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我的第二次考研

已有 5634 次阅读 2012-4-3 14:2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教授, 中国古代, 师范大学, 山东省, 济南大学

    2012年3月19日,我到济南大学协商举办第三次“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事宜。晚上,主人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工作晚宴招待我,出席的有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贵晨教授。杜先生是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由是,在交谈中,我提起1979年曾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的事。他听后很感惊讶,说,山东师范大学是1993年才得到古代文学硕士授予权的,怎么在1979年就招收过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呢?杜教授是2000年才调入山东师范大学的,对该校的有些历史不太清楚。我饶有兴致地向他及在座的朋友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我和大多数中国青年一样,文革期间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68年-1978年之间,我当工人的十年里,靠自学,学习了英语和中国古代文史的一些知识。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我鼓起勇气报考,那次考试的情况,在《书缘》中涉及到一点。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7edda0100h1d8.html

      当年,规定每个考生可以填报两所学校,但我只填了东北师范大学一所,学校给我寄来成绩单时,用毛笔添写上“根据你的考试成绩,我们将你的材料转到辽宁大学,请你和他们联系”字样。我年青气盛,十分自负,觉得不必委曲自己,没有与辽宁大学联系,欲来年再战。来年,第一次报考的东北师范大学杨公骥教授(近十年后成为我的博士生导师)停招研究生,我只有转报其他学校。当时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很少,我报了山东师范大学,导师是庄维石教授。   

      我在1978年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因为有第一次考研经历,所以在入学时,就做了读本科期间考研的准备。当时的政策,允许在校生考研,但须经所在学校审查,证明已达到相应水平。1979年,我们学校由各系自行组织了这种考查,连我在内,我们系共有三四位同学参加,记得有邵成东(七八级,考经济学,后来转入经济系,据说现在是成功的实业家)、石磊(七七级,后成为著名戏剧学家)等,都被允许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后,我只收到一个成绩单(340多分,具体记不很清了),没收到录取结果,令我不甘。于是,暑假里我从郑州跑到济南去查询。山东师大研究生科(当时没有研究生处)的一位工作人员查看记录后惊讶地说,你被录取了啊,怎么会没收到录取通知?我说,真的没有。该工作人员再次核对有关记录,作恍然大悟状,说,是的,你没被录取。我看到他手持的本子上记录各专业考生成绩及录取结果,我的总分在古代文学专业考生中名列第一。各位已录取考生的名字都被用钢笔圈上,我的名字也圈上了,但是用铅笔圈的,想必是预备录取的记号。我询问原因,工作人员回答说是这个专业不招了,不说原因。我到导师庄维石教授家探问,也没有得到确切答案,但在与庄先生的谈话中碰到了来访的袁梅先生,为十六年后的解惑埋下了伏笔。   

      1995年,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诗经》学的学术会议上,我遇到了袁梅先生。袁先生是著名的诗经专家,当时在山东某研究单位(似乎是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我向他询问当年的事。袁先生说,我记得这事!当年山东师大准备聘我当他们学校古代文学专业的副导师,协助庄先生指导研究生,所以我知道情况。当时你考第一名,第二名是泰安医专的一名考生。我问为何当年山东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奇怪地不招生了。袁梅先生说,是导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在招谁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山东师范大学的专业课考题与东北师大的考题类型和风格不同,我很不适应,所以考试不很理想。专业课中有一道题是分析《曹刿论战》,这篇采自《左传》的文章我倒背如流,但没学过师范院校的教法之类课程,不知道题目是什么要求,就乱写了一通,所以专业课分数比第一次低不少(第一次考研专业课78分,这次似乎是50分左右,当年没有分数线一说,按中国人的习惯,第一名一般都要取的),如果录取结果是导师的意见,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

      我对在座的朋友们说,当年还没制订出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是1980年制订的),只要地方主管部门同意,谁都可以招研究生。我说,如果1979年招了我,山东师大古代文学专业的学位授予权不会晚到九十年代吧?可见这事儿是两伤啊。当然,这些话,我是以玩笑的口气说出的。

      第二年,国家不允许在校生考研了。三年后,本科毕业,我考取河南大学(当时名这河南师范大学)华锺彦先生的研究生。有一个完整的本科学习过程,能跟上学问好、品德好,又与我气味相投的导师,晚上几年研究生,应该也不是什么大的遗憾吧?不过这事儿在我心中一直也难以忘怀。

 

附言:我的这次考研及查询过程很富戏剧性,但博文不宜太长,以后有机会再续写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554895.html

上一篇:父辈们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代旧邻居扫墓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6 张伟 曹聪 傅蕴德 虞左俊 鞠洪润 reef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