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为什么各学科影响因子不能归一化处理一下,以避免某学科虚高现象

已有 9157 次阅读 2013-6-4 19:30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 自然, 影响因子

 

  尽管《自然》和《科学》杂志据说是什么学科的论文都刊登,算是高级科普类杂志,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两份杂志的文章,似乎还是对生物和考古(古代生物)更为看重一些,也所以中科院古脊椎所的论文常能在上面看到,不是这只老鸟的骨灰被发现,就是那只老猪的化石又出现了,还有就是发现了某现象的分子生物学的依据,或者找到了那个基因,似乎很重要似的。

  当然,俺也看到过物理甚至数学方面的成果在这两份杂志刊载的消息,可是,相对于杂志侧重的古生物和现代生物而言,比例还是要少很多,似乎物理方面还稍微多一点点,这个杂志也偏爱那些大的物理实验设备发现的现象。

  所以,在俺的心目中,差不多这俩杂志就是生物学高级科普杂志,俺看过几期之后就再无兴趣——毕竟和俺的研究几乎毫无关系嘛。

——————————————————————————

  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每门功课在多数情况下,满分基本是100分,也可以说“5分”。有的时候,为了特别显得某门功课重要,也有语文和数学120分,英语、物理、化学100分,生物70分的情况,俺们高考那年就是这样,当然,还有一门政治也是100分。后来,据说高考改革,也曾经有过150分对100分这样的情况,但是最高也难得有两倍的差距。

  可是,数学的某学术期刊和生物学论文为主的《自然》《科学》之类期刊,都是本领域的较高的期刊,但是影响因子却可以差距到30倍左右,真是让人觉得诧异,作为曾经且正在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策略的我,自然知道这个差距是怎么来的,可是我却困扰于这个结果,为什么不同学科之间不归一化一下呢,以取消学科之间的这种根本不重要的差异,而事实上,今天的生物学收到很莫名其妙的重视,我不得不说影响因子这个玩意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是数学类的影响因子为40,而生物类的只是0.5左右,科学界的管理者肯定会对数学家大加青睐,这个结果几乎是100%一定的,大家都知道管理者们目前的水平的确退化到了只会数1,2,3的地步了。一看大数,肯定激动到浑身筛糠,然后跪拜不已——科学网上的一些“科学家伙”不就是这样表现的嘛?!这就是中国科学界管理者或领导者的一个科学网映射啊。

————————————————————————

  在科学网上的科学计量学方面的学者也不少,我不相信就你们的智力,不懂得归一化这个简单的工具,而听任目前的这种将各学科以40倍的差异区分开来的科学计量策略,我猜测(没有去检索文献)也应该有学者去研究不同学科间的影响因子均衡化的评价策略,就评价方法而言,这个太简单了,几乎不值一提。但是,这样做却是对不同学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拨乱反正的意义与价值——莫非生物学领域的拦着大家的腰不让大家过去不成?我只好这么猜测了。

  或者,竟然是虽然海外的学者和“加菲猫”这样的科学计量学大家在海外并没有什么学科指点者的地位,只在自己的学科一隅起些有限的作用,而到了中国则不然,“科学计量”因为最后会出一个数,领导和管理者一听就很来劲,立刻引为知己,从而在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成为不二的选择?

  莫非真的如此?我有点难以想象。

——————————————————————————

  在我国,最害怕的是领导意志,那几乎是泯灭创新的关键点, 领导们可能也知道这一点,在科学领域科学家都是喜欢翘尾巴的家伙,领导意志更是难以体现——你那点水平还不如我的学生呢,想得瑟啥呀!所以,领导们也乐于将自己的脸藏于树叶之中,但是,总要派出个什么东西来指挥吧,最后,就派出了“影响因子”这个玩意儿。根据影响因子,应该全部的大学都来建立生命科学学院嘛,否则怎么提高影响力(因子)?60篇数学的论文才能顶1篇生物学的,如果刻意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不是神经病才怪。

  这样,中国的这辆以生命科学为排头的科研大车,就这样按照影响因子排好座位:小朋友们,排排座,影响因子大的先吃果果。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696544.html

上一篇:《现代应急管理》第六次暑期课程班招生(免费)
下一篇:北航读书的科学网博主小高同学,很不幸,你中奖了!
收藏 IP: 193.136.60.*| 热度|

28 吕喆 赵纪军 吴飞鹏 王涛 陈学雷 陈楷翰 陆俊茜 马红孺 李天成 李汝资 刘立 徐晓 王芳 黎在珣 刘艳红 马磊 翟自洋 闵应骅 何学锋 李宇斌 邢志忠 张吉良 赵星 韦玉程 曹俊 yunmu cly85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