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回忆董治安教授

已有 3832 次阅读 2012-6-2 00:0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授, style, 中国的历史, 齐鲁医院

  

    师弟边家珍教授来电说,董治安教授527日在山大齐鲁医院去世。听到后很感震惊。在我的印象中,董老师没有什么大病,他这个年龄,以今天的医疗条件,怎么会突然就不行了呢?今天整理办公室,看到董老师主持整理的《两汉全书》的宣传册,又想起了他。 

    董治安教授是一个厚道而谨慎的人,与同时代的人相比,算没栽过大的跟头,不过在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过得也不很容易。我对董老师又长期怀有感恩之心与敬仰之意,不由得要写一点纪念他的文字。

 

    1983年初,我在河南大学读硕士一年级时,在华锺彦先生的指导下,撰写了《田畯农神考》一文。暑期回郑州,呈郑州大学本科时的老师曾炽海教授审阅,很得他的称赞。曾炽海老师向董老师推荐这篇文章,想发表在《文史哲》上。《文史哲》这种大牛杂志,岂是发表硕士生习作的园地?董老师奖掖后进,把文章推荐给了《古典文学论丛》,这篇文章最终得以发在《古典文学论丛》第四辑上。

 

    《古典文学论丛》是由《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所编,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一种丛刊。据董老师说,当初计划由《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共同编辑,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才由《社会科学战线》独家编辑。除我和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的文章外,这期的文章,都出自名家。

    《古典文学论丛》是以书号刊出的,不是杂志,所以现在网络文献一般查不到,但似乎不很影响它的传播。二十年前,我到北京大学访问尚在那里读博的方铭兄,看到方兄室友孟二冬的书架上置有刊载拙文的这本书,就此与孟二冬聊了几句。这是我和这位名人唯一的谈话。后来,我协助张希峰教授撰写过《“田畯”“后稷”考》一文,该文曾被裘锡圭教授在《古史论丛》中引用。《田畯农神考》一文近几年被抄袭多次,有一篇抄袭文章还曾由《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我当年学术努力成果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方式。

    曾炽海老师1955年在山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高亨先生的助手,他在1956年调到郑州大学教书,由董治安老师接任高先生助手,两位可算是师兄弟。我的硕士导师华锺彦教授早年在东北大学也曾亲炙于高先生门下,因为师承的关系,华先生和董老师感情上十分亲近。

    第一次见到董老师是在1983年暑期。那次我随华先生到大连参加楚辞会议,路过济南时,曾造访董府。董老师对华先生殷勤款待,我得以分享。第二次见到董老师是在1993年。那年我得到久悬的博士学位,到山东大学找工作。董老师欢迎我到他主持的古籍所,但主管副校长说我的年龄太大,气得好脾气的董老师和这位副校长吵了一架。顺带说一句,近十年后,中国某牛校也想挖我去,据这所学校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G女士事后告诉我,因为我超过了该校引进人才的年龄,所以没能办成,她甚觉可惜。我不是什么人才,引不引都不足惜,不过年龄似乎总和我过不去。近四十年前,我谈对象时,就曾因为被认为年龄过大而栽过跟头。

    我和董老师以后还见过几次,我曾到济南专程看望过他,也因别的原因和他见过面。其中一次是古委会开会期间,我应章培恒教授之约到北大面谈。晚饭时和古委会的大佬们一起就餐,席间有董老师在场,我觉得很自在(董老师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与后来的高校古委会成员)。最后一次见到董老师,是在2010年《两汉全书》的出版座谈会上。那次董老师精神很好,没想到竟是永诀。

    董老师出自名师门下,一生治学勤奋严谨,可是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很晚。有一次章培恒先生我们三人闲谈到此事,董老师有些感慨,说了一些过程。其中说到1989年后,因为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和他相知甚深的章培恒先生没能参加评议(章先生是学科评议组成员),所以落选。董老师的这个遭遇,外人也看得清楚,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在和我的谈话中,就多次为董老师抱过不平。古人言薪火相传,不要说董老师一生带出过不少学生,就是他的著作,也足有可传世者,不愧古人之意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577645.html

上一篇:安检——美国纪行之一
下一篇:美国的毕业典礼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2 张伟 彭振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