朝时期《尔雅》的生物分类系统晚了数百年,推退了两个朝代,由春秋至战国。《尔雅》将动物分为五大类,特别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中完整地表明了由无脊椎动物过渡到脊推动物、由水生动物过渡到陆生动物,体现了由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进化过程。至于十八世纪拉马克出版的《法国植物志》、林奈提出的《自然系统》那就更晚了。基于上述各点, 3000年前的《尔雅》堪称自然系统,确实为当今生物分类系统学之祖本。这就是我国古人对于生物学研究的成就与贡献,并且走在世人的前面。但是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和科学研究。这种思想令人感到困惑,吃惊,让人不敢苟同。中国古代不但有科学和科学研究,而且某些领域走在世界的前面,为人类的发展与文明做出突出贡献。如,生物、生态、算术、天文、地理、蚕事、农事、医疗和药理等等,只不过没有称之为“学”或“科学”,但是有许多论述和专著,如《尔雅》和历代对于《尔雅》的注释、《吕氏春秋》、《论衡》、《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埤雅》、《太平御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蠕范》、《蟲荟》、《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等等,真是数不胜数。但是晚期我们落后了。特别在十六世纪末叶开始,明清之后统治者争权夺利,对内实行独裁专治。唯皇独尊,对外采取闭关自守,画地为牢。从此之后,各个方面都走下坡了,何有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呢?科学研究萎缩了、衰败了、断代了。直到清末民初时,开始派遣年轻学子前往先进国家学习科学。后来由这些学子以及来华的传教土带来诸多学科的资料、仪器和科学术语如生物学、数学、化学等等,重新开启了科学研究。但是这一种重新开启绝不等于我国古代没有科学和科学研究。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不仅有科学和科学研究,而且在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突出成就,为人类文明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本文曾经以《尔雅》自然系统为生物分类系统学之祖本兼谈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为题发表于“科研”,后又补充修改为此文)

黄复生2020年1月3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6560-1243418.html

上一篇:授权发布:缺翅虫为一典型“雌雄异型目”
下一篇:《动物系统学与进化研究方法手册》中文电子书征稿函
收藏 IP: 59.109.218.*| 热度|

21 武夷山 曾杰 杨正瓴 张叔勇 武爱 郑永军 黄永义 李学宽 姚小鸥 王安良 刘钢 杨金波 杨宁 汪育才 胡想顺 王启云 高建国 赵建民 聂广 康建 chenbaoq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