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肖重发真买不起四个轱辘的车吗?

已有 5333 次阅读 2013-3-1 19:43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文章, 学者, 买车, 挣钱

  被我封圣的两个家伙似乎都是穷鬼:
 
  A:“松子”说他老吃素菜。我心里替他着急啊,这家伙,看来生就是封圣的命,连肉都吃不起,再不来个精神奖励,那也太残酷了吧。这“圣”一定得封。
 
  B:“肖子”则刚写了博文,说买不起车,虽然已经买了三辆自行车了。俺理解他也许是为了消除雾霾而刻意不去买四个轱辘的放屁车呢。但是越看那文章越觉得泄气,好像他连3万元的QQ都买不起似的。
 
  介是真的吗?我咋觉得不太可能呀,这个得求证一下才敢确认。
 
  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只领一份事业单位(如:大学)的工资,任何其他收入都没有,还需要为买房攒钱,为闺女上幼儿园付账,买车的钱说不定就真不够呢,哪怕是3万元的QQ。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考察以前的中国学者有一部分挺富裕的原因,其实不外乎出国访问时从洋鬼子那里得到了一些钱。在那个时代,洋鬼子们的钱又特别值钱,所以,在海外访问它一年半载的,狠狠滴省吃俭用(只吃肉不吃素菜,和“松子”相反),回国时就可以买些冰箱、洗衣机、大彩电啥的,还能有点结余,换成人民币存上也一大笔呢。而国内其他人(包括国企的老总)都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啊。
 
  而如果这些学者从洋鬼子那里得到钱是因为自己的学术能力,别人只有羡慕的份儿,连嫉妒都没理由。
 
  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那段时间左近,中国大部分有点渠道的学者都奔了香港,在香港的六所大学里到处可见替香港教授写论文赚钱的大陆教授、研究员的身影。当然,也有幸运的研究生们得到这类机会的,俺就是在国内一个月领317元人民币而一下子到了香港一个月领15160港元的一位博士生(当时那个职位叫Research Associate I,香港人把它翻译成“一级副研究员”,看见没?俺在当学生的时候就研究员了,虽然还是“副”的,但是也是“一级”啊。博士毕业后开始当助理研究员,把俺给丧气的够呛——这咋还退步了呢!),在香港领第一个月钱的时候,也和王善勇似的,觉得自己可算见到钱是啥模样了。对了,那时候港币比人民币还更值钱些。
 
  而自从有了这一回,我对钱就开始鄙视了。没钱的时候对钱只有渴望的份儿,稍微有了点,知识的分子还是更愿意追求点精神上的生活,俺们也算个知识的分子吧。
 
  我不太了解重发老弟的生活状态,但是从他感慨买不起车(似乎是真的耶)还是能够体会到中国年轻知识分子的苦恼的,国家的工资难以使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除非你有机会去海外挣点钱,或者在国内拼命地找各种机会挣钱,那结果一定是不务正业啊。
 
  当然,现在外国的华裔非华裔知识分子也开始到中国来蒙事挣钱了,然后拿回海外去炫耀一番,倒是似乎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太一样了,甚至倒过来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自己的年轻知识分子还在为一辆车发愁呢,我们国库里有了点钱就抓紧“宁与友邦不给家奴”了,我看见慈禧太后嘴角微微的笑意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666289.html

上一篇:本次大连会议我们再次关注:城市危机与应对
下一篇: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留给这个世界的就只能是模糊的背影
收藏 IP: 193.136.60.*| 热度|

38 刘全慧 庄世宇 吕喆 肖重发 陈楷翰 曹聪 陈小润 陆俊茜 蔣勁松 刘玉仙 李学宽 吴飞鹏 邢志忠 马红孺 杨月琴 张玉秀 徐晓 聂广 何士刚 王志杰 逄焕东 闵应骅 王善勇 李世春 汪晓军 马春旺 徐耀 宁利中 卫军英 操光辉 邹斌 周锋 李宇斌 htli yxh3161 lbjman tianyuth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