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非常规上访事件的终结机制如何设计——从上访处置的历史谈起!

已有 5214 次阅读 2013-3-4 17:46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历史, 设计, 机制, 上访

  从曹聪的“在科学网上选谁做人大代表”的相应博文的评论中可以看到,肖子其实还是把自己定位到一个破坏者的角色上,真正以为自己就是“X黑”。
 
  并且,由于老蒋的撺掇,他随手把我也列入了破坏者的定位上去了。要知道老蒋是不吃肉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思维一向不够敏锐,这一点和台湾老蒋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竟然直接影响了肖子对于自己和对于我的判断,大谬矣!
 
  松子或者肖子白白浪费了我对他们的封圣,连我的文章中处处闪耀着建设性光辉这一点都没注意到,我只能长叹一声了。比如,对于饶院长的批判,哪一条都是具体的,而且,指出了自打耳光之处,建设性的东西就在这里了,只要你不自打耳光,还不就“建设”了?!这个建设性也太直接了吧?一点都不隐晦。
 
  对了,还是来说我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我们谈谈最近比较火热的非常规上访事件的终结机制的设计问题。
 
  首先来看终结非常规上访的目标是什么?
 
  当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维持社会秩序。另外的五个管理目标是公平、公正、效率、效益、创新,我想对于这个终结机制都不恰当,所以,“秩序”是这一机制的最核心目标。
 
  那么,我们看到的非秩序状态是怎么造成的呢?为什么这些上访者会采取“非常规手段”才要“闹”个国家不宁呢?这属于原因分析的范畴。尤其是,这里面有没有“主观恶意上访”行为呢?就是为了“闹”而“闹”,无理取“闹”。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越级上访行为,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上访是一件极为常见的事情,越级上访也是。
 
  封建社会的官员为了确认哪些上访是确有冤情的,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机制——
 
滚钉板!
 
  什么意思?看过很多苦情戏的朋友可能一下子想起来了,在中国古代戏曲里,有太多的身怀巨大冤屈而越级上访乃至告御状的,皇帝老儿或者更高级的官员接到申诉(通过击鼓鸣冤等手段)后,为了辨别是否为恶讼,让鸣冤者先只穿内衣从一个钉子倒装的板上滚过,也就是说,从钉子尖上无防护措施地滚过去,这必然造成对自己肉体的极大伤害。官员们或皇帝老儿的基本假设就是“如果真有冤屈,会不顾命地无奈选择”。或者内心里的假设是:他们已经冤屈到舍命都无所谓了,受点皮肉之苦又算什么!即便是不可逆的伤害也在所不惜。
 
  当然,这里不假设鸣冤叫屈者患有“受虐狂”的疾病,因为,受虐狂也少有通过这种渠道来寻求刺激的。《达芬奇密码》一书里那个受雇杀人的家伙,是通过腰带上装有反刺(类似于滚钉板,但是因为是随身携带,更加残酷)来时时提醒自己要受苦的。
 
  好,我们再回忆一下慈禧太后做的一件大好事,那就是接触了杨乃武的冤情,而背后的原因则是杨家姐姐的不断坚持。
 
  在翻看“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历史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连左宗棠都认为既然这个案子都已经牵涉到了几百个官员,如果要认真查案就要使很多官员人头滚滚,至少也会乌纱落地。所以,即便杨乃武有一万个冤屈,也不能再查下去了。
 
  我对恃才傲物的左宗棠一向欣赏,但是对他的这个态度我是很鄙视的,真相成了可以掩饰的东西。而慈禧太后也许是从杨姐姐的坚持中感受到了一个女人的不容易,还是下决心将真相一查到底,而查清所谓的真相其实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即便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一万个错,但是这件事她做得漂亮。
 
  如果我们无法从底层、中层和高层来避免产生冤案的源头,那么,从行政权力的顶层(如慈禧太后一般)去处置因为极度冤屈而造成的非常规上访,还是很有必要的。这至少可以将社会矛盾缓解一定程度,让民众获得某种心灵上的慰藉。
 
  当然,顶层设计如果威慑到底层的无良执法者,让他们有所忌惮,这也是设计“非常规上访终结机制”时要注意到的。滚钉板就可能带来多名(对于小白菜一案,是上百名)官员的乌纱落地,所以,下面的官员们可能就不会逼人逼到人家宁愿“滚钉板”的地步,当然,你也可以“赌一把”,认为下面的人除了自认倒霉就没有别的辙。
 
  ————————————————————————————
 
  好了,扯了半天,我们这里回到正题,所谓的“建设性”的内容上来。
 
  1,非常规上访终结机制的作用对象:上访者、相应的造就上访者的官吏。
 
  2,其他参与方:围观者(这在当前是很重要的一方),媒体,无利益纠葛的第三处置方(类似于钦差大臣)
 
  3,上访处置模式:对于上访者带有巨大成本的制度设计(在以前是“滚钉板”,今天,我们可以另说)
 
  4,时间性:无限追溯
 
  5,空间作用范围:尽可能大
 
  6,动力与约束:强大的反噬能量
 
  ————————————————————————
  当然,以上为目标是“秩序”的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如果目标是“公正”,设计思路将会有所改变,需要时俺再给出一个设计思路,这里就暂时不谈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667083.html

上一篇: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留给这个世界的就只能是模糊的背影
下一篇:从魏东平的一丝不挂再多说一个成语
收藏 IP: 188.250.14.*| 热度|

15 占礼葵 李学宽 曹聪 迟菲 王芳 庄世宇 李伟钢 陆俊茜 蒋迅 陈桂华 吴飞鹏 anran123 zzjtcm chaogerhui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